首页

群聊记录2020年11月

2020年11月1~8日
子平丹:
从新石器时代开始,我们体内的铁元素增加了?

子平丹:
铁储量将导致更容易染病和死亡,有意思,居然和原始饮食指向了相似的结论

杨不会:
施大提到过的 铁死亡

施宏建:
从新石器时代开始,
男性的肉体受伤/流血的概率就开始大幅度减少。

用木器捕猎受伤的概率远比用石器捕猎受伤的概率高。
更别提后来的金属器具了

施宏建:
石器及金属器带来了捕猎效率的提高。
主要是表现为:奔跑总量减少

施宏建:
在没有强力工具的原始部落,
靠长时间奔跑,耗死猎物,
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手段。

而奔跑这样的大量运动,是可以阻碍铁吸收的。
在每天运动的情况下,
哪怕天天吃大量的红肉,铁也只是勉强够用,
甚至一个不注意就会缺铁……

施宏建:
如果的白天在阳光下奔跑,
uvb还能调控铁调素,
更大程度的阻碍铁吸收。

阳光下运动=限铁效果x2

未语丶有声:
出门就跑 不走路 习惯就好[偷笑]

Newton:
请问这篇文章该怎么看?体脂率足,B6充足、吃够基代的前提下,可以高蛋白饮食?

Newton:
http://mp.weixin.qq.com/s?__biz=MzUzMzgyMDM4Ng==&mid=2247491245&idx=1&sn=e1921269fead5103aeba35f797a9423b&chksm=fa9f7820cde8f13674ebc7ef1acc0edad1bd9ae3c904d43b34c5306981b0b4a760c98096cd6c&mpshare=1&scene=1&srcid=1103TaQZj4h93HAsJ53grBJJ&sharer_sharetime=1604374406003&sharer_shareid=df87ced5f18ab9e41144919fffe3f6f8#rd

施宏建:
也不可以。
长期高蛋白饮食导致 蛋白质中毒 的本质,
是[必须脂肪酸严重缺乏]

施宏建:
人体除了糖异生以外,
还有相对应的"脂异生",
人体能通过 葡萄糖、氨基酸,生成 甘油三酯。
说的更具体一点,是生成甘油三酯里的"甘油"。
而"脂肪酸",主要是靠食物摄入。

Newton:
透彻!

Newton:
今天刚意识到一个问题——大吃植物油的高脂饮食,可能会造成二价金属离子的缺乏。
以可可脂为例。可可脂的吸收率只有89%,也就意味着,剩下11%的无法吸收的部分,其中的游离脂肪酸(假设占总可可脂的8%),会把我们食物中的钙、镁、锌,结合掉一部分(形成溶解度很低的硬脂酸镁、硬脂酸钙)——大约20g游离的脂肪酸,就会消耗掉高达1g的镁、钙。

施宏建:
天天吃植物油的人,骨骼特别容易缺钙,
就是因为钙被拿去与脂肪酸结合了。

施宏建:
一方面,身体不停的消耗钙。
另一方面,钙又吸收不进来,
或者,吸收进来了,也无法有效的沉积入骨。

Newton:
[图片]
Newton:
从图上可知,可可脂的sn-1、sn-3位的软脂酸和硬脂酸的摩尔分数之和,占八九成。

Newton:
sn-1和sn-3的软脂酸、硬脂酸,比较难水解出来,往往是水解完了,也错过吸收了,最终成了废物。
成废物不打紧,它们在小肠下段,还结合钙、镁离子(要知道,钙、镁在小肠上段并没有全部完成吸收),形成难吸收的脂肪酸盐——这就造成了大量被拉去“垫背”的钙、镁离子的浪费。

施宏建:
UCP1的基础在于[棕色(褐色)脂肪]
有棕色脂肪,才能有UCP1
没有棕色脂肪,就算是基因测序发现是TT型基因,也没用。
[如何产生更多的棕色脂肪]
是核心问题

未语丶有声:
鸢尾素

陈宇:
@aa.施生.00 收到 所以大佬怎么提高褐色脂肪?

a施生:
1、棕色脂肪和肌肉来源一致,
都是由 Myf5+ 分化而来。
2、棕色脂肪细胞的前体,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为 肌细胞。
3、棕色脂肪,与肌肉类似,能消耗大量的葡萄糖,也能合成更多的糖原。
4、一但停止葡萄糖的摄入,棕色脂肪的产热能力,就会大幅度下降。

a施生:
饮食热量充裕,
身体会将更多的[间充质干细胞]分化为[白色脂肪]的前体。
饮食热量不足,
身体会将更多的[间充质干细胞]分化为[棕色脂肪]和[肌肉]的前体。

a施生:
从棕色脂肪的分布来看,
能给 [躯干+肩胛+脖子]
提供保暖的[马甲],
可能是最适合[原始人]的服装。

a施生:
[图片]
a施生:
类似这种

a施生:
除了寒冷以外,缺氧也能促使棕色脂肪的生成。
高原地区生活的哺乳动物。

a施生:
鸢尾素、儿茶酚胺、血管紧张素、糖皮质激素,
能促进棕色脂肪的产生。(感觉离高血压很近了)

a施生:
我模糊的感觉,
棕色脂肪≈特殊版的肌肉,
很多地方都很像。
主要功能,都是接受刺激、压力,帮助身体更好的适应环境的

Newton:
只不过因为解偶联蛋白作用,棕色脂肪纯粹是把化学能转化为热耗散掉

施宏建:
@dd.未语.aa
棕色脂肪,可以极大的抵消高碳水(大量葡萄糖)带来的危害。
如果高碳水饮食,但是冬天经常受冻(比如冬泳、冷水澡)
这类人,也不容易得糖尿病。

棕色脂肪就像特殊的肌肉,
既能燃脂,又能耗糖。

未语丶有声:
哇,get!谢谢老大解释

施宏建:
如果未来人造肉大规模销售,
吃这类肉的人,
健康会越来越差……
严重缺乏胆碱、胆固醇,
影响大脑健康

Natalie:
话说比尔盖茨一直在推动人造肉,不知道他是真的认为这能解决蛋白质短缺的问题,还是让大众更“大众”

施宏建:
屁股决定脑袋。
1、比尔盖茨推动的人造肉,
是[投资行为],投资了一家企业,成为了股东。
而不是以慈善为目的的捐赠。

2、投资,是需要利润回报的。
从投资这个行为来说,
比尔盖茨推动人造肉,
超过51%的概率,是为了赚钱。

Natalie:
不,也许人家的认知里,这不是在赚钱,而是真的做慈善,解决不发达国家蛋白质短缺的问题

施宏建:
@Natalie
赚钱vs好坏,是分层次的。

最低级的层次:
赚钱为主,纯粹的坏事。
(比如坑、偷、骗)

稍高一级的层次:
赚钱为主,做好坏55开的事。

再高一级的层次:
赚钱为主,做好多坏少的事。

最高级的层次:
实现某些目的为主,赚钱只是为了维持项目体系的运作。

施宏建:
赚钱 与 做好事or做坏事,
并不是黑白对立的关系。

施宏建:
只是 主次/主辅 的关系。

施宏建:
就像咱们下馆子吃饭一样,
既能填饱肚子,
又能发朋友圈。

谈婚论嫁,找对象,
既有情感联系,
又有利益联系。

施宏建:
凡人畏果,菩萨畏因。

凡人以结果论对错,
高人以动机论高低。

施宏建:
反过来说:

多数人不在意动机,
只分对错(默认自己是对的),不论高低。

少数人不在意结果,
只论高低,不分对错(默认都是合理的)

未语丶有声:
凡人畏果,菩萨畏因。这句话,这几天一直在听。用在教育上。

Newton:
在别的群,经常有人鼓吹这样的谬论:儿童吃大豆,跟吃动物、喝奶相比,骨骼生长潜力兑现得少,倾向于长得身材瘦小,因此更有利于长寿。

未语丶有声:
不过我确实看到过一个视频 讲侏儒人群的癌症患病率低

施宏建:
在大自然的千万年演化过程中,关于寿命,有个规律:

1、在食物营养摄取充足的情况下,
体表面积越大的[种群],寿命越长
(寿命:大象>狗>老鼠)

2、在食物营养摄取不足的情况下,
体表面积越小的[个体],寿命越长。
(个头小的实验鼠,比个头大的实验鼠,活的更久)

施宏建:
简单说,就是:
论种类,个头越大命越长
论个体,个头越小命越长

未语丶有声:
细分化具体化,确实

施宏建:
@dd.未语.aa
没反……

按种群来区分,
长期营养充足的,才能迭代变得巨大化。

长期营养不足的,会迭代变得小型化

Newton:
在另一个群,我也拿物种间的比较来说过事儿。
哺乳动物,平均来说,心脏跳动10亿~30亿次,基本上必死无疑;而心率,一般与体格呈负相关。4秒中心跳一次的非洲象,比每秒心跳数十次的鼩鼱,要长寿得多。

Newton:
心跳10亿~30亿次,只是个上限——大部分动物,远远达不到这个上限

Newton:
按上限算,猎豹可以活28年,但野外的猎豹,一般活到15年,就算长寿了;灰狼,平均寿命只有7年,驯化的家犬,或许能活到十二三年,但后期的健康状况,一般不容乐观。

施宏建:
在人类这个群体里,
1、长期有钱,才能把孩子养的人高马大的。
只要钱不减少,一直吃的好,睡的好,
理论上,个头越大,长寿的概率越高。
↑但是,实际上,家道中落,突然变穷的概率更高,反而大概率容易短命(消耗>摄入)

施宏建:
2、长期贫穷,会把孩子养的矮小、精瘦。

只要别突然暴富,把自己搞成(消耗>摄入)的模式,
继续维持贫穷的生活状态,只要能满足(消耗≈摄入),
越是矮小、精瘦的人,长寿的概率越高。
↑实际生活当中,一辈子没太大变化的情况,更常见一些。于是,百岁老人里,好多都是"瘦小"的类型。

未语丶有声:
[捂脸][捂脸]暴富也要小心

施宏建:
富人的寿命是一回事,
穷人的寿命又是另一回事。

理论是一回事,
实际又是另一回事。

学好马哲,辩证统一的看待问题[偷笑]

Newton:
金字塔顶尖的人,容易跌落

子平丹:
寿而无思,没有精神层次的提升,跟造粪机器一样,没有意义

施宏建:
目前我国平均预期寿命是77岁。
在77岁之前,有3个年龄分界线。
一个是48岁左右,
身体机能严重退步。
一个是29岁左右,
身体机能显著下降。
一个是18岁左右,
身体发育,爬上巅峰。

沈佳毅:
这几年一直再思考,如何维持巅峰状态,让趋势斜率K尽量减小

沈佳毅:
爬巅峰和下巅峰的时间无限拉长

喵:
请问大大们看到今天的这篇了吗?大大们有什么看法吗?

喵:
文中似乎并没有写出来:如果这样长期的生理胰岛素抵抗、会对人体产生何种影响呢?

同时、既然“生理胰岛素抵抗是人体的一种保护反应、确保大脑从有限的葡萄糖获得足够的能量”,那么可不可以反推:

说明了低碳生酮其实是会造成“能量不足”的,而且启动这种“保护反应”实际上是制造出了肾上腺皮质醇压力,人体长期处于这种压力之下真的好吗?

现代人毕竟是现代人、不是远古人。远古人的一天就是“打豆豆吃豆豆”:跑很多路和野兽干架,采集食物,然后吃东西晒太阳,天黑就睡觉,它们的压力和现代人是完全不同的。

现代人的压力要比远古人大得多吧,如果再加上长期keto带来的“长期压力”、这样来考虑似乎……

施宏建:
既然“生理胰岛素抵抗是人体的一种保护反应、确保大脑从有限的葡萄糖获得足够的能量”,
那么可不可以反推:
说明了低碳生酮其实是会造成“能量不足”的?

答:反推错误!
低碳生酮,并不会造成“能量不足”。

常说的能量,主要是指ATP。
葡萄糖(乳酸)能生产ATP,脂肪酸(酮体)也能生产ATP。

在消耗的氧气一样的情况下,脂肪生产的ATP,远比葡萄糖多。

身体从糖供能,切换为脂供能,不仅没有“能量不足”,反而是变得“能量更足”了

如果非要说能量不足,一般也只有从高碳水饮食切换到生酮饮食的那段【适应期】,会有3-14天的能量不足(胰岛素抵抗越严重,适应期能量不足的持续时间越长)

施宏建:
瘦龙的文章里,对生理性胰岛素抵抗的解读,有问题。

施宏建:
生理性胰岛素抵抗,是一种【中性】的生理功能。
并不是为了保护xx,也不是专门为大脑设置的。

施宏建:
生理性胰岛素抵抗,
更像是:
张三上大学的时候,比较穷,
爸妈给打的生活费(糖原)很少,
平时买东西,都是花5块的零钱(葡萄糖),偶尔还要用一下1块钱(乳酸)。
↑日子过的紧巴巴的,但是,钱够花。
买东西不用找钱,花的还挺顺畅。

某天,张三突然得到一大坨黄金(脂肪),把黄金一卖,就变成了一大堆100元的大钞(脂肪酸),100元还能兑换成10张10元货币(酮体)来花。

施宏建:
等张三天天花100元、10元的钞票用习惯了以后。
手里黄金还有很多,暂时完全不差钱,手里最小的钱,也是10块的。

土豪张三出门,
不管买1块钱的东西,还是5块钱的东西,都把10块钱或者100块钱递出去。
有时候,商贩就会找给张三1块,5块的零钱。

张三太有钱了,找过来的这些1块的零钱,完全看不上,懒得拿出去花。
5块钱的零钱,偶尔倒是经常拿出去消费一下。

于是,裤兜里(血液)的1元零钱(葡萄糖),就越攒越多。

↑这个零钱(血糖)越来越多的现象,就叫做
胰岛素抵抗

施宏建:
生理性胰岛素抵抗,
是张三自愿的把 黄金换成100,100换成10元,10元换成1元。
自愿,且开开心心的攒下很多1块的零钱。

施宏建:
病理性胰岛素抵抗,相当于是:
张三在手里有大量1元零钱,完全够花的情况,
被某个坏蛋给给逼着,强行把张三存起来的黄金给换成了100元,接着换成了一大堆的10元。

施宏建:
最基础的概念,一旦理解错了,
建立在这之上的其他【推论】,就更容易出错了。

比如,大学里正经背过课本的【医学生】都知道的:
升糖激素有5种:
1、胰高血糖素
2、儿茶分胺(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
3、糖皮质激素(地塞米松、氢化可的松)
4、生长激素
5、甲状素
其中,氢化可的松,也叫做 皮质醇。

压力大→皮质醇分泌增多→血糖升高
↑这套逻辑是对的。
但是,把箭头方向反过来,就不对了。逻辑错误!

血糖升高≠皮质醇高
血糖升高≠压力大

施宏建:
空腹睡觉睡得好,
生长激素升高→血糖升高

晚餐蛋白质吃得多,第二天睡醒,
胰高血糖素升高→血糖升高

连续7天以上,晚餐碘+硒吃的多,
甲状腺素升高一点点 → 血糖升高一点点

施宏建:
长期的生理性胰岛素抵抗,
有益(使身体的能源储备更充裕)
无害(学术研究暂时没发现害处)

喵:
我目前看到了各种关于长期生酮纯肉一日一餐饮食的弊端说法,大多数都是指向的上述导致的身体长期慢性压力➡️皮质醇水平升高/甲状腺功能损伤/黄体酮等性激素低下 情绪问题等等 进而引发一系列身体不健康

施宏建:
至于说“生理性胰岛素抵抗可以保护大脑”,
这个结论是因为:
产生生理性胰岛素抵抗以后,血液里的葡萄糖变多。
血液里充足的葡萄糖,可以给红细胞当作能量来源使用。
而红细胞,可以给大脑运输氧气,保证大脑的正常运作。

低血糖,会导致大脑供氧不足。
这中间,就是因为红细胞供能不足……

低血糖症状,跟大脑缺氧的症状,是很相似的。

施宏建:
那你得仔细确认一下,
得出这些结论的人,
是医学实验级别的正确生酮,
还是,
民间啥都没搞懂的老百姓,自己在【错误生酮】?

Newton:
长期用极高SFA、极低PUFA生酮的人,空腹血糖较高

喵:
谢谢施大解答~[玫瑰][玫瑰][玫瑰]

使用数字来进行的量化比喻是我最喜欢的方式,直观、清晰、一目了然~👍👍👍

Newton:
使用大量n-3脂肪酸生酮,短期内也会提高空腹血糖。

Newton:
所以,正确的生酮(极高SFA,极低PUFA),能量更足(而且是多来源同步提高)、更稳。

Newton:
生理性胰岛素抵抗,其实更多的是,发生在皮下白脂细胞、肝细胞、内脏脂肪细胞等——这样,有助于减少这些组织对骨骼肌、骨骼、心肌等吸收营养物质的竞争。

Newton:
生理性胰岛素抵抗,是身体各组织在对营养物质的竞争时,营养需求量较低的组织,对营养需求量较高的组织的妥协。这是一个此消彼长、东边不亮西边亮的现象。

Newton:
就像竞选,有几方不太吸票了,选票就会到另外几方那里去。

2020年11月11-16日
Natalie:
施大,你之前说高脂要补充钾镁片,是因为高脂会造成这两种营养素流失吗?

子平丹:
对亚精胺的研究有没有更新?

子平丹:
里面有一点问题,23-25°加热破坏亚精胺是不对的?人体内温度都比这个高

施宏建:
不是高脂会导致钾镁的流失。
而是,高脂饮食,
如果海鲜吃的少,
饮食里的镁和钾,特别容易缺乏。

施宏建:
@子平丹 亚精胺 没有更新。
23-25℃的加热,是指[体外]加热(可以简单理解为烹饪蒸煮、阳光照射)

施宏建:
各种成份,在人体内,和人体外,完全是两码事。

Natalie:
那高碳会导致某些营养素流失,高蛋白也会导致某些营养素消耗快,高脂也会有这种情况吗?

施宏建:
1、高碳水导致营养流失,
主要是在[消化过程]。阻碍了营养的吸收。
阻碍了 钙、铁、锌、等矿物质。
维生素方面,需要更多的b1,b2

施宏建:
2、高蛋白质,
主要是需要消耗更多的b2、b6
是对维生素的需求增大

施宏建:
3、高脂肪,
目前来看,还没有对营养的负面作用。
目前已知的,高脂肪,
不管是肠道吸收环节,
还是体内代谢环节,
对各种维生素、矿物质的需求量,都是最底的。

施宏建:
打个比方:
同样是每天吃
100mg维生素
100mg矿物质

施宏建:
吃高碳水的人,这个量可能不够。

施宏建:
吃高蛋白质的人,这个凑合够用

施宏建:
吃高脂肪的人,这个可能很充足

Natalie:
明白了

施宏建:
测血酮,要测刚睡醒时的数据。
其他时间的数据,都没有太大的参考意义

施宏建:
经常运动的人,
早上刚睡醒时,假设血酮是3。
忙一早上以后,中午再测,血酮可能就掉到了1。
一吃午餐,哪怕吃的是没有碳水的鸡胸肉。
吃完再测血酮,可能就掉到了0.3

施宏建:
乳酸,是糖代谢过程中的短效供能物质。
酮体,是脂代谢过程中的中长效供能物质。

陈宇:
所以刚醒来就测1.5-3比较理想?[社会社会]

施宏建:
对。

施宏建:
自然、且无代谢障碍的状态下,
刚睡醒时的血酮数据,医学资料里能查到的,最高可以高到7

施宏建:
血酮5-7,是很罕见的

施宏建:
血酮数据的档次划分,大概有以下几层:

常规营养
0~1.5
1.5~3
——
医学治愈
3~5
5-7
——
特殊病理:
7~14
14~21
21以上(病理性代谢异常,致死)

施宏建:
外源性酮体摄入,没用。
只是数据指标好看,
实际上,
涉及到某些特殊疾病的时候,外源性的酮体摄入,
会加重病情(比如 多发现硬化、渐冻人)

一直都在狂奔:
看来“外援酮”还是不要的好。过程比结果更重要。

2020年11月18-20日
施宏建:
http://mp.weixin.qq.com/s?__biz=MjM5MzQ4NTk4MA==&mid=2656413465&idx=1&sn=92b0006eb5708a3bd1233a7364f6c4d8&chksm=bd3742ea8a40cbfc1354590b9925320af4ce34711f7034852c5424f8d5a906b42fa5920ec23b&mpshare=1&scene=1&srcid=1118FxI9hAWXFwsYKH2lt901&sharer_sharetime=1605663802056&sharer_shareid=6614a221d6ff28e301ffc1ebd0b07002#rd

施宏建:
负责碳水化合物代谢的G6PD基因,
是促使了癌细胞的增长主要原因。

陈见:
这么看,又是越低碳越好啊!?

施宏建:
脂肪代谢,才是人体最适合的代谢方式。

施宏建:
1、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6PD)缺陷,
是非常常见的遗传异常,全球范围内,大概4%的人群有这个基因特征。
在某些沿海城市(包括我国广西、广东、福建等南方城市)以及长寿人群较多的区域(包括印度)
该基因"缺陷"的分布,甚至高达7%~34%

该基因的缺陷,主要表现为该酶的"活性较低"。
该基因缺陷及表达较低,
可以防止缺血性心脏和脑血管疾病,眼血管疾病,和结肠直肠癌。

施宏建:
2、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6PD)是戊糖磷酸途径中的关键酶。
而戊糖磷酸途径是可以介导产生活性氧(ROS)的吞噬细胞、中性粒细胞和单核细胞的。
因此,患有G6PD缺乏症的人,
严重的情况可能会出现NADPH氧化酶的活性受损,变得容易反复感染
(感染性疾病,比如病毒性流感、感冒)

施宏建:
↑说到这里,又对上了一些癌症群体中的常见现象:

整年经常感冒的人,患癌概率低。
整年很少感冒的人,反而容易患癌。

施宏建:
如果有给自己做过基因检测的人,
可以看一下自己的G6PD基因,是个什么情况

陈见:
[图片]
施宏建:
你图片里的这个分布地区,
都是平均寿命较高的区域[偷笑]
容易出长寿老人

陈见:
就是这个G6PD缺乏了反而长寿?

施宏建:
目前还没去研究G6PD与寿命的文献。

有G6PD缺陷的人,患上高碳水导致的慢性疾病的概率,更低。

施宏建:
在没有证据的情况下进行
[猜测]:
G6PD缺陷→红细胞易受损→红细胞更新消更多的铁→铁过载的概率更低→减慢铁过载带来的衰老

施宏建:
↑仅仅是出于 G6PD缺陷+铁+衰老 这三个因素的逻辑推演。
暂时未经查阅资料证实,仅仅是一种可能性的猜测。

沈佳毅:
看来铁过载和寿命,很有关系了

施宏建:
铁过载和寿命的关系,
在科研领域,已经实锤了。

只是在大众认知方面,只知道贫血要补铁,却不知道补铁过多死的快。

实际上,缺铁性贫血的人(尤其是女性)
不应该补铁,而应该补[铜]

沈佳毅:
嗯,看了那么多说长寿的文章,基本没有提到过铁过载[捂脸]

施宏建:
[铁死亡]是 铁依赖性 脂质过氧化 诱导的 程序性细胞死亡 的一种形式。

施宏建:
硒蛋白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4(GPX4)可以调控 铁死亡。

施宏建:
补硒,可增强 GPX4 表达,并抑制铁传染性死亡以保护神经元(细胞)

施宏建:
GPX4 调节对抗铁死亡的原理是:
将 脂质氢过氧化物 转化为 无毒脂质醇,
从而防止了铁在细胞层面产生危害。

施宏建:
↑注意这里,
短短一句话,含有大量的相关因素:
硒与铁的关系→铁与铜的关系
脂质过氧化物→n-6多不饱和脂肪酸过多→维生素e过少

沈佳毅:
第一条不懂,第二条应该就是氧化和抗氧化剂得平衡

沈佳毅:
提一个问题,心脏为什么是在左边是偏心的,是因为心脏只有一个,不是对称的,所以只能落到一边?

沈佳毅:
一个在中间是非稳态结构

沈佳毅:
应该说两侧的受力不一样,容易分化

施宏建:
给你个关键词:
《发育生理学》、
左右动位蛋白(left-rigth dynein)

灵兰🐯:
http://mp.weixin.qq.com/s?__biz=MjM5ODU5NDgyMg==&mid=2653957375&idx=1&sn=c05fd7479eb061e41cf12dc2d53e9257&chksm=bd0cdc968a7b55801a62d8ee8e32d34ddf7bebdfa9c2b213bc1bf16caa52b8d55eaa10bffb24&mpshare=1&scene=1&srcid=1119Qki4oJZZIbj4TvVcGQMP&sharer_sharetime=1605785452264&sharer_shareid=b133c14946ef27a67f073e1a4691010a#rd

施宏建:
@sl.灵兰.aa 刚把论文原文给看完了,
瞬间觉得,这个机制,不就是中药的其中一种原理么?😂

施宏建:
用各种动物的粪便当药材的中药,
比如
龙延香(鲸鱼的新鲜粪便)
蚕砂(蚕的粪便)
望月砂(兔子的粪便)

这些粪便类的中药材,
其中的一种机理,
就是中药里的成份,刺激人体分泌对疾病有益的物质,起到抗病的效果。

粪便类中药的另一种机理,
是最近比较热门的"菌群移植",通过改变肠道菌群的生态,去改变健康状况。

施宏建:
日本和欧美的一些制药企业,
拼命的拿中药材做各种实验分析、研究,
主要也是奔着这两种机理去的。
刺激人体+改变菌群

Atiwaly湉Ode:
施大这么一解读,又一次感慨,我们老祖宗真的太有智慧了。。。

子平丹:
老祖宗还让吃人中黄

子平丹:
光有现象的掌握,稍微有点经验就搞成密传。西方那样对原理的探究反而是特例

子平丹:
执着于理的探究源于基督教

施宏建:
中国执着于理的探究的宗教,是道教。
道教可以说是最早的科学组织

杨不会:
印象中,道教经常跟权贵商人联系在一起,在古代,也就这些人能做得起实验

杨不会:
历史上有很多家族的名人,还是挺长寿的,就古代的医疗卫生条件和平均寿命,能活那么久也挺厉害

施宏建:
1949年,我国建国初期,人均寿命只有35岁左右。
一大堆十几岁、二十几岁死掉的穷人,
一大堆五十多岁,极少数六七十岁的人,
把寿命平均在35岁

施宏建:
看过一些清朝末期的彩色照片。
清末的中国人种,
肤色更倾向于
纯素食的那种[黄皮肤]。

小地主是黄皮肤。
底层百姓,是又黄又黑又瘦的那种

杨不会:
古代的平均寿命就是30左右,感觉能活50就不错了

子平丹:
在没有抗生素的情况下,嘉靖还是活了超过明朝皇帝平均数的寿命,跟丹道应该很有关系

杨不会:
之前看有人说,嘉靖活得久,就是因为没听太医而是听道士的[捂脸]

2020年11月21-23日
陈宇:
当脂肪细胞在代谢PUFA时,无法产生足够的ROS来使胰岛素信号减弱。这种胰岛素增敏作用导致脂肪细胞储存更多的脂肪。能量超负荷的脂肪组织释放游离脂肪酸到血液中,引起全身性胰岛素抵抗。如果此时摄入碳水,就会引起高胰岛素血症,从而导致代谢综合征。病理性胰岛素敏感最终导致了病理性胰岛素抵抗!ROS还是饱腹感信号,所以高PUFA饮食会引起更强烈的饥饿感,促使你摄入更多热量。

陈宇:
低碳水的作用在于直接减少胰岛素,从而切断恶性循环。所以你会看到,低碳水化合物饮食可以减肥并改善代谢综合征。但这并不能说明碳水化合物是代谢综合征的元凶,它只负责在胰岛素抵抗的情况下煽风点火,而火是PUFA放的!高碳水低PUFA的饮食不会导致慢性病,反而还治好了许多慢性病。

陈宇:
但对于(病理性)胰岛素抵抗的减肥者,低碳饮食的减肥效果更好一些。如果你不明白这背后的机理,就无法理解这些看似矛盾的现象和数据。

以上是PUFA在线粒体中氧化时对糖脂代谢的干扰作用。此外,PUFA还有其他危害,如氧化损伤(文章主要在讲omega-3,但是omega-6同理):

陈宇:
因为植物油的流行,肥胖者的脂肪组织通常储存了比正常人多的亚油酸

陈宇:
看完了 要尽一切可能避开 亚油酸植物油 亚油酸似乎能让线粒体停止燃烧脂肪

陈宇:
这几个文章 让我的理念又有了新的提升 不知大佬怎么看@aa.施生.00

陈宇:
碳化 vs 酮症 or 无麸质碳水+硬脂酸 的碳脂混合

施宏建:
认知层次的高低,有差异。

只看 亚油酸,
完全不吃亚油酸,有害。
深入太多亚油酸,有害。
适量摄入亚油酸,有益。

施宏建:
如何界定亚油酸是否[适量]?

既要考虑
亚油酸vs亚麻酸

又要考虑
亚油酸vs胆固醇

甚至还要思考
亚油酸vs共轭亚油酸

施宏建:
亚油酸促使脂肪细胞生长,
这是好事?还是坏事?

对于胖到200斤以上的人来说,
是坏事。

对于饥饿、营养不良,体重不到80斤的"难民"来说,
是好事。

施宏建:
脂肪酸,是很复杂的一类。
18碳这个层面,
硬脂酸:亚油酸:a-亚麻酸
比例很重要

施宏建:
到了20碳这个层面,
花生酸:花生四烯酸:EPA
比例更重要

陈宇:
适当亚油酸有益

陈宇:
我再研究下 要不跟人说不明白 怎么有益

施宏建:
如果有随时可以在泳池玩水的人,
可以试试仰面朝上,完全伸展四肢的"漂浮"

施宏建:
最近这些天,
在三亚的海滩上,没有浪的时候,
就在水上漂着(彻底放松,类似尸体)

漂浮的次数多了以后,
最终,产生一个技能:
躺在床上,
按照在海上漂浮那样的放松,
很快就能入睡……

施宏建:
刚刚突然被微信的消息吵醒,
才发现,自己不知不觉的意见睡了30分钟了……

施宏建:
http://mip.guangyuanol.cn/news/newspaper/2020/0830/1082719.html

陈见:
看过这个,跟我自创的”绝对不会溺水“的方法类似。

施宏建:
大致就是此文中的"漂浮"姿势。
很容易掌握。

水上漂浮技能,可能是最佳的放松入睡方式

陈见:
因为蛙泳很轻松,可以连续游几个小时,如果可以补充能量,皮肤泡水不怕,甚至一整天都可以不间断的游那种轻松。
我是在蛙泳的时候,想如果现在脚抽筋了要怎么办?再轻松再有耐力,也得溺水啊!

施宏建:
泡水之前,补镁。
可以防止下水/冷应激 导致的抽筋。

施宏建:
蛙泳感觉很费力。
还是自由泳省体力。

陈见:
当时就假装了现在脚抽筋了(我有脚抽筋的经验),双脚完全不动,全身放松,并自然弯曲,但以垂直的角度,头面泡在水里,闭气自然漂浮,然后过一会就用手轻轻滑动,把头面露出水面换气。

陈见:
这样简直就是在水里休息。。。。

施宏建:
有时间来三亚的皇后湾耍,
这里海水浅,可以做很多验证[偷笑]

施宏建:
下午我漂浮在海面上看天空的时候,还走神了。
放下对水的恐惧以后,
脑子里各种想法就疯狂涌现。
灵感无限的那种快感

陈见:
仰面漂浮不怕口鼻进水妈?

施宏建:
嘴巴小幅度吸气,
鼻子呼气。
小浪打过来,是从身下经过的。
不会口鼻进水

施宏建:
嘴巴像含着个吸管一样的形态吸气,
大浪打过来时,
海水只能灌进嘴里一点点

陈见:
哈哈,这个技巧好。

施宏建:
直接歪一下头,呸呸呸,吐口水,就能把海水吐掉

施宏建:
我刚到三亚那天,我也怕进水。
以前只在泳池玩。不怕泳池水,但是怕海水

喵:
请问施大在海南吃什么呢?

或者说海南饮食、施大有什么推荐的吗?

施宏建:
循序渐进,每天在海水里突破一点点,就行了。
第一天,适应到腰部的海水。
第二天,冲浪,适应海水到脖子。
第三天,适应在海里憋气。
然后,
适应在海水里睁眼、
用鼻子稍微吸一点点海水……

施宏建:
最后漂浮……

施宏建:
眼睛,是完全不怕海水的。
只要能适应隐形眼镜或者美瞳,或者眼药水,基本就能适应海水(干净的海水)

施宏建:
眼睛最难适应的,反而是满满消毒液的"泳池水"

施宏建:
在泳池里,睁眼非常痛苦。
在海里,睁眼竟然没有太大的不适,只是啥都模糊的看不清……

施宏建:
@ee.N.aa
天天 海鲜+椰子+鸭蛋
各种海鱼,各种贝类,大量的虾……
吃的腹肌出来了……

施宏建:
吃椰子,都吃出学术知识来了。

椰肉厚度小于4mm的(椰子生长时间不到180天,椰肉营养最佳),
喝完椰汁就刮椰肉吃

椰肉厚度达到5mm的(椰子生长时间达到190天,椰肉营养均衡)
椰肉可吃可不吃,看心情。

椰肉厚度超过6mm的(椰子生长时间超过225天,椰肉开始偏木质化,椰油变多,营养变差)
这样的椰肉,就没必要吃了

喵:
请问大大:
那种椰肉硬得像石头的 是不是就是厚度超过6mm的那种吖

喵:
椰子水只有一口、且真的是【只有一口】…

施宏建:
是的。
椰肉超过6mm,
粗纤维就会变得超级多。
180天之前,粗纤维只有1
225天之后,粗纤维暴涨到6-8……

陈宇:
果糖在一定条件下促进生酮

《酮,果糖和缺氧》
http://edwardjedmonds.com/unifying-biology-4-ketones-fructose-and-hypoxia/

施宏建:
@cc.陈宇 .yy 这一篇文章里,只是一个博客的博主在表达自己的疑惑……

施宏建:
1、认真学习过《生物化学》这本书,
或者仔细研究过“酮体产生的所需的条件”的人,
基本都知道:
在缺氧的情况下,脂肪酸会变成酮体。
在不缺氧的情况,脂肪酸会变成ATP。
↑这点,我之前也在这个群里说过好几次……

2、大量摄入果糖,对人体是有害的。
而“代谢性缺氧”也是果糖代谢带来的“害处”之一。

3、大量果糖带来的是[病理性缺氧],这种缺氧现象,确实能促进酮体的产生。
但是,这种“促酮技巧”,长期使用,对人体是有害的(某些特殊疾病的人群,对果糖很敏感,吃高果糖水果,就会加重病情)
在[代谢性缺氧]下产生的酮体,是[强迫式的],维持时间很短。
一旦重新获得了足够的氧气,酮体分分钟就消失了。不可持续。

4、正确的生酮,是由于大量脂肪分解,短时间内需要排队进入线粒体燃烧的脂肪酸过多,导致的[程序性缺氧],因此,才可以源源不断的持续产生酮体。

5、正常产生酮体,就像正常产生乳酸一样,是安全无害的。
病理性的产生酮体,就像病理性的产生乳酸一样,不可取。

陈宇:
收到 干货 看完再研究下

陈宇:
自身脂肪难以分解的人

陈宇:
我最怕碰上瘦胖子 或者外胚型的人

陈宇:
解释起来就是 更容易深层堆积 皮下不明显

陈宇:
脂肪代谢基因的 点位不同

施宏建:
脂肪代谢的基因,
虽然存在高低差异。
但是,
调控这些基因,需要的那几种小分子营养素,却是一样的

学会调控基因以后,就各种生化代谢,就没难度了。

陈宇:
把饱和脂肪转化为单不饱和脂肪是生理必须。假设人要完全依赖碳水化合物从头合成脂肪酸,只会生成饱和脂肪,而饱和脂肪很容易凝固,无法实现细胞膜需要的必要的流动性,所以必须要有单不饱和脂肪。

陈宇:
而植物或冷血动物需要适应低温,它们必须要有多不饱和脂肪酸作为细胞壁或细胞膜的材料。热血动物或者说恒温动物适应更高的体温,更强的运动能力,意味着更多的氧化性,因此它们更适合饱和度更高的脂肪,以减少氧化压力,也不用备那么多维生素E。

陈宇:
至于果糖那篇文章,可以用来讨论病理,但不是正常的生理。不要看见生酮就一定是好的。要达到果糖生酮的条件,一般地靠吃喝是不行的,恐怕要直接注射进去。这么大剂量的果糖,只能在不计后果的情况下使用,比如救命的时候。所以对一般人没有什么实际意义。

施宏建:
@cc.陈宇 .yy
这3条是谁给出的结论?
整体一看,水平很高。
尤其是不同物种对脂肪酸需求的辩证看待

陈宇:
知乎的宁静

未语丶有声:
宁静致远水平很好哎

施宏建:
宁静致远的文献阅读量是真的大
我经常在他文章结尾给出的参考文献里,
顺藤摸瓜的深入找资料

陈宇:
epa 抗炎症 全面高过 dha

施宏建:
住到海边去,
天天吃鱼就完事了。
没必要折腾epa、dha之类的补剂

施宏建:
这两天研究百岁老人的资料,
发现世卫组织给出了一条系统性的研究结论:

施宏建:
能不能活到百岁,
生活方式占60%
基因遗传占15%
社会环境占10%
医疗服务占8%
自然气候占7%

未语丶有声:
饮食呢

施宏建:
饮食就在占比重最大的"生活方式"这一块里面

施宏建:
生活方式里面,最大的共性:
心态积极、群居生活

2020年11月24日
施宏建:
https://www.ixueshu.com/document/714527ff375e3ed4318947a18e7f9386.html
第9套广播体操的能量消耗数据

施宏建:
不做广播体操,静坐不动的静息状态,能量消耗是每天1700-2200大卡

施宏建:
做一遍广播体操,每天的能量消耗,变成了
6800-8600大卡……

施宏建:
不做广播体操,每小时消耗脂肪4-6g

施宏建:
做一遍广播体操,每小时消耗脂肪21-28g(4-5倍的提升)

施宏建:
靠广播体操来减肥(养生),
从数据上看,是非常可行的。

钱:
[天啊]那多多益善么?

施宏建:
对绝大多数人来说,多多益善。
整套广播体操,心率控制的最高才141次/min
非常安全,非常养生

施宏建:
[图片]
施宏建:
2张数据截图,可以自己看。

女性对碳水的消耗,比男性大。
女性对脂肪的消耗,比男性小。

陈见:
@aa.施生.00 有种传统的养生功法:八段锦

陈见:
据说效果也很好?!

陈见:
看起来就像做体操。。。。

施宏建:
@cj.陈见.aa 去年就是从研究“筋膜系统”,发现了“导引术”,然后发现了“八段锦”,然后又发现,八段锦被官方科学改变成了“广播体操”

施宏建:
第一套广播体操,可以说是“八段锦”的科学优化版。

施宏建:
然后,每一套广播体操的改进,都是不断的改良、优化。
具有最大的普适性

施宏建:
在1949年建国之前,我国人均寿命只有30-35岁。
毛泽东定了一个大策略:
健康第一,学习第二。
然后,就从苏联和日本身上,学来了“广播体操”
然后集合一大批专家,以八段锦为基础,开始开发中国版的广播体操。
然后,我国人均寿命,就开始了慢慢提升……

Natalie:
请问大家有人了解市面上的血制品是怎么制成那种凝固状的吗?是有什么添加剂吗?

Natalie:
我看app里卖的都有很多添加剂,菜市场卖的就不知道添加了什么,吃完都有点烧肚子

施宏建:
新鲜的血液,是好东西。
血液里含有大量的游离氨基酸,
对于有消化系统疾病的人来说,
喝血,甚至比吃肉更好。

施宏建:
更容易吸收

Natalie:
可鲜血在城市几乎不可得

施宏建:
买来的,商品化的血液制品,
就完全不行了……

施宏建:
杭州本地人,吃鸡鸭,
喜欢吃
活鸡、活鸭
放血以后直接蒸煮,
随便放点酱油醋,就很好吃

Natalie:
哎 看来补铁还是要吃红肉,不然就只能在乡下找到这条件了

Tao:
施大,这个有点不信了。是不是做广播体操的时候能耗上升,达到这个水平?

Tao:
可是广播体操只有十几分钟啊

施宏建:
@Tao 是的。
已经给出数据的截图了。
自己看图

施宏建:
图里不同数据的(单位),是关键

Tao:
每天做一次十几分钟的广播体操,这一天的能耗有6000大卡?[惊恐][惊恐]

Tao:
男性8000大卡![惊恐][惊恐]

施宏建:
-.-
一套广播体操是15分钟……
心率单位是1分钟
脂肪/碳水消耗的单位是1小时
能耗单位是1天(24h,1440分钟)
——
单位是需要换算的……

施宏建:
如果实在懒得换算,直接对比
能耗/公斤
↑这个指标

只看这个指标,就能得出个结论:
做广播体操可以提高2倍的代谢消耗

Tao:
做任何运动都会单位时间能耗升高,可是时间短,总体消耗热量还是不多的

施宏建:
↑上面打错一行字:
一套广播体操,是5分钟左右

施宏建:
只要运动强度够大,
总体的热量消耗,最多可以持续生效长达36-48h……

Tao:
我还以为有十多分钟呢

施宏建:
刚刚上b站看了一下准确的时间。
广播体操的时间,是4分钟。
跟4分钟的tabata类似

Tao:
这样啊!确定是这样的话,还是让人非常惊奇的。

未语丶有声:
但是强度不能和tabata 比吧

施宏建:
燃烧 糖原/脂肪→葡萄糖/脂肪酸,
短时间可以大量的消耗掉,
但是,补充起来,却很慢。

施宏建:
补充葡萄糖→糖原 很快
补充脂肪酸→脂肪 很慢

快慢差异,
就是运动减肥的成败的关键

施宏建:
@dd.未语.aa 强度没法比。
我记得以前看过tabata的能量消耗,
基本都是在1w以上的

施宏建:
广播体操,主要是 普适性强

普适性越强的东西,价值越大,

施宏建:
胖到200斤的人,也能按照广播体操去练,
身体扛得住

施宏建:
而200斤的人,按照tabata去练,不是膝盖出问题,就是心脏出问题。

未语丶有声:
我觉得这个论文不大对

未语丶有声:
但是广播体操还是可以减肥

施宏建:
你可以看一下原文。
原文里,在一开始就已经说明了,
是在封闭、恒温、恒湿的密闭房子里,
用[气体分析仪],进行的[间接量热法]。
是通过呼出的二氧化碳换算出来的。

施宏建:
数据,是相对准确的。
只是,看数据的人,
知识储备够不够,
能不能有效解读出数据背后的具体含义……

施宏建:
↑看截图,我在一开始就给出了原文链接。
免费的。

施宏建:
知识星球里,昨天还有一个提问。
那个提问者,对一篇文献的结论感到困惑,
根本原因,是因为,那个提问者没有自己去看原始文献!

施宏建:
没有看原始文献,没有仔细看,没有深入研究,
只看别人简单翻译的东西,信息了解的不全面。
如果翻译者水平太差,或者翻译错误,
那么,看二手信息、三手信息的人,
就容易搞的自己阅读理解出错(走火入魔)

施宏建:
@Tao
注意看截图,【能耗】那一栏,下面有英文标注:EE
百度搜索一下,就知道了

施宏建:
能量消耗
(energy consumption,EE)

施宏建:
在运动领域,关于能量的指标很多。
能量消耗 EE、
静息能量消耗 REE、
总能量消耗 TEE、
活动热效应 TEA、
运动能量消耗 EEE、
非运动性活动生热 NEAT、
食物热效应 TEF
每一个指标背后的具体含义,都各不一样。
要是感兴趣,可以分别百度搜索了解具体的含义。

施宏建:
https://www.ixueshu.com/document/e4859208ffe87b81affa6cde1843327e318947a18e7f9386.html

施宏建:
意外发现,竟然还有一套【五禽戏】的能量消耗文献。
这个文献。

施宏建:
竟然还有 八段锦和广播体操 的能耗对比

施宏建:
运动强度与能量消耗的标准

施宏建:
大学生日常活动的能量消耗

施宏建:
拿这张图里的数据做对比,
做广播体操的能量消耗,
比爬楼梯、骑自行车、步行,更大。

施宏建:
男性能量消耗(EE)
广播体操,5.97kcal/min
中高强度爬楼梯,5.0kcal/min
中高强度自行车,4.5kcal/min
中高强度步行,3.5kcal/min

施宏建:
https://t.zsxq.com/mEURneq

施宏建:
昨天星球里,也有人提问关于"高压氧"逆转衰老的内容

施宏建:
一个现象的发生,必然有其道理。
当人认为一件事是悖论时,
一定是里面的某个事物被错误的理解了。

施宏建:
实验没有问题。
原始文献,也没有问题。

把英文文献翻译成中文的人,有问题。
阅读"第三手"中文资料的人,有问题。
——
阅读理解的水平问题。

未语丶有声:
怎么理解这个实验

施宏建:
首先看悖论。
悖论出现的地方,就是理解错误的地方。

施宏建:
看这个链接。
星球里的这个提问的人,
把【高压氧气疗法】,给错误的理解成了【高氧气】

施宏建:
实际上呢?理解的重点在于:高压、间歇供氧、缺氧状态

施宏建:
间歇性的高压供氧,模拟出了【缺氧状态】

陈见:
我还在疑惑,高氧不是会中毒吗?

施宏建:
打个比方:
大多数月收入3000元的人,下馆子吃饭,人均价格普遍不超过100元。
大多数月收入10W元的人,下馆子吃饭,一顿饭花3000块,很正常。一瓶茅台+几个菜就吃掉了。

施宏建:
如果这个月收入3000块钱的人,
某天突然拿3000块钱去请一个陌生人吃饭。
这个陌生人,就很容易被欺骗,以为遇到了一个月收入10w元的土豪。

未语丶有声:
和上高原可以减重类似?

施宏建:
缺氧,本该是特殊情况。人体会代偿性的产生一些特殊变化。

施宏建:
高压氧气疗法,重点在于:
反复间歇性高氧

以高压为前提,
结合
反复+间歇性+高氧,
者3个关键要素。

如果只盯着高氧看,忽略了反复、间歇,
那么,就会理解出错。

未语丶有声:
所以还是确实可以逆龄?

施宏建:
并不能。

施宏建:
http://mp.weixin.qq.com/s?__biz=MzU1ODgwNDk3Mg==&mid=2247496104&idx=1&sn=1c335154f3a770efb3aa8c7be0ea0f7c&chksm=fc224b2bcb55c23d466b6723139d3b4797a706870ae140c85a53bb8c0a4b9aa5927152bbe898&scene=126&sessionid=1606217345#rd

施宏建:
端粒的延长,要结合这篇文章来看。

端粒的长短,只是果。不是因。

施宏建:
出生时,端粒都是很长的。
成长过程中,各种不同的生活方式,导致了端粒长短不一的现象。

施宏建:
就像下馆子喝茶一样。

刚坐下,都是一人一碗茶,都差不多。
有些人,大口猛喝。喝的快,几口就见底了
有些人,小口慢喝,喝的慢,半天才少了一点点。

施宏建:
有些人,喝茶很慢,能坐在茶馆喝一下午。
有些人,喝茶很快,也能坐在茶馆喝一下午。
这是不是很奇怪?
就像端粒长短方面的现象。

施宏建:
喝茶快,还能坐着喝一下午的人,是因为:
有服务员,一直给往茶碗里倒茶……

施宏建:
那么,如何提高端粒酶的活性呢?

施宏建:
↑曾经,就在这个群里分享果我个人对端粒酶的研究收获。

施宏建:
仔细看聊天记录里,
影响端粒长短的第1个要素:
二氧化碳
看到这里,是不是瞬间,又跟
【缺氧→端粒延长】这一个现象,联系上了?

施宏建:
只要自己学的知识足够多,
认真思考,就能发现,
悖论,只是理解错误。

2020年11月26-28日
施宏建:
上周在三亚,住的是一家民宿。
民宿老板有个儿子,
从2、3岁开始就一直胖,
目前体重240+

除了胖,生理功能都正常。
睡觉不失眠,也不打呼噜。
看他口鼻、上下唇,也基本匀称,不存在呼吸问题。
询问他健康状况,
很少鼻炎,很少过敏,很少肠胃不适。
综合来说,是基因方面的问题,从小胖习惯了……
已经形成了一个"相对健康"的生理稳态。

Newton:
澳洲的超级大胖子,坐轮椅的超级多

Newton:
他们骨折风险极高

施宏建:
讨论胖子的问题,得区分:
是不是从小就胖。

Newton:
嗯,这涉及肌肉、骨骼、心肌、呼吸系统,是否同步生长,适应了沉重的身体。

施宏建:
从小就胖的人,
脂肪细胞的总数大量增长,能够有效锁住脂肪,安全。
(不给身体带来额外的炎症)

小时候瘦,长大以后才胖起来的人,
脂肪细胞总数不增长,
脂肪细胞不停的脂肪给撑爆,危险(天天高炎症,一身的病)

施宏建:
此文的[知识的诅咒]
也可以看作是[知识的悖论]
也可以引申为[知识的双刃效应]

施宏建:
看到xx悖论时,
必然存在[错误理解]

施宏建:
看到xx双刃效应时
必然是个[适度]的问题

施宏建:
如果把知识的诅咒,当做悖论来看。
那么,原因就是:
写文章的人,对[知识]这个词,产生了错误的理解。
错把[信息]当做了[知识]

施宏建:
数据如沙,无穷无尽。

信息如石,
用的好,可以盖房保护。
用不好,只会阻挡视线。

施宏建:
知识是规律,像工具。
多多益善,
能获益,也能伤人,只看怎么用。

施宏建:
智慧像技能,
一旦掌握,便是随身携带,收放自如。

杨不会:
收藏了

曹佳会:
大家对茶有何看法?
周围朋友都比较能喝
听到老茶更是如此
爱喝,又爱拍。

施宏建:
古人的茶,
在先秦、两晋时期,
最早指的是各种水煮"汤食"。
水煮的干果、蔬菜、肉干、油脂等等。

施宏建:
后来到了隋唐之类的时期,
中原对周边少数民族的贸易兴起,
这时候传播出去的" 茶",
并不是单纯的茶叶,往往都是干果、茶叶,混合着往外输送。

主要是[文化输出],
是对 精神与健康 方面的影响。
有钱人才会烧水煮"茶",
主要是是个装逼需求,
其次才是健康(杀寄生虫、杀菌)

子平丹:
茶水应该有调节纯肉奶制品造成的便秘等问题。

施宏建:
一、纯肉奶的饮食,不会便秘。
大量吃植物,反而会便秘。

二、茶叶在古代的作用就3个:
提神、治病、装逼。

施宏建:
纯肉食民族,根本不需要茶叶去调节便秘问题。
不信可以自己翻文献查资料。

对肉食民族来说,更大的问题,是肠道寄生虫的问题。
饮食不干净,体内寄生虫致死的现象最多。

喝茶提神,附带学会把水烧开喝的习惯,能显著提高健康水平。

施宏建:
https://www.ixueshu.com/document/87f2225c23d49c54318947a18e7f9386.html
古代茶文学历史形态流变初论

施宏建:
↑此文里,有提到茶的起源(各种水煮植物)
也有提到最早的茶的功效“茶茗久服,令人有力悦志”(咖啡因的提神效果)

施宏建:
后来的药用功效开发,是把“茶水”,当作各种药方的“汤底”来使用。
治xxx病,开个药方a+b+c,配合“冷茶or热茶”服下。
古代茶水在医学里的地位,
类似于现代医学里的“生理盐水”。

未语丶有声:
可以看看陆羽的《茶经》

施宏建:
茶经,翻过[偷笑]

施宏建:
https://www.ixueshu.com/document/42a4bb3397afec86318947a18e7f9386.html
丝绸之路向茶马古道的转型

施宏建:
在古代,不管是丝绸之路、还是茶马古道,
都是“奢侈品性质”的对外贸易输出。

施宏建:
在隋唐之前,那些游牧肉食民族,
是不喝茶的。
是随着隋唐时期,中原国立的上升,
文化输出+物质输出,双重输出叠加,
才养成了肉食民族喝茶的习惯。

按照时间来算,游牧民族喝茶的习惯,至今还不到2000年。
而晚期智人演化了4-50000年,有茶喝吗?
大概率是没有的。

子平丹:
这个分析更有道理[抱拳][抱拳]

子平丹:
也许煮开水才是茶的作用

施宏建:
看隋唐时期的少数民族饮茶历史,就能发现一个很有趣的现象:
茶叶对少数民族来说,
跟近代的“鸦片”很像。

有钱人先尝试→上瘾形成依赖→然后大范围普及开→成为少数民族的生活必需品。

而中原人只需要摘茶叶,运出去,就能源源不断的换回来动物性产品。

施宏建:
以前看过一篇关于古代卫生情况的文献。
大致意思是:
古人除了 做饭、煮药、家里来贵客,
绝大多数情况下,绝对不会浪费柴禾烧水……

未语丶有声:
跟西方发现了咖啡豆,然后喝咖啡,一样的上瘾史

杨不会:
古代的柴禾可以卖钱,是很宝贵的

杨不会:
中原人的财富密码

施宏建:
目前的成瘾性产品,已经由实转虚,虚实结合的模式
最直接的,是网络游戏。
最隐蔽的,是购物消费。
最古老,也最新型的,是偶像崇拜……

杨不会:
各种互联网产品也是专门用来让人上瘾的

施宏建:
越高频的事物,潜在的利益越大。

喵:
请问老大、这句话要怎么理解呢~?[疑问]

杨不会:
需求频次高,可以一直赚钱

杨不会:
就像面膜

杨不会:
搞定一个客户,她一直在你这边买,你能赚多少钱

喵:
那厕所纸岂不是也是[擦汗]

施宏建:
中国股市里,有一个外号“纸中茅台”
价格一直涨涨涨的股票,叫做“中顺洁柔”
就是做厕纸起家的。
每年利润,稳定增长,特别好……

未语丶有声:
姨妈巾

未语丶有声:
刚需,高频

喵:
我是对“高频”没理解,我以为是高震动频率~
按照小杨哥和施大的意思,原来是被需求的频率~[社会社会]

未语丶有声:
这是商业的基本词汇

未语丶有声:
吉列刀片为何成功,正因为高频刚需

施宏建:
高频率,只是核心概念之一。
与之匹配的另一个核心概念,是
低振

施宏建:
自从6月份,从业余群体跨入科研专业群体,
最大的感受是:
很多“疾病”,在科研领域,因果关系被研究的透透的,
完全可以人为的复现出来了。
但是,在产业方面,在对百姓的“普惠”方面,却横着好几道鸿沟……

施宏建:
在饮食中【蛋氨酸+胆碱 同时缺乏】,
就能稳稳当当的制造出患有
脂肪代谢障碍、肥胖、高血脂、脂肪肝
的小鼠、狗、人……

施宏建:
饮食中【高果糖摄入】,
就能稳稳当当的制造出
高尿酸、高血脂、胰岛素抵抗的病情。

施宏建:
在科研工作当中,连不同的果糖含量能带来的不同结果,都已经做过具体的研究。

施宏建:
[图片]
施宏建:
↑上面那张图,是【动脉硬化的饮食模型】
按照蓝色部分的比例吃,就有超过95%的概率吃出 动脉硬化 这个疾病。

按照灰色部分的比例吃,就很难产生动脉硬化……

施宏建:
截图上我只放出了3大供能物质的比例。
更多具体营养的比例,我没放出来

施宏建:
[图片]
施宏建:
↑这个图里的,才是科研实验领域,生酮VS碳化 的对比。

喵:
纯0碳水做不到的吧~动物食物里面也含有碳水吖~🤔

施宏建:
在科研领域,生酮分的更细致。
长链脂肪酸生酮(LCT-KD)
中链脂肪酸生酮(MCT-KD)
阿特金斯生酮(MAD)

施宏建:
科研领域,能做到0碳水

施宏建:
专门调配出来的。

施宏建:
科研领域,可以高成本的小批量生产。
只要加钱,能弄出很多特殊的东西来。

施宏建:
这半年,认识了一群搞科研的人,对科研领域的各种黑科技,真的是大开眼界。

芳:
比照前面的类似图片,是不是生酮和动脉硬化相关?

施宏建:
@rf.芳.aa
两张不同的图片,
是完全独立的关系。

图1和图2,完全是在对比不同的2组数据。
两码事。

芳:
对比的啥指标?

施宏建:
对比的是饮食营养

施宏建:
不同的饮食营养标准。

施宏建:
比如这张图,
只看3大供能物质,
在同样都是20%蛋白质的情况下,
40%碳水+40%脂肪,
就有超过95%的概率导致"动脉硬化"
70%碳水+10%脂肪,
则没事……

只是改变了供能比例,结果就说一个生病,一个不生病。

灵兰🐯:
这么说,慢性病应该是碳+脂的结果,而非单一碳的问题

施宏建:
嗯。不同的病,不同的成因。
有些慢性病,是植物毒素积累导致的。
有些慢性病,是植物碳水导致的。
有些病,是植物脂肪导致的。

施宏建:
所有能够复现xxx疾病的饮食方案,
几乎都是拿[植物性]成份来复现的。

纯动物性的食材,极难复现各种慢性病[偷笑]

陈见:
启示:一定要吃动物性食材!!!

2020年11月28-30日
陈宇:
berg还说阿尔兹海默症其实很大可能性是肠漏症,蛋白质分子从肠子漏出,免疫细胞就会吞噬,如果漏出的蛋白质和脑组织细胞很相似,免疫细胞就会误进攻大脑,久了就会把大脑慢慢吞噬…造成肠漏的就是长期高碳水引发炎症,所以早期阿尔兹海默症患者应该去检查肠子排除一下

施宏建:
↑这段里面,因果错了。

施宏建:
吞噬细胞,是在清理有害、废弃的成份。

人体内的一切[吞噬]行为,都类似于 垃圾车 在回收垃圾

施宏建:
免疫细胞也不是"误杀"大脑。
而是,
确实有一些小分子成份,
先穿过[肠漏],再穿过[脑漏],造成了各种破坏……

施宏建:
脂溶性的有害物质,
会先从淋巴循环去肝内捣蛋,
油脂吃不对,
一般是肝先出问题。

施宏建:
水溶性成份/蛋白质吃不对,才是直接肠漏入血,
再顺着血液循环进入 大脑/心脏 之类的地方。

有害蛋白质/微生物,顺着血液循环跑到哪里,
哪里就随之出现各种抗体(igA,igE,igM,igG)

施宏建:
最牛逼的是 病毒。
理论上,人体任何一个部位都能到达。
只是在哪一个环节/哪一个部位,才被人体免疫系统拦下来的区别。

陈宇:
大佬 果汁和 肥肉一块吃 有问题吗

陈宇:
我周末休息经常 这么干

施宏建:
大量果糖,
不仅能导致 肠漏,
还能导致 脑漏。

施宏建:
果糖的杀伤力,仅次于植物油。

陈见:
脑漏听起来很可怕啊。。。

施宏建:
肠漏≈肠道屏障 出问题
脑漏≈血脑屏障 出问题

Newton:
如果没有肠道高渗透性,那么果糖是要从肝脏转化为葡萄糖和脂肪酸的,不会以果糖本身的形式抵达血脑屏障的。

Newton:
但是,如果有肠道高渗透性问题,那么肠漏的下一步,就是脑漏。

施宏建:
哪怕原本肠道非常健康,没有肠漏。

在摄入的果糖超过一定程度以后(记不清是20g?25g?35?),
果糖在肝脏代谢
这个"正常"的高强度代谢过程,
就会打破全身的 氧化/还原 的平衡,
进而导致肠漏、脑漏,同步发生……

施宏建:
果糖的问题在于,
人工培育的高果糖水果、
人工合成的非天然果糖、
远远超出了肝脏的代谢能力……

Natalie:
确实,每次在我爆榴莲那种热带高果糖水果的时候,一般立马跟随的就是湿疹,肝脏代谢能力完全瘫痪

子平丹:
西方的研究似乎表明,有一部分人在思考饥饿的根源。有益的食物,恰当的营养太少。已经在进行用工业化解决食物营养不足的探索。

子平丹:
我以前看到过有欧美人搞的人造食物,几块钱一份。如果能解决营养问题,粮食就不成问题了。

施宏建:
工业化解决食物营养的问题,
一直就有一个成熟的代名词:
饲料

尤其是,针对实验用的猴子研发的饲料。
人也能吃,只是难吃而已。

子平丹:
现在维生素,辅酶之类的通过发酵等工业方法,已经很便宜了。估计难点卡在脂肪这块。

施宏建:
最难的是 蛋白质+脂肪

施宏建:
尤其是功能性蛋白质、
各种功能性的脂肪

施宏建:
饲料,基本都是植物成份,吃了不舒服。

适合人吃的,基本都是动物成份,吃了舒服。

施宏建:
从营养级(生态金字塔)的角度来说,二者完全不一样。

施宏建:
吃植物的,是初级消费者,处于第二营养级

施宏建:
牛羊吃植物,
而人吃牛羊,
这类人群,
就是次级消费者,处于第三营养级。
(比第二营养级更高级)

杨不会:
这好像是初中生物的知识点

施宏建:
2005年前后的初中课本,里面没这些生态学方面的内容。
2010年以后的初中、高中课本,
里面内容就很丰富了

施宏建:
2019年10月份的时候,我在易楚的智人群里,
为了以后吃食物能偷懒,省事,省时间,
于是,自己琢磨了一个“人类饲养日粮计划”。
核心问题就是:
如何通过天然食材的搭配,全面且完整的满足人体营养的需求……

施宏建:
结果,扎扎实实,日以继夜的专心研究,搞通了……

施宏建:
虽然,懒人版的大补丸没搞出来。
但是,
人类到底需要啥营养,
不同的营养在哪些生理层次上起效,
哪些营养能回收循环利用,
哪些营养非常重要,
哪些营养容易被忽略,
DNA需要什么营养,
蛋白质需要什么营养,
大脑如何对待外来的营养素,
营养如何调控干细胞、调控基因、调控激素,等等……
全都是在这个以“偷懒”为目标的计划中,逐一搞懂的

施宏建:
为了日常行为上能偷懒,省时间,
却愿意在学习、思考上,耗费大量的时间。

沈佳毅:
为了偷懒,而提前做了充足的头脑风暴,并保留更新的接口

施宏建:
脂肪分解需要氧气,这没错。
脂肪分解需要糖原?
↑只有在"高强度"运动中,需要糖原参与。

在其他情况下,低强度的运动、或者静息代谢之下,
甘油三酯自身分解出来的[甘油],进行糖异生,就完全足够。
而且,葡萄糖参与,也不是为了直接供能,而是为了满足高强度运动时,"缺氧"时的能量供应,主要以葡萄糖的无氧氧化(葡萄糖→乳酸)为主

未语丶有声:
请问这个现象是什么原理

未语丶有声:
[图片]
施宏建:
↑图中画圈处的现象,常见于:
胰岛素抵抗、
营养不良、
脂肪代谢效率低下
的群体。

施宏建:
画圈处,
一开始掉体重,掉的是糖原,掉的是水的重量。
一开始是糖异生,靠的是分解肌肉生糖。

后面,真正的开始脂肪层变薄了,
其实是身体逐渐开始适应了[甘油糖异生]

未语丶有声:
可能大多数人一开始都会这个

施宏建:
很多按照卖货自媒体,
胡乱生酮,
前面3-7天猛掉体重(每天可高达0.2-1kg)
然后体重纹丝不动,
基本都是这种类型

陈宇:
女性这样挺多

陈宇:
就掉个5-6斤不动了

施宏建:
其实还是生酮的方法不对。
在生酮初期,
调控脂肪分解所需的营养没吃足,
脂肪酶就偷懒不出力

陈宇:
要让她充点碳水 继续下掉吗

施宏建:
充碳水?
充着充着,就成了暴食了

施宏建:
错误生酮的人,
各种错误,都是错的一脉相承

陈宇:
还很怕冷 可能甲状腺也有问题

施宏建:
每一个减肥困难户,
大概率都有3个共性:
1、肠道不好
2、甲状腺差
3、肌肉严重缺乏

陈宇:
需要4年健康油

施宏建:
不需要那么久。
短则,10天,线粒体膜彻底更新
慢则,1年,心肌细胞更替1%

施宏建:
各种膜的更换规律:
哪个先出故障,先坏,哪个就先更新

施宏建:
运动,就是加速 故障损坏→修复更新 这个过程

陈宇:
10天 就更新好了?

未语丶有声:
多长时间puff会被纳入细胞膜呢

施宏建:
晚餐吃完植物油,
最快当天晚上,就融入各种膜了

未语丶有声:
生活处处是陷阱[天啊][裂开]

沈佳毅:
第二天就上火发炎

Atiwaly湉Ode:
第二点,是否也可以理解为激素紊乱?记得施大曾经说过的,几个大的激素都是相互影响,一个差,其他也被殃及池鱼

施宏建:
yes

Atiwaly湉Ode:
越来越体会到激素紊乱问题对人的影响,尤其对女性

杨不会:
想问一下施大,多囊卵巢综合征,主要是哪方面出了问题

施宏建:
卵泡发育所需的营养,缺乏

星见:
@aa.施生.00 对氯雷他定或者西替利秦有了解吗?想了解一下这两个药会不会有什么坑

施宏建:
@st.星见.aa 以前荨麻疹的时候吃过半年多。
这类抗过敏药物,
抗组胺作用,会降低免疫力
抗胆碱作用,会降低大脑功能,使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减退

星见:
嗯,不过这两个效果都只是当下的时间有吧,应该药物代谢掉了就恢复正常了?

施宏建:
对。

记于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