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群聊记录2020年10月

2020年10月3日
Newton:
请问,对“长期生吃鸡蛋清的人也可能存在缺乏”,这一论断,应该如何认识?

Newton:
生蛋清进入结肠后,亲和素是否已经基本全部变性了?这一机制是否确实可以造成生物素缺乏,或者是其他机制造成的生物素的缺乏?

施宏建:
1、长期生吃蛋清,可能缺乏生物素。
重点在[可能]二字。
有时候缺,有时候不缺,
关键在菌群的稳态,是否受到生蛋清的严重影响。
(生蛋清对菌群的影响,生物素只是众多影响性因素之一。
其他还有内毒素、k2及b12的减产等)

施宏建:
2、人类吃生蛋清,蛋清中的蛋白质是否变性,受温度变化影响较小(人体消化系统温度不够高)。

在消化过程中,蛋白质是否变性,更多的是受[酸碱性]变化影响。其中,最主要的是胃酸。

生吃蛋清,对长期生吃肉食的人,影响较小,因为生食人群,胃酸极强。

长期熟食的人群,对蛋白质变性(微观结构改变)的能力较差,比较依赖于烹饪加工环节的温度变化来辅助。

施宏建:
造成人体生物素缺乏的因素有很多,
吸收、运输、利用、存储
四大环节,
吃生蛋清带来的[亲和素],只是在吸收环节产生影响。

而生蛋清吃进去以后,其他易过敏、有害的成份,对人体已有的生素素的加速消耗,才是问题的根源。

施宏建:
在论证[生蛋清对人体健康的影响]时,
影响性因素,可能有9个以上。
生物素,最多只算1/9。
剩余的8个因素叠加起来,才最终导致了 脱发 等症状的出现。

施宏建:
对生蛋清感兴趣,
还可以查一下
生蛋清对[抗菌、抑菌]的作用。

施宏建:
生蛋黄,没事。
生物素,都在蛋黄里面。

高温把蛋黄煮熟以后,生物素会减少、损失一部分。

沈佳毅:
我最近吃鸭蛋黄,特别鲜的味道,简直一本满足

施宏建:
如果想要最大化的获取蛋里的营养,
核心问题在于:
1、如何尽量把蛋清升温,热到蛋白质变性,各种有害蛋白质失效(包括亲和素)
2、如何尽量保持蛋黄低温,别让烹饪影响到蛋黄里对热敏感的营养。
——
最终解决方案:
尽量弄成溏心蛋/荷包蛋

陈见:
溏心蛋确实是综合“最优解”。

施宏建:
[图片]
施宏建:
脂肪分解,已经在科研领域,被研究的非常透彻了……资料丰富的匪夷所思……

施宏建:
钾、钠(氯化钠)、钙、镁、锰、锌、铁、铜、
甚至包括很少被人关注的 汞、二氧化碳、
也都能促进甘油三酯的分解……

施宏建:
意外的发现,
1、胆盐,会强化胰腺脂肪酶,促进脂肪分解。
2、抗坏血酸(VC),能强化脂肪酶124%的活性
3、CGI-58,可以刺激甘油三酯脂肪酶(ATGL),使其活性提高5-20倍!带来甘油三酯急速分解的效果!
4、高密度脂蛋白(HDL),HDL能够取代细胞表面结合的肝脂肪酶并刺激血管甘油三酸酯水解。
5、肝素,肝素促进肝脏和血管内皮中肝脂肪酶和脂蛋白脂肪酶的置换,并刺激脂解活性和血浆甘油三酸酯清除率。
6、磷脂酰胆碱,促进肝脂肪酶从细胞表面蛋白聚糖的释放。

施宏建:
以前总以为,是甘油三酯先分解,然后才需要生产HDL来装载。
今天才知道,↑原来是想错了。

真实的情况是:HDL刺激了甘油三酯的分解。HDL是因,甘油三酯分解是果。
人体脂肪代谢的顺序是:
先造运输车,运输车到达指定位置以后,再开工生产运输车上要装载的货物,最后把货物装车拉走。

陈见:
那吃脂肪反而导致甘油三酯分解了啊?!

施宏建:
↑从脂肪分解的角度,瞬间就明白,为什么HDL越高越好了。
因为HDL越高,人体的脂肪代谢就越高效。
主要是体现在:
合成甘油三酯→分解甘油三脂→再合成→再分解,这个循环过程,效率极大的提高。

施宏建:
所有高碳水饮食,低脂素食的人群,体检指标中的HDL都很低,
代表的,就是脂肪代谢能力极差……
难怪特别容易囤积脂肪,特别容易变胖。
↑甘油三脂,合成多,分解少。

施宏建:
@cj.陈见.aa 吃脂肪,锻炼了身体脂肪代谢的能力。
在没用基因异常的情况下,脂肪吃的越多,脂肪代谢能力越强。

施宏建:
不同的饮食,带来代谢层面,完全不同的“适应性改变”。
总的来说:
运动,是锻炼肌肉。
饮食,是锻炼代谢。

施宏建:
睡眠,可能是在锻炼基因。
睡的好,抗基因突变、基因纠错、恢复的能力,极强。
睡不好,基因就极度脆弱,特别容易产生大量的错误异变……

陈宇:
国庆节干货

施宏建:
谷胱甘肽,竟然也能将脂肪酶的活性提高到112%……
看来,人体的抗氧化、解毒(排除重金属)、减脂,都是同步进行的……

沈佳毅:
多吃脂肪,提高脂肪的代谢能力,也符合用进废退的理论

陈宇:
疫情过后 低油 高蛋白的老铁 一个个肥的自己都尴尬

陈宇:
生酮过的都没胖起来

2020年10月5日
施宏建:
对于人体的 能量代谢 来说,
不管糖代谢,还是脂代谢,
核心都是[乙酰辅酶A]

施宏建:
长链脂肪酸、中链脂肪酸、短链脂肪酸,
人体在脂肪酸β氧化(燃烧供能)的过程中,
脂肪酸的链条不断变短:
c18,c16,c14,c12,c10,c8……
每一步产能,都减少2个碳,
而减少的这个二碳单位,就是[乙酰辅酶a]

施宏建:
脂肪酸在供能缩短的过程中,每产生1个[乙酰辅酶a],
还会同时产生:
1个NADH和1个FADH2
——
NADH,会接着分解产生 NAD+、氢。
——
NAD+,是目前科研领域最火的抗衰老之王。(昂贵的天价补剂nmn,最终就是为了获取NAD+)
而另一项产物,氢,全面参与人体最基础的还原反应,起全面抗氧化(抗炎、抗衰老)的作用。

施宏建:
综上所述,
生酮饮食,每时每刻都在燃烧脂肪供能,
本质上,是时时刻刻在抗氧化、抗炎、抗衰老……

陈见:
脂肪供能还有这种好处。。。。

施宏建:
就是刚刚跟你私聊说椰子肉的时候想起来的。
才顺带发到群里

施宏建:
说到椰子,顺带就想到了
长链脂肪酸与中链脂肪酸的关联与差异

陈见:
这里面,nad+ 和氢,是谁的作用比较大?

施宏建:
都大!

陈见:
那,尽量多吃长链脂肪,让它多了一步步处理,是不是必吃中链和短链更好?

施宏建:
nad+是激活各种信号通路,
就像大酒店的厨房里,突然运进来一车的大龙虾,
厨子一看就知道,要全面开工,要高效率的忙起来了

施宏建:
对的。链条越长,供能时,缩短的步骤就越多,产生的乙酰辅酶a和NADH就越多

施宏建:
而 氢 ,对人体的作用,
就像厨房里做菜必放的调料一样。
做啥菜,都得放点调料才好吃。
缺了调料,有些菜,就做不出来了

施宏建:
比如,
牛羊油里大量的c18硬脂酸
每次产NADH,就要-2
c18到0,能产生9次NADH

而椰子油里大量的c12月桂酸,
c12到0,只能产生6次NADH

陈见:
牛油还是得继续吃。。。。

陈见:
我最近用黄油和牛油淋在马尾藻上吃,可能那个黄油奶香味很浓郁,竟然感觉非常好吃。

陈见:
黄油中的c18多不多?

施宏建:
黄油里c18也挺多
欧美好多做健康食品的商家,都是拿黄油里的硬脂酸含量当卖点来宣传的(有利于减肥)

Newton:
β氧化的过程决定了,[长链]、[偶数碳]、[饱和]的脂肪酸,β氧化过程最顺畅自然。
用乙酸、月桂酸;17烷酸、19烷酸;油酸、亚油酸、亚麻酸供能,就不如用软脂酸、硬脂酸、花生酸供能来得舒服了。

施宏建:
[图片]
Newton:
原来,棕榈油的棕榈酸,并没有多到变态。

施宏建:
↑注意看 葵酸到硬脂酸的分子式结构
饱和脂肪酸,逐级缩短或者延长,都是一系列结构非常稳定的变化。

施宏建:
油酸、亚油酸,虽然是人体需要的必须脂肪酸,
但是,这两种脂肪酸在人体内的占比都不大(跟牛羊类似),人体对他们的实际需求量都很小。

施宏建:
如果饮食中大量摄入花生油、豆油,就会使 亚油酸 过多。
人体需求量更大的棕榈酸、硬脂酸不够用。

Newton:
请问,饮食中的亚油酸可有可无,而且当AA、ADA、DHA、EPA、DPA充足时,亚油酸和亚麻酸越少越好,为什么把它称为“必须脂肪酸”

施宏建:
亚油酸并不是可有可无。是必须要有的。
人体需要它。
要分两个层次去看待亚油酸的问题。
1、在人体所需要的所有脂肪酸当中,
亚油酸该占多少比例?(亚油酸:整体)
2、在 亚油酸与亚麻酸的比例当中,
亚油酸:亚麻酸(LA:ALA),该占多少比例?

施宏建:
1、从整体的角度来看
亚油酸占整体所需的比例,较小。
c8+c10+c12+c14+c16+c18饱和脂肪酸,整体加起来,所占的比例,大于单独的一个亚油酸(LA)所占的比例。

Newton:
确实是新概念,很颠覆,需要好好吸收

施宏建:
↑在豆油当中,50-60%的亚油酸,压倒了其他饱和脂肪酸的总和。
如果只是偶尔吃一两次豆油,问题不大,对人体整体的脂肪酸影响微弱。
如果是天天吃豆油,那么,对人体的影响,就极大,有害。

Newton:
曾经有个问题,如果给人配全营养液,脂肪酸中,只选用硬脂酸、花生酸、AA、ADA、DHA、EPA、DPA、CLA,那么是不是也可以满足人的基本生存?
现在看来,不行。

Newton:
嗯嗯,也就是说,每种脂肪酸摄入多少,要看它在健康人体脂肪酸构成中的占比。
因此,要吃牛羊油,而不是吃“人为配比的脂肪”。

施宏建:
2、亚油酸:亚麻酸(LA:ALA)的比例问题。
这个问题,就像n-6:n-3类似。
在n-6与n-3的关系当中,二者比例失衡,导致了一系列健康问题的出现。
LA:ALA,也是这样。二者比例失衡,带来了巨大的健康的问题。

施宏建:
人为配比,也行。
比如
给婴幼儿吃的各种高端奶粉、
医学用途的肠外营养脂肪乳、
从效果上来说,大致都凑合能用。
如果说,天然食材里的脂肪酸配比,对人体的好处是90%-99%的话(母乳100%)。
那么,人工模拟配置的奶粉、脂肪乳,好处就是在1%-95%之间波动(具体要看配比是否合理)

施宏建:
人工配置脂肪酸比例,水平的高低,差异太大。
有些奶粉,好处可能是59%,有些是61%,随着科学发展,时代进步,
人工配比的完美程度,是逐渐朝着70%,80%,90%,99%的界限逼近的。

施宏建:
最近10年内,人工配置的奶粉,才开始注意到sn-2,也就是β位脂肪酸与α脂肪酸、γ脂肪酸的差异。
在更早之前,奶粉里的脂肪酸,都是把α脂肪酸胡乱添加进去的,吃的很多婴儿便秘,才发现问题原来出在脂肪酸结构上面……

施宏建:
↑这才仅仅是最近这些年,人工配比过程中,发现的一个明显的巨坑。
在人工配比的路上,还有很多坑要踩。

人类几千万年演化所消耗的时间成本,不是短短几百年的科学探索能完全抹平的,人为的模拟,总会在细微之处,产生一些缺陷。

施宏建:
目前越是经济发达的城市,饮食中的脂肪酸比例越是接近一个规律:

饱和脂肪(SFA)过少,
不饱和脂肪(MUFA)过少,
多不饱和脂肪(PUFA)过多。
并且,在过多的PUFA里,还表现出
n-6过多,n-3过少。
——
解决这类问题,只需要反向操作就好了:
多吃饱和脂肪,多吃单不饱和脂肪,少吃n-6,多吃n-3

Newton:
接触越多,越敬畏自然、敬畏生命!科学、技术手段,还任重道远!

沈佳毅:
反向思维,大部分时间是正确的

施宏建:
主要是【标准】的问题。
现在书里能查到的各种知识,都是过去10年、20年前制定出来的大众化标准。是经过极大简化,方便大众理解的。
↑这类简化过的内容,具有极大的滞后性,误导性。

施宏建:
比如 氨基酸。
很多书里还写着,基本氨基酸有20种。
实际上呢?
目前科研领域,已经发现了22种了……
↑这22种,称为 编码氨基酸。

其中21种,是人体都能找到的。另外一种,人体到底有没有,暂时还不确定。只是暂时在人体内没有找到线索。
↑科学上,证明一个东西存在,只要找到存在的证据就行。
想要证明一个东西不存在,在逻辑上,是没法证明的。
(只能证有,不能证无)

施宏建:
第21种,是1986年发现的。
叫做 硒半胱氨酸(或称硒代半胱氨酸、含硒半胱氨酸)。
↑现在都2020年了,有些教科书里都没更新,很多相关专业的专业人士,还不知道这第21种氨基酸。

施宏建:
第22种,是2002年发现的。
叫做 吡咯赖氨酸。是在甲烷菌里发现的。
目前在人体内,暂时还没有找到存在的痕迹。
↑很多教材里面,也没更新。

施宏建:
这就是 大众化的认知,专业化的认知 之间的时间差距。
单单是知识,就相差接近20年。

施宏建:
领先他人的认知≈财富

很多人普通人,可能一辈子都不知道褪黑素是个什么东西。
在1997年,99%的中国人都不知道褪黑素的时候,史玉柱知道了褪黑素,创造出了一款含有褪黑素的产品:脑白金,后来,就有了N个亿的财富……

施宏建:
类似的,还有
领先他人的认知≈领先他人的寿命

认知更先进的人,生活也会更容易。

Newton:
可是RNA密码子表上,无法找到吡咯赖氨酸对应的三位碱基密码子,所以它是如何整合到蛋白质中的呢?

Newton:
明白了!甲烷菌的终止密码子UAG,对应着吡咯赖氨酸!

施宏建:
随着 吡咯赖氨酸 的发现,密码子相关的知识,也在科学打脸中得到了更新。
在发现 吡咯赖氨酸 之前,都以为UAG只起到终止作用,没有起始作用

施宏建:
生物学上的发现,更是印证了一些哲学道理:
矛盾在一定条件下,是可以相互转化的。
既能终止,也能起始。

2020年10月9~10日
杨不会:
再过几年,断食应该会在中国一线互联网圈流行起来

施宏建:
断食在很多顶级ceo、明星群体里,已经流行起来了

施宏建:
包括原始、低碳、生酮,都在
"高精尖"的群体里快速增长

Newton:
这篇文章高估了人类的运动能力

Newton:
反而,贝类、鸟蛋、椰子,原始人的采集对象,俯拾即是

钱:
那内陆的原始人靠什么活

施宏建:
人类学领域的考古研究,有个结论:
古代人的活动范围,是不能离水源太远的。

Newton:
当然,藻类也是采集对象

Newton:
鸟蛋、淡水水产等容易获取的食物为主

未语丶有声:
有观点认为,人类在狩猎前,还是以采集植物为生

施宏建:
生态及进化学的观点是:
一切生物的初始进食,
都是[捕捉]

施宏建:
从细菌、微生物,到大型哺乳动物。
都是靠[捕捉]

施宏建:
主动捕捉,获取生长所需养分的,
进化成了会动的。

被动捕捉,获取成长所需养分的,
进化成了不会动的……

施宏建:
在南美洲的亚马逊原始森林里,
没有现代化工业的干扰,
那些原始人的营养获取,
是混合形态的:
采集、种植、狩猎
3合一的形态

施宏建:
采集,主要是获得:
果实、根茎、药材、蜂蜜、昆虫。

未语丶有声:
大规模狩猎的前提条件,是会使用长矛等工具,这一点,现代智人碾压了尼安德特人

未语丶有声:
智人一开始的“捕捉”,应该就是针对昆虫这类小动物吧

Newton:
昆虫还是很难轻易地大量获得,还是鸟蛋、贝类,捕捉(采集)起来舒服

未语丶有声:
食腐一族呢

Newton:
食腐,需要极强胃酸,以分解有毒物质。一般食肉动物的胃酸胜任不了。

未语丶有声:
我就是说在人类有主动狩猎工具前,只能食腐

施宏建:
更多的其实是 同类相食

未语丶有声:
当时智人的胃酸PH值就是非常强

未语丶有声:
现在也很强

未语丶有声:
早期人类的野蛮性远超其他哺乳动物

施宏建:
[图片]
施宏建:
有科学家,在认真的研究 吃人 的营养价值/

施宏建:
图片里,就是吃掉一个人的热量构成……
吃掉1个55kg的人,能提供12W大卡的热量。
把一个人吃干净,大概能确保50-120个人多存活3-7天。

未语丶有声:
不是太可信啊。类人猿也没有同类相食吧?

Tao:
施大的说法有依据的,有人说北京人、山顶洞人的头盖骨,都是被食之后的残存物

未语丶有声:
因为头盖骨上有裂痕?

Tao:
不是

施宏建:
全球各地的人类遗骸考古研究,
在骨头上,都有发现石器、金属器刻意刮蹭的痕迹。
类似于现代,拿刀子刮骨头上的肉,拿锤子砸开骨头吃骨髓。

Tao:
头颅骨一般都能完整保存,而北京人、山顶洞人只有头盖骨,说是颅底骨质疏松,容易敲掉后从下面吃脑花

Tao:
人种之间相互吃吧,不然其他同生态位竞争的人种人属不会灭绝了

施宏建:
考古学里,除了 石器、木器、以外,还有 骨器 这个分类。
在骨器里,还有把 人骨 制作成工具的证据……

施宏建:
反正,人类演化史中,人吃人,是一个很正常的事情了。
最近的,文明灿烂如 宋朝,都依然有“两脚羊”的说法。
包括 水浒传 里面,也有一些吃人肉的具体描写。

Tao:
是的,曾国藩的日记里也有吃人肉记录

Tao:
非常近了

施宏建:
包括现在的 养鸡场。
只要是一群鸡放在一起散养,
只要一只鸡打架流血,出血量比较大,流血的那只鸡,就特别容易被鸡群活活吃掉……吃的只剩毛的那种。

Newton:
相杀是大概率的——就像狮子咬死鬣狗一样

Newton:
不是为了直接吃它,而是因为生态位竞争

Tao:
也有可能

郎小赞:
说到同类相食,想到之前看的一个视频,人类20号染色体上都有抵抗朊病毒的基因,而朊病毒感染是因为同类相食… 所以人类的祖先是有同类相食的习惯,虽然克制了这个习惯,但是人类还是对食人部落还是有发自灵魂的厌恶和发自基因的好奇……

杨不会:
吃人这个东西,在中国古代,也有很多论述

施宏建:
专业化领域,
大众化领域,
完全是两个世界……

杨不会:
[图片]
杨不会:
这个博主,我笑喷了

杨不会:
他说他都随便吃的,平时喜欢吃泡面

施宏建:
2019年的时候,我在易楚智人群发过这个up主,时隔2年的前后对比照片。
他真的是高碳水,随便吃的……
在b站,能找到他2017发的视频。
2017,他刚开始练,碳水吃的少。看着还挺年轻。
2019年,他的面容,已经肉眼可见的苍老了,皱纹根本遮不住……
大量米面的锅。
吃泡面,一次两包起步,三四包是常态

施宏建:
只是感叹,
长期高碳水+高强度运动,
果然能够加速衰老
(跟曾经看过的小鼠实验文献结论一致)

施宏建:
在饮食与健康的这条路上,
总能从无数个角度,
发现无数的证据,
来证明,
高碳水饮食是错的……

杨不会:
想起来了,你发过他的照片

杨不会:
在一个群里,然后说老的快,当时我还说是不是因为没防晒

杨不会:
我小时候也很喜欢吃泡面,觉得泡面好吃

杨不会:
他还成了国家队的体能教练

杨不会:
18年的时候,我还在吃泡面,有次吃了泡面做倒蹬蹬不动,教练问我咋回事,我说我吃了泡面,他就骂我

施宏建:
最近全国的体育项目,都在抓体能。
目前那些专业教练,大多会练,但不擅长吃……

2020年10月11~12日
陈宇:
胰岛素抵抗 高胰岛素血症 让LH 居高不下 FSH 一直很低

陈宇:
形成不了成熟的卵子

陈宇:
最终原因不是卵巢吗?是子宫吗?是血液吗?都不是。

是脑子的问题。

陈宇:
饮食-睡眠导致的脑子的原因

陈宇:
一旦LH和FSH的比例高于3:1,医生们几乎都会怀疑你是多囊卵巢综合症,有的医院把2.5:1就确定为多囊的判断标准,说明LH太高,FSH太低会严重影响雌、雄激素的平衡

杨不会:
工作日8点半起床,周末不设闹钟,自然醒能睡到11、12点,这意味着我工作日其实都没有睡够?

施宏建:
大概率是的

施宏建:
睡的非常"充足"的状态,
是自然醒以后,
无论如何,怎么都睡不着了。
想睡个回笼觉都办不到的那种。

施宏建:
睡意,来自神经元里的[腺苷]积累。

在腺苷受体没有被其他东西占用的情况下(比如咖啡因)
腺苷浓度越高,睡意越强。

施宏建:
睡眠状态,就是神经元的腺苷被清除,腺苷浓度逐渐降低的过程。
同时,也伴随着褪黑素+其他睡眠因子的作用加持,同时产生作用。

施宏建:
清醒时,
神经元放电,需要消耗能量。
ATP被转变成ADP、AMP,这个代谢过程最后的产物,就是 腺苷。

施宏建:
腺苷受体,有很多种,
不同的种类,有不同的作用。
有些能影响血清素(褪黑素)的合成与代谢,
有些能影响皮质醇的合成与代谢,
有些能影响肌肉力量、神经兴奋性。

腺苷浓度越高,
所有受体越容易被同时影响到。
各种不同的受体同时开始干活儿,
最终就出现了 困倦、疲劳、肌肉力量下降、对事情事情兴趣、记忆力变差等情况,
然后,就能专心睡觉了

施宏建:
附带插播一条:
[适量]运动能够一定程度的解压,
其中也有一部分 腺苷→腺苷受体→调控皮质醇 的作用。

毕竟,运动也是一个分解ATP的耗能过程,最终也会导致腺苷的增多。

白天运动强度越高,晚上睡的越沉,
就是因为腺苷浓度特别高。

施宏建:
突然产生一个未经证实的,
猜测性想法:

易楚说,精神飞翔的状态,更容易在睡回笼觉以后出现。

这个现象,有没有可能,是在低浓度的残余腺苷,被彻底清除干净以后带来的?

我个人有2次精神飞翔,是在户外徒步(高强度ATP消耗)以后,睡到自然醒的状态下得到的。并不需要回笼觉。

杨不会:
大多数人,从上学到上班,绝大部分情况下,都没有睡足

施宏建:
从[有没有睡好、睡足]的角度去看:
儿童vs成人,
长寿老人vs短寿老人,
时间/财务自由的人vs时间/财务不自由的人
脑力劳动者vs体力劳动者

确实是差异极大

施宏建:
关于这条猜测,已经检索资料查证。
睡回笼觉,确实可以清除低浓度的腺苷积累。

施宏建:
1、清醒状态,ATP分解产生腺苷。
2、腺苷浓度升高以后,引发 快速眼动期睡眠(REM)。
3、REM走完以后,进入 非快速眼动期睡眠(NREM)
此时,
腺苷可以逆向重新合成为ATP
4、一批腺苷合成为ATP完毕以后,重新回到REM阶段。
5、如果REM阶段下,腺苷浓度还挺高,就再次进入更深层次的NREM阶段,继续将更多的腺苷合成为ATP。
6、当腺苷浓度在REM阶段低到一定程度以后,就进入浅睡状态,等待随时被唤醒(等待进入清醒状态),此时,已经走完一个90分钟左右的睡眠周期。
7、如果浅睡状态下一直没被唤醒,
就有可能重新进入REM→NREM阶段,继续进行 腺苷→ATP的合成。
8、一晚上的睡眠,就是如此循环4-6个周期,然后,睡到自然醒。
9、如果在NREM阶段,腺苷→ATP的过程老是被打断,
整体的睡眠总时长,就会延长(需要更多的睡眠周期去完成腺苷→ATP这个过程)

施宏建:
早上睡醒,觉得疲劳无力
≈腺苷转化成的ATP不够

早上睡醒,觉得活力满满
≈腺苷转化成的ATP极多

施宏建:
↑从 腺苷→ATP 的角度来看,
大脑也存在着类似于健身练肌肉那样的[超量恢复]。

施宏建:
每进行一次高强度的运动,
肌肉发力的时候,都需要大脑神经元的全面参与。

肌肉的疲劳,可能需要2-3天恢复。
大脑神经元的疲劳,只需要1晚上的优质睡眠就能恢复。

如果把运动强度控制在(睡一觉就能将肌肉完全恢复)的程度,
那么,此时,
每天健身≈每天健脑

施宏建:
水管容易破裂,
一方面,是水压是否过大的问题。
另一方面,是水管本身质量好不好的问题。

遇到过自来水 水管破裂 的人,都知道,要提高水管的质量

陈见:
我血压一般是高压100-110,低压65-75

陈见:
这样好像有点低。。。。

施宏建:
水管和血管,道理是一样的。

工程师都知道提高水管的质量(材料热膨胀系数)
医生却总盯着血压折腾,完全不关注血管的质量

陈见:
还建议降压药不能停。。。。

陈见:
从糖尿病到心脑血管疾病,这些慢性病,主流的医疗指南真的是挺烂的,了解越多,越觉得不可思议,为什么现在还在用这种方案治疗。。。。

施宏建:
不是主流的医生太烂,
而是咱们关注的内容,太先进……

专业化的科研探索,
比大众化的应用普及,
先进10~50年。

施宏建:
比如,1974年,学术文献里,就已经提出"自噬"的概念了。
到了2016年,自噬 这个概念,才随着诺贝尔奖,大规模的扩散。
很多关心健康的人,才知道有这么个概念存在。

还有更多的老百姓,完全不知道……

施宏建:
中外学术领域,对 自噬 的关注度。
外国,从1997年开始稳定的增长。
中国,从2005年才开始稳定的增长。

施宏建:
对 胰岛素抵抗 的关注,
在学术领域,
外国,从1977年就开始逐年增长,1987年突破100.
中国,从1989年才开始逐年增长,1994年突破100.
到了1999年,中国对于[胰岛素抵抗]的文献量,开始超过外国。

陈见:
大众对胰岛素抵抗可以说完全没有概念,糖尿病他们倒是知道的

施宏建:
铁死亡,这个最新的学术热门内容。
2012年,国外提出。2013年,国内就引入了。
2013年,国外开始逐年递增。2016年,国内开始逐年递增。
2017年,2018年,2019年,
国内的增长率,都是碾压国外……

施宏建:
我国的医学科研能力,越来越强了……
最近几年,有以一己之力,反超全球各国的趋势……

施宏建:
学术领域,国内的中文资料,比国外的英文资料,落后7年左右。
这个时间差,在不断缩小,差距在逐渐的抹平。

陈见:
想不到….

施宏建:
大众领域,
在2011年,就已经很多人通过 新闻、博客、微博等渠道,了解到了“胰岛素抵抗”的概念,并且在百度上面产生了稳定的搜索指数。

施宏建:
知道糖尿病的,很多。
平均指数在10698

知道胰岛素抵抗的,很少
平均指数在581

算一下比例,大约只有5.43%的糖尿病人知道胰岛素抵抗。
通俗的说,
20个糖尿病患者里面,有19个不知道真相,
永远治不好糖尿病,只能终身用药活着。
只有1个幸运儿,能以改善胰岛素抵抗的方式,治好自己的糖尿病。

杨不会:
国内内卷,在全球就是攻城掠地了

施宏建:
这貌似是从学术文献的角度,论证“中华崛起”?

杨不会:
因为国内竞争残酷,所以跟国外pk就是吊打

杨不会:
这么大的人口基数,未来肯定是优势越来越大

杨不会:
[图片]
杨不会:
这个我怎么觉得不对

杨不会:
七分饱不能约等于自噬吧

施宏建:
空腹=肠里的食物彻底消化完
空腹以后,自噬才会启动,并逐渐加强

每餐进食以后,肠道(小肠)消化食物,需要6-11h。

白天清醒16小时,
不管是吃7分饱,还是3分饱。
只要吃进去东西,刺激了胰岛素分泌,
超过2餐,自噬都没时间启动。

吃7分饱,但是一日3餐,
这种情况下,还想要自噬,纯属外行胡乱理解……

施宏建:
@kk.杨不会.aa 截图里的内容证明:浙江大学医学院/生物化学系/主任/刘伟,专业水平极差……
可能是混资历混上去的

杨不会:
这还是浙大医学院生化系主任

杨不会:
试着搜了几篇文章和百科,其实都没有提到人体自噬的触发条件

杨不会:
http://mp.weixin.qq.com/s?__biz=MzUxMDE1NzE2Nw==&mid=2247487607&idx=1&sn=130ccd894ed525a3a439a20739b67975&chksm=f9061877ce719161239400f4034faa9b79aea3b844ccab1d277cf0f16c68b271e952e28c9bd0&mpshare=1&scene=1&srcid=1011pxj9CvCvrXLwa82sfxxD&sharer_sharetime=1602431305452&sharer_shareid=d447726e43c5c1b7cb2c3913ff3c612d#rd

施宏建:
自噬这个现象,最早在1957就被国外研究者发现了。
只不过,当时是跟[溶酶体]这个概念捆绑在一起的。
没有被单独拿出来研究。
国内学者发布的最早的文献,是1974年,一篇<溶酶体及其功能>,里面提到了自噬。

施宏建:
反正,生酮大法好就对了。
神药二甲双胍所展现出来的那些正面效果,生酮都能办到。
甚至连那些正面效果激活的信号通路,都是一模一样的。

Natalie:
那二甲双胍的不良影响呢?

施宏建:
生酮没有二甲双胍的不良影响。

施宏建:
如果非要说有的话,
生酮唯一的不良影响是:身体变的更敏感。
具体表现为:
对有毒有害的成分,极快速的产生反应。
比如
胃发现吃进来的东西有毒,就会快速呕吐。
小肠发现吃进来的东西有害,就会快速腹泻。
反式脂肪酸吃进来多了,皮肤就会快速爆痘。
↑如果把这些症状,当“危险提示”来看待,就是好处。
如果把这些症状当[不良反应]来看,就算坏处。
同一件事,看待的角度不同,归类也不同。

子平丹:
骨髓要吃新鲜的,而且不能一直当主食吧

Tao:
生酮、或者身体能在燃烧碳水和脂肪酮体之间自由切换(也就是能灵活代谢),才可以享受断食的好处吧。

Tao:
肥胖的人,应该多是长期高碳水饮食引起,多数有瘦素抵抗、胰岛素抵抗、某些营养物质缺乏、某些毒素堆积等等一系列问题,还会有代谢脂肪的酶系短缺、代谢脂肪的基因表达少等等问题。

Tao:
不一一解决这些问题,贸然断食,应该就是实验组中表现出来的:减不了肥,还消耗肌肉

Tao:
不要把复杂因素影响的问题或者结果归因于简单的单一的因果联系。

施宏建:
大多数人的代谢能力差,
主要是
分解脂肪的能力,特别差。
分解 糖原+肌肉 的能力,反而都挺强的

?:
现在想断食好难

施宏建:
现在明明是断食的好季节
肥羊、肥生蚝、肥牛、椰子也不错。

施宏建:
女性一日一餐,就已经算是在断食了。
认真把一餐吃好,比完全不吃强。

Tao:
健康是受多因素影响的,应该全面均衡。而现代很多研究想把健康归因于某个简单的单一的因素。

灵兰:
哇,施大提倡椰子了

施宏建:
@sl.灵兰.aa 不提倡,也不反对。
只是以前,总有人问我,
喝防弹咖啡/椰子油,能不能减肥。
从减肥的角度来说,天天喝椰子油,不吃别的油脂,对细胞膜、线粒体膜是不利的。

施宏建:
如果不以减肥为目的,
吃"椰子",而不是单纯的只喝"椰子油",
再搭配上 牛羊鱼,
从健康的角度,也都是可以接受的。

2020年10月14~15日
施宏建:
@nt. Newton?. aa
养殖业说的生长性能,
一般侧重于[生长期]、[肌肉的增长]
类似于,人类儿童,个子猛涨

施宏建:
生长期,体重增加越多,主要是(肌肉+骨头+水)增长的多。
生长期,脂肪增长的少。

施宏建:
对于养猪行业,专门长脂肪的阶段,叫[育肥]。

施宏建:
养猪一般都是先上高蛋白的饲料,拼命长个子,长肌肉。

肌肉增长变慢以后,
再用专门的高碳水高脂肪的育肥

沈佳毅:
类比到小孩的生长期,就是蛋白优先,碳水次之?

施宏建:
没有看到那个养猪文献的具体饲料。
如果对照组和实验组,都是高碳水饲料。
高碳水的情况下,额外增加脂肪,结果体重增长,也不稀奇。
——
关键在于,仅凭一张图,不知道实验的全貌。
全靠猜,很容易猜错。

施宏建:
对的。
孩子生长发育的阶段,就得保证蛋白质的充足摄入。
这样,晚上睡得好,才有充足的"生长激素"。

施宏建:
蛋白质吃的越多,睡眠期间分泌的生长激素就越多。
而生长激素,不仅能促进发育、长高,还能促进人体各种损伤的修复。
↑很多健身增肌的人,狂吃蛋白质,也有这样一层原因。

沈佳毅:
生长激素,促进蛋白质合成。反过来,蛋白质又能增加其分泌

Newton:
工人多了,建筑企业可以盖高楼大厦;多采购建材,多揽活儿,也会促使建筑企业多招工。

沈佳毅:
说明其中有一个总调度,来分配大家的主观能动性

Newton:
生长激素就像工人,摄入的蛋白质就像采购的建材,肌肉肌原纤维的撕裂处就像招标项目,蛋白质参与构成的自身的组织就像高楼大厦。

施宏建:
[图片]
施宏建:
对于很多运动的人来说,
肌酸,短期补充,可以。
长期补充,没必要。

施宏建:
肌酸的合成途径,是连接在【尿素循环】上面的。
只要人还活着,尿素循环还在正常运转,就会源源不断的合成肌酸。
只是合成所需的原材料,是否充沛的问题。
合成肌酸,需要 精甘蛋(精氨酸+甘氨酸+蛋氨酸)

施宏建:
人体抗衰老、保持胶原蛋白、修复关节及软组织损伤所需要的【脯氨酸】,也是挂载在尿素循环上的。
可以源源不断的产生。关键点,也是原材料……

沈佳毅:
原来你在朋友圈发的是人体藏宝图啊

施宏建:
确实是藏宝图。
图里涉及的人体物质,超过1800种,
化学反应链路,超过4000条,
通路在200条左右

施宏建:
据说科研领域,还一套3D、立体、超详细版本的代谢总图。
人工智能系统,随时随地都在根据最新的科研文献,自动往里添加内容的那种。
系统自动添加,人工审核、修正。
对于搞研究的人来说,那才是真正的宝藏。
不管什么问题,只要顺着代谢图,一路往下查就行了……
可惜,民间爱好者无权使用。

沈佳毅:
说不定有好心人放网上,国外好心人比较多

施宏建:
那些搞功能医学的医生,如果有自主研究的能力,根据我朋友圈里发的那张总图,就能解决大部分,目前已知的问题。

施宏建:
最近我群聊最多的,就是国内搞科研的人。
我目前能接触到的 博士、硕士、研究生之类的,还有个别高校里的导师。
大多数连听都没听过……压根儿就不知道有这么个东西存在……

沈佳毅:
国内的差距太大

施宏建:
大众领域,信息差被互联网逐渐缩小。
高精尖的小众领域,信息差依然很大。

2020年10月16~17日
施宏建:
熬了个通宵,本来是研究帕金森。
然后发现帕金森跟腺苷也有关。
再研究腺苷,
发现腺苷竟然只靠[水],就能进行正反两个方向的反应变化!

施宏建:
让人昏昏欲睡的腺苷,
在入睡以后,就成了大脑修修补补所必须的最基础材料[腺嘌呤]!

施宏建:
[图片]
Tao:
施大,通宵达旦熬夜研究睡眠不足对身体的危害

Tao:
保重啊!

施宏建:
熬完才发现,自己亏大了!

施宏建:
睡前最好多喝水。

陈见:
b4,蛋黄啊

施宏建:
蛋黄、肝脏里面,b4最多。

a施生:
经过一晚上的深入研究,已经搞清楚如何加速大脑内的腺苷清除了。
能够加速腺苷清除的物质有:
钾、镁、钙、铁、锰、镍、二氧化碳、肌酸(磷酸肌酸)、水。

a施生:
前6项矿物质,能够提高清除腺苷的酶的活性,这个比较容易理解。

a施生:
而二氧化碳、竟然也能提高相关酶的活性。这个很意外。

a施生:
最强的 磷酸肌酸,能将清除腺苷的酶的最大反应速度(Vmax),提高8倍!

a施生:
adenosine + H2O <=> D-ribose + adenine

a施生:
水,可以直接将大脑中高浓度的腺苷,直接水解掉,变成腺嘌呤。

a施生:
如果睡眠质量差,腺苷就无法充分水解为腺嘌呤。
长期下去,身体就会缺乏腺嘌呤。
而人体缺乏腺嘌呤的各种病理症状,
跟熬了一晚上没睡觉的生理症状,几乎完全一致……

施宏建:
聊天记录里提到的这些东西,
可以缩短睡眠所需的[总时长]

陈见:
啊!我看蛋黄的数据,b4很多啊

施宏建:
维生素B4这个称号,
是更新换代过的。
第一代B4,就是颁发给了腺嘌呤。
后来发现,腺嘌呤人体自己能合成。就取消了。
第二代B4,才把这个称号颁发给了 胆碱

施宏建:
现在说的b4,大多都是指胆碱。
十几年前的教科书上写的b4,指的是 腺嘌呤

钱:
多喝水不会打扰睡眠半夜醒来上厕所么?

施宏建:
睡觉时,
水足不足,是一回事。
水喝的太多,又是另一回事。
自己注意控制量就行了。

陈见:
按聊天记录里,是不是最好补充肌酸?

施宏建:
是的。
最好是多吃富含肌酸的食物。好吸收,不依赖。
吃补剂,量大,见效快,但是长期容易产生依赖性。

钱:
我不喜欢半夜再醒

施宏建:
半夜起来撒尿,大概率是身体的问题。
主要是神经功能or肾脏功能

未语丶有声:
嗯,之前施大说过

未语丶有声:
不过这个“足”与“不足”,没有量化,或需要每个人自己尝试适合自己的量

喵:
尿酸也不高 手指关节还是肿胀痛

喵:
有人因此说我不适合生酮纯肉[凋谢]

施宏建:
@ee.N.aa 考虑是不是蛋白质吃太多了,b族维生素缺失

施宏建:
对血管质量影响最大的前2个因素,是[脂肪]+[蛋白质]

Newton:
分享一下,请问对这项可能的新技术,这种新思路,应该如何看待?

施宏建:
破坏性的对抗癌症,
这个疗法,深层次的原理,跟放疗、化疗差不多。
核心思想,是把癌细胞当【异物】去搞。
实际上,癌细胞,是一种【保护】。
就像程序员写程序,弹出运行出错的【错误提示】一样。
如果一个程序,没有错误提示,是很难顺利运行并针对性改进的。

Newton:
高屋建瓴啊!

Newton:
“标”显示出“本”的问题。应该“治本”。
“标”已经发生了,短期内,可以先把“标”压制下去,但不“治本”,还是绕不开。

施宏建:
目前抗癌的文献,其实已经有一小部分研究者,发现癌的本质,是食物营养的问题了。
比如摄入的重金属过多,细胞膜脂肪酸比例异常导致的功能障碍,DNA错误突变速度太快(DNA纠错所需的营养不足),线粒体动力不足,等等……

施宏建:
只是,不涉及药物、器械,无利可图的研究,就没有资金支持,就无法继续深入研究下去。
很难更深入。

施宏建:
民间的癌症患者,自发在各种群里讨论,基本全是走的“曲线救国”,拼凑线索,试图寻找正确的道路。

施宏建: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沈佳毅:
现在两大疾病,一个是心血管,一个就是癌症

施宏建:
去年发布的中国的疾病死亡排名,
1、中风(大脑+神经+微血管的综合因素)
2、心脏病(基因+睡眠+营养)
3、呼吸系统癌症(空气质量)
4、慢性阻塞性肺病(空气质量+免疫系统)
5、肝癌(营养+重金属+感染)

施宏建:
每次看各种数据,数据比较客观。
就是解读,经常错漏百出……

施宏建:
目前已经发布的文献,最起码有50%都是错的。
有些文献,写出来是完任务,交差的。
有些文献,写出来是打广告的,利益关联。
有些文献,写出来是博眼球的,什么东西火就反向写什么……

Natalie:
为什么蛋白质吃多会导致b族维生素缺失?是消化蛋白质需要大量的b族吗

施宏建:
对。尤其是维生素b6

施宏建:
蛋白质被人体分解吸收以后,就是大量的氨基酸。
氨基酸代谢,需要转氨酶。
而各种负责氨基酸代谢的酶,几乎需要维生素b6的参与。
可以简单的理解为:
蛋白质吃的越多,对b6的需求量越大!

Natalie:
那就是最好每天随餐吃一点肝脏比较好?

施宏建:
b6只是在大量摄入蛋白质的情况下,缺的最明显的营养。
其他的,b1、b3、b5、几乎也都缺,只是不太明显而已。

施宏建:
如果是生食,生吃牛排,不吃肝脏都行

如果是熟食,加热以后的肝脏,就算吃到饱,大概也只能满足75%左右的b6需求。

Natalie:
所以整体来说,还是适量蛋白大量脂肪比较好,因为我就是经常蛋白超标,手上经常长倒刺那种

施宏建:
人体对同一个营养的需求,也有基因差异。

大多数人对b6的需求,4mg就足够了

施宏建:
但是有些基因突变的人,可能需要6-7mg,甚至10mg
稍微不注意,就不够用了

陈见:
吃蛋白要吃到缺B6,是不是还是有点难度的?

施宏建:
1、肠道吸收率,有差异。
假如只有平均水平的70%
2、吸收以后的利用率,有差异
假如只有平均水平的70%

两项叠加,最终,就只有平均水平的49%了……

施宏建:
这个倒是不难。
天天高蛋白,低脂肪就可以。

Natalie:
我就可以

陈见:
如果高蛋白同时高脂肪呢?

施宏建:
高脂或者低脂,
只是决定蛋白质能吃120g还是180g
只要蛋白质吃的超过60g,都有概率会缺b6。
超的越多,缺的越快

施宏建:
比如
每天120g蛋白质,连吃7天,
可能就缺b6,开始水肿了。
每天180g蛋白质,连吃5天,
可能就缺b6了。

陈见:
看来我很容易缺。。。。

未语丶有声:
我也缺

陈见:
每天120G我应该有。。。。

陈见:
经常100g-150g

施宏建:
以我目前的计算,平均每1mg的b6,大约能支持32-38g蛋白质的消耗。

陈见:
那蛋白质吃少了也不好,怎么办?

未语丶有声:
不过我每天都补b6

施宏建:
考虑到 熟食加热、消化吸收率 的问题。
1mg的b6,估摸着只能支撑25g左右的蛋白质摄入。

未语丶有声:
以是否水肿作为标准来倒退蛋白质是否适量可以不?实在不喜欢称量食物

施宏建:
↑这个可以

施宏建:
有些刚生酮,却不注意蛋白质和b6的比例关系的人,
吃着吃着,就水肿难受了。
减少蛋白质,并且补充b6就好了

施宏建:
水肿最常见的特征:
手指弯不回来(感觉困难)

陈见:
还好这些现象我都没有。。。

未语丶有声:
我跑完全马就会这样

施宏建:
很多高强度健身的人,也会这样。

施宏建:
对肌肉的使用越多,氨基酸代谢就越强。
毕竟,要修复,要合成的。

施宏建:
氨基酸代谢一增强,对b6的消耗量,自然也就上去了

施宏建:
大量运动,除了b6以外,
对b1,b2,b3的需求都会增大。
尤其是b1,是影响 三羧酸循环,整套能量代谢的。

施宏建:
剧烈运动完的当天,如果大剂量补充b1,
还有加速身体恢复的效果。
比如,
原来高强度训练一次,身体要休息48h才能恢复好,才能进行第二次高强度训练。
如果在第一次高强度训练以后,大剂量补充b1,
就能把恢复时间提前6-12h左右。

如果同时把其他营养素也强化,
甚至可以把恢复时间缩短到24h恢复。

施宏建:
对专业运动员来说,
3天一练 vs 2天一练,
进步速度,完全是天地之差。
这就是那些"科学训练"的核心秘密

施宏建:
训练方案,决定 破坏与恢复。
饮食方案,决定 效率与持久。

未语丶有声:
现在专业队和明星私教类似,教练+营养师缺一不可

未语丶有声:
但长期靠这样的大剂量补剂,是否也有副作用?

施宏建:
长期大剂量补剂,
不管补的是什么,都有一个共同的副作用:
人体产生适应性改变,对该营养的排出加快。
如果突然停掉补剂,对食物中的营养需求量会变大

施宏建:
比如b6,
每个人每天平均需要4mg左右。
大多数人,饮食吃够4mg,完全没问题。

但是,运动训练,吃b6,普遍要吃到50mg以上。
100g的羊肝,也才2mg的b6.
如果停掉补剂,
光吃羊肝补b6,就得吃2500g,也就是5斤
这还只是一天的量。

施宏建:
随着功能医学的兴起,
美国那边,一天100mg的b6,都快成了常规剂量了

施宏建:
像维生素a、d之类的,单次大量摄入,可以囤积起来的。
一次多吃点,没事。
大不了后面几天不吃了。

未语丶有声:
听了施大的解释,我变得乐观了

沈佳毅:
B因为囤积不了,所以要天天吃

Newton:
叶酸、B12,是可以囤积的,生物半衰期都在90~120天。如果积累得够,一个季度不补也无妨。
↑而且,只要吃蛋(动物的卵),就会大量摄入这两种维生素,因此,也不太可能一个季度不补这两种维生素的。

Newton:
B1、B6,生物半衰期最短(一个月左右),储量变化区间也相对较窄,因此,需要频繁地补充。
恰恰,B1、B6,又是熟食中,已知损耗最严重的水溶性维生素。

Newton:
以前,我挨个比对“蛋贝藻”的营养素,就发现,“蛋贝藻”这三样,[唯一]有可能无法满足的水溶性维生素,就是这个B6。
所幸,咱们吃鱼!

Newton:
但是鱼和鱼之间,差别很大,有的鱼的B6,比牛羊肉都差很多。
“青皮红肉鱼”,就行。

施宏建:
要是生吃,蛋贝藻的b6勉强还能凑合。
熟吃,就差一截。
所以需要复合维生素b的补充。
不能含有叶酸和b12

施宏建:
↑我国药店里2-9元一瓶的复合维生素b,是最合适的

施宏建:
动物性食材里面的b6,虽然吸收效率高,
但是,特别怕热……
比如,
1分熟的[厚]牛排,保留的b6较多。
7分熟的[薄]牛排,保留的b6就极少

2020年10月18~19日
Newton: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408126482/answer/1508943970?s_r=0&utm_campaign=shareopn&utm_content=group3_Answer&utm_medium=social&utm_oi=26713069191168&utm_source=wechat_session

Newton:
@aa.施生.00 施大,当初您为什么要选择豆类?

Newton:
是不是因为封城物资紧缺?(显然不是避免生酮氨基酸吧)

施宏建:
@nt. Newton?. aa
因为当时陷入了【低脂纯素】的思维误区里。
在考虑蛋白质时,只想到了靠豆类满足人体对氨基酸的需求。

施宏建:
植物性食材,很难完全满足人体对氨基酸的需求。只能靠拼凑。

施宏建:
文中也提过,后来跟木森私聊交流时,发现木森很机智的靠 蛋+海鱼 来补足蛋白质需求。

Newton:
明白了!

Newton:
如果是我,可能会找鳕鱼子+金枪鱼+牛腱子肉(肌肉+蹄筋)

Newton:
最后,如果维持超过一个月的话,再加上裙带菜

施宏建:
碳水供能高达80%的饮食方案,
短期使用,快速脱水减重,效果挺好。
长期使用,对健康来说,硬伤太多。

杨不会:
在知乎看到了有人分享注射生长激素长高的回答

杨不会:
原来生长激素在100年前就被发现了

施宏建:
100多年前的生长激素,是从死人尸体身上提取的

施宏建:
一日一餐开头的那一段,是解释性内容,具有通用性。
小基数的男性也适用

喵:
请问施大、
像这种now food的B2、B6补剂可以吃吗?
会不会是智商税?
能被人体好好的吸收吗?

施宏建:
@ee.N.aa 在有相关疾病的情况下,可以吃。

欧美的那些大剂量补剂,
大多数都是基于[功能医学]、[维生素疗愈]的,
是以治病为目的,
需要专业医生来开具的。
iherb只是购买方便,并不意味着可以随便乱吃

施宏建:
iherb虽然是个美国网站,
但是,实际上,
主要购买群体,
1/3是韩国+日本人,
1/3是俄罗斯+中国人
剩下的是1/3,才是欧美各国的总和(包括德国)

杨不会:
原来加了叶酸反而可能不好

施宏建:
凡是带有 叶酸,b12的维生素b补剂,
大多都是针对素食群体开发的

施宏建:
在全世界内,
素食群体,是很大的一个市场(需要大量的补剂支持)
吃肉的群体,
是很难赚钱的一个市场。
(对补剂的需求极低)

杨不会:
很好奇,素食为啥能那么流行

施宏建:
素食流行的最初,
是由底层人士发起的,
省钱。
然后,欧美因为选票,需要底层的力量支持,
上层开始说自己素食。
于是,
先由下而上,
再由上而下,
上下彻底打通,形成了风潮……

施宏建:
有些大清末期,民国初期的老照片。
可以看到当时中国人的健康状况。
底层百姓,确实是纯素食。
逢年过节都不一定有肉吃。
但那时,是以能吃上肥肉为荣的

杨不会:
我的县城重点高中,食堂里都没肉。。。

杨不会:
还还是2010年后

杨不会:
我经常跑到教师窗口吃荤菜,食堂几十个窗口,就两三个是荤菜

Tao:
施大,原食生酮中,吃饱和脂肪100g以上的时候,第二天查血中甘油三酯非常高,有一次达到10mmol/L以上,这时总胆固醇和高密度脂蛋白降低到正常。减少饱和脂肪摄入,则总胆固醇非常高,达到10mmol/L以上,高密度脂蛋白也高于正常参考值,甘油三酯恢复正常。有什么改进的地方吗?

施宏建:
@Tao
只关注 碳水、蛋白质、脂肪 ,只是最低级的营养标准。
维生素、矿物质,才是真正全方位影响代谢的。

具体的内容,需要结合大量的数据,综合分析。
单看血脂指标,不够。

比如,甘油三酯升高时,
血红蛋白指标是高还是低?这反应了体内铁的利用率、以及炎症状况。

高低密度胆固醇指标升高时,
D3指标是高还是低?
A,D,K三种维生素,协同作用,会带来不同的指标特征。

还有铜、铁、锌的协同,又影响LDL及HDL指标的变化

施宏建:
只盯着一个指标看,
出错误判的概率很大。
结合其他相关指标一起看,
了解的越多,判断的越准。

施宏建:
有些找我进行单次咨询的客户,
虽然时间只预约了1-3h,
看似只是很简单的就讲解清楚了,
但是,事前向对方索取全套资料,
分析指标数据背后的深层关联,
可能要耗费6-9h时间。
——
台上十分钟,
台下十年功。

施宏建:
其实最好的数据分析者,
是自己。
因为自己对自己的饮食、睡眠、疾病历史,最清楚。
只是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学习而已……

2020年10月21~23日
喵:
在自我的成长过程之中、不断吸收成长扩充、而到了某个顶峰的时候又断舍离一般的把一些东西一一筛除,所以是0123210吗[疑问]

喵:
那样的话 这个“循环”是不是要历经很多次,波浪型前进?还是说整个大循环,就一次?

施宏建:
是的。你理解的没错。
大自然的一切,
都是 波浪式(二维形象)的前进。
准确的说,是"螺旋式"(三维形象)的前进

施宏建:
整个自然界、生物圈、
都是大循环里嵌套无数小循环。
当大循环完成一次时,
足够内部嵌套的小循环无数次。

施宏建:
有些人,刚出生,看了一眼世界,就死了。
生命很短,只能用简短的(010)来形容。
0代表"无",1代表"有"。
01是从无到有的诞生,
10是从有到无的死亡。
010,就是简短的一生。

喵:
get!谢谢施大~[玫瑰]

我曾经看过一本关于地球发展的“大四季论”书,当时很着迷这个。

书里说的也是大循环里嵌套小循环的理论。作者说白垩纪就是地球的大冬季,我们人类目前可能处于地球的春或夏,因此是存在史前文明的,那是地球上一个“四季”中的产物。

这个和heat death是不是也有点什么联系,本来万物都是新生~发展~死亡,这样的规律(我认为),所以宇宙也是,当然也包括地球?

在整个宇宙是封闭环境的大前提下,地球本身也属于宇宙。所以是地球有“大四季”,宇宙也是~(我觉得)

0123210,这个真棒吖???

施宏建:
有些人,出生以后,顺利成长,经历了更多,收获了更多,既是取得更高的成就。

如果人生是一条线,
那么,这个人的一生,
就是01210,
比前面那个010,
更丰富,更长,也更有价值(数学上的绝对值)

施宏建:
对于喜欢学习的人来说,
这是最好的时代

杨不会:
真的是最好的时代

杨不会:
互联网+中国人口基数,就有了各种赚钱方法

施宏建:
不善于学习的人,
只能经历有限的生活,
只能思考简单的问题,
最终成就也有限。

施宏建:
善于学习的人,
能经历无限的生活,
能思考复杂的问题,
能继承前人的功过得失,
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爬的更高。

Newton:
今天发现,丁酸梭菌发酵蜂蜜水,没法产生EM菌发酵蜂蜜水产生的的“雪碧味儿”。
以前以为“雪碧味儿”的成分,是丁酸,今天才发现,应该是其他成分。
请问各位,可否知道EM菌发酵糖类产生的“雪碧味儿”,是感知到一种什么物质?

施宏建:
雪碧味没研究过。
把雪碧摇晃放气以后,只剩下很一般的糖浆味道。

研究过醋酸味儿,
主要是 丁酸(酮体)

研究过 大蒜味/洋葱味儿,
含有对人体有益的 硒代蛋氨酸(有机硒)

施宏建:
说的这里,很多咱们吃起来很美味的调味料,
深层次的细微营养,
其实正是人体所缺的。

目前最佳的补硒渠道有2个:
1、补硒代半胱氨酸(来自动物)
2、补硒代蛋氨酸(来自植物)

施宏建:
硒代半胱氨酸,是近些年新发现的第21种氨基酸。
在人体内的作用,是独立的。

而 硒代蛋氨酸,被人体吸收以后,
如果饮食中的[蛋氨酸]摄入不足(肉蛋吃的少),
硒代蛋氨酸,就会被身体拿去当[蛋氨酸]使用。
从硒的有效利用率上来看,
补充硒代蛋氨酸,容易血亏

施宏建:
海鸟生出来的鸟蛋,
因为饮食中摄入的小鱼小虾较多,
蛋黄里面的[硒代半胱氨酸]较多。
——
谷物饲养的内陆鸡蛋,
由于硒的来源,主要是饲料里的植物。于是,蛋黄里[硒代蛋氨酸]富集的更多。

施宏建:
硒在人体内的存储,有2个库。
一个是 有机硒库、
一个是 无机硒库。

硒代蛋氨酸,是个特殊的存在。
理论上,它的分类应该是跟硒代半胱氨酸一样,属于有机硒库(大量存储,对人体无害)
但是,实际上,
硒代蛋氨酸,走的代谢路径,却是 无机硒库……

Newton:
牛羊的蛋氨酸,占总蛋白的质量分数只要0.5~2%;
倒是禽类和蛋类,这个比例高达2~4%。

Newton:
低营养级鸟类的蛋,看来没有海鸟蛋优秀

2020年10月26日
施宏建:
瘦龙的文章,含金量最高的,其实是公众号末尾的参考文献。
如果只看瘦龙文章内容里,他自己理解的中文翻译,就大概率会误解。

施宏建:
比如瘦龙今天这篇文章里,有一句话说:
5%草酸的摄入,导致了体重严重下降

施宏建:
草酸摄入过多,导致甲状腺功能减退,这个是对的。
但是,体重严重下降?
难道能减肥?
在我以前学到的知识里面,长期高草酸,明明是营养不良+易发胖

施宏建:
接着,我再根据他文章末尾给出的文献去看原文:
https://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article/pii/0041008X79904241

施宏建:
这篇关于 草酸对甲状腺的影响的文献,我去年恰好读过,也做了研究笔记。

施宏建:
如果直接用google或者有道进行机器翻译,
文献摘要翻译出来是这样的

施宏建:
[图片]
施宏建:
然而,实际下载文献,仔细阅读文献原文,
机器翻译出来的【体重严重下降】,
实际上的意思,是生长速度变慢。
类似于儿童发育,
一个吃草酸少的孩子,个子长的快,体重增加比较多。
一个吃草酸多的孩子,个头长的慢,发育不良,体重明显偏低。
是2个组的对比,对比出来的生长速度慢。

施宏建:
其中,最大的差异,是高草酸组的大鼠,体内的甲状腺也发育不良。
甲状腺都要比正常的大鼠差一截。

施宏建:
原始文献的主题是:
大量草酸→甲状腺功能减退→生长发育受限

正确的逻辑

被 机器翻译/瘦龙翻译 以后,
就变成了:
大量草酸→甲状腺功能减退→减肥(体重严重下降)

最后一环的逻辑出了问题。

施宏建:
尤其是,看瘦龙文章的,几乎都是小白。
不会自己去读文献原文,去搞清楚到底是脂肪减少、还是肌肉减少。

施宏建:
瘦龙文章里提到的第8篇参考文献,是1979年发布的。
主题是 草酸对甲状腺的影响(影响生长发育)

该文献的作者,在1977年,也发布了一篇关于草酸的文献
1977年的文献,主题是:
草酸对生长发育的影响

沈佳毅:
我也觉得奇怪,为什么引用年代那个早的文献

施宏建:
因为瘦龙文章的开头提到的,2020年7月发布的那篇文献,
文献的原作者,参考资料里面提到了1977年的那篇文献。

施宏建:
在pubmed上面搜专业文献,
effect of dietary ingestion of oxalic acid
就能搜出一大堆草酸相关的资料来……

施宏建:
其中,oxalic acid,可以改成别的营养成分。
可以获得大量的相关专业文献。

施宏建:
其中,
effect of [xxx]
dietary ingestion of [xxx]
是我在PubMed上常用的检索技巧。

施宏建:
比如,搜索:
effect of fasting
就能得到大量与[禁食的影响]有关的文献

施宏建:
括号里的内容,换成软脂酸(棕榈酸),也有大量结果。
慢慢读就行了。

施宏建:
健康方面的东西,只需要多花时间查资料,多思考辨别真假错误就行了

施宏建:
可能对很多人来说,难在如何辨别
真、假、错、误
这需要日常进行一些逻辑分析的训练。
最好是从分析“如何赚钱”开始。
既能提高收入,又能锻炼思维。

施宏建:
出门吃个饭,分析一下摊贩、商家的收入与成本。
跟朋友聊个天,分析一下对方的近况。
跟客户或者同事聊天,分析对方的传递出来的信息、态度的真伪,分析对方真实的需求是什么。

施宏建:
刻意训练,就能每天不断+1变强

施宏建:
高草酸,在成年以后带来的影响,可逆。
在大鼠生长发育期带来影响,不可逆。
错过了发育阶段,
成年以后很难补

施宏建:
比如,
一个孩子[素食]吃到18岁。
个头小、骨架小,发育不良。

长大以后,改吃肉,
肌肉也许能增长、变大,
但是骨架,很难再次长高了

施宏建:
有孩子的,在生长发育期,还是要尽量减少草酸的摄入

施宏建:
植物吃的越多,生长发育越差

Newton:
更坚定吃裙带菜、不吃西蓝花的理论自信了

?:
骨架比例呢?长大能改嘛

Newton:
改不了,骨骺愈合,长骨就此定型。

施宏建:
一根骨头,比如腿骨。
只要不锯断,长短基本就不能改了。

但是粗细、密度,可以改。
密度改变,可以很明显。
骨头的粗细,可以小幅度改变。
主要是通过运动(震荡、承压、受力)来适应性的改变。

Newton:
对!之前以为问的仅限于骨骼的长度,我的疏忽!

Newton:
运动所带来的鸢尾素加持,可以极大程度地激活承压骨骼成骨细胞。

施宏建:
人体的生长发育,有个规律:

生长需要的营养越充足,
生长发育越偏向于 [大]

升职需要的营养越缺乏,
生长发育越偏向于 [小]

施宏建:
类似的规律,在商业方面,也有所体现。

石油价格便宜(供应充足)的时期,
畅销汽车、各种机械,倾向于:
高油耗、动力强劲

石油价格暴涨时期,
汽车就偏向于:
低油耗、动力凑合够用

施宏建:
经济繁荣,收入暴涨(金钱供应充足)时,
百姓消费倾向于:
高溢价、奢侈品

经济下行,收入减少时,
百姓消费倾向于:
低溢价、性价比产品

施宏建:
读书多,知识获取充足的人,
行为是一种模式。
读书少,只是获取缺乏的人,
行为是另一种模式。

施宏建:
总结为规律,就是:
某方面的输入量,严重影响相关领域的取舍模式。

郎小赞:
我初中生长发育时期经常是吃很少,主要是对吃的不感兴趣,住校学校食堂几乎没什么肉。但是之前去健身房测骨量还是比一般人多,我感觉遗传基因占主要,我家人爷爷、爸爸都是很高大骨架

施宏建:
基因决定的是生长的上限。
哪怕营养供应充足,运动、睡眠都完美,最多只能长到1.8米,2米。
↑谈论身高与基因的关系时,一般都是讨论基因方面的“上限”

施宏建:
在基因完全一样的情况下,
比如,同卵双胞胎,
饮食营养、运动、睡眠的好坏,就影响着这个人能不能发育达到基因的上限。
营养好,运动好,睡的好,可能就顺利长到了2米。
如果营养、运动、睡眠出了问题,可能发育到1.6米,就停下不长了。

施宏建:
而2个同样个子很高、或者同样个子很矮的人结婚,
生育出来的下一代,在基因方面,就会根据上一代的特征,进行强化(正向强化、负向强化)。

施宏建:
长期营养不良的种群/区域,只要饮食和生活模式不改变,生的孩子,一代比一代矮(控制生长发育的基因表达就偏向于矮化的)

施宏建:
长期营养充裕的种群/区域,饮食和生活模式不变,
孩子的基因,是一代比以代更高的。

施宏建:
↑主要是发生在一代又一代的迭代过程中。
具有一定的主观性的同时,又具有一定的客观性。

沈佳毅:
基因也有演化的惯性[好的]

Newton:
生酮本身,不是“饥饿状态”;
以2~3天为单位,未能摄入到基础代谢,这才是“饥饿状态”。

Newton:
另外,关于生酮饮食与空腹血糖。
对于没有体育锻炼的人:
正确的生酮,以SFA为主——空腹血糖比极低脂饮食,来得高;
错误的“生酮”,以PUFA为主——空腹血糖比极低脂饮食,来得低。

Newton:
如果,切换到生酮饮食后,发现自己的空腹血糖,居然比曾经还要低,那么要考虑,自己吃的油,是不是错了。

2020年10月28~29日
施宏建:
每一个做自媒体的人,都适合仔细看几遍
《大军师司马懿之军师联盟》
"无敌"的境界,
一路行来皆师友。

杨不会:
鲁迅说过,一个人写文章骂国家骂民族没事,别骂个体

杨不会:
我现在理解得更深了

杨不会:
其实骂也不咋对了

施宏建:
其实 马云 跟 查理芒格 很像,总说真话、大实话。
"商业本身就是最大的公益"
以公益为心,
以商业为体,
以写作、发明、制造、贩卖为手段,去做事情。

施宏建:
所有领域,

凡是为"公益"的,
都是快速崛起。

凡是由"公益"转向"私益"的,
都快速衰落,甚至灭亡。

施宏建:
小到一个公司,
为自己谋利越多,离监狱越近。
为同事/领导/部门谋利越多,离升职越近。

大到全人类,
为自己谋利越多,离罪恶越近。
为国家/种族谋利越多,离荣誉越近。

施宏建:
毛泽东之所以能成事,是因为:
他团结了很多人,
为大量的底层人民谋利。

他个人获得的权利,只是这个过程中,获益的群体反馈给他的赠品。

郎小赞:
一个人能成功,是因为人民想让他成功,人们可以从他的成功中获益。

施宏建:
各路非常成功的企业家,
本质上,都跟毛主席是一样的:
1个人领导10个人,打倒100个坏人,使1000个人获益。

施宏建:
大方、舍得分钱的老板,
就算他自己不想成功,
他的下属,甚至会自动的抬着他,让他变得更成功。

杨不会:
大人物都是利他的

施宏建:
马云、马化腾、段永平之类的大佬,
不是他们自己有多厉害,
而是,
他们处理各种"事、物"的"规则",非常厉害!

施宏建:
2013年,我还混在微商圈子的时候,
我带领一群小微商,做了一个实验:
每天坚持给手下的小代理发红包,发100天。
每天最少发满100元,
最高无上限。

100天后,结果很有趣,超出所有人的想象:
发钱最多的那个人,
手下的代理们,做出的业绩,也是最多的。

施宏建:
↑后来,这个发红包的习惯,就成了很多微商组织,发红包炸群的常规操作

郎小赞:
哈哈原来这些操作都是施大玩剩下的[吃瓜]

杨不会:
13年做微商,肯定已经赚到一套房了

施宏建:
最早的微商,是随着微信的[摇一摇]功能,才正式出现的。
大概是2011年左右。
那时候,我还在读大学。
当时,我们就已经组成了最早的"利益群体"

施宏建:
只有时间多的没地方用的年轻人,
才能在无意之中,发现某个大机遇的早期形态。

施宏建:
2011-2014年之间,
当时做微商很成功的,
后来大多数都坐牢了。
当时默默交钱进入各种付费群的小透明,
在那些大佬坐牢以后,才逐渐"稳健"的发展起来了。

子平丹:
为什么坐牢?非法集资?

施宏建:
坐牢的原因,千奇百怪,啥都有。
有被老婆举报的,
有欠银行一屁股债的,
有吸毒赌博的,
有被监管部门抓获的,
更多的,
是从合法边擦,从擦边变违法。
总之,共性都一样,膨胀!

杨不会:
还是王城最堪隐,万人入海一身藏

施宏建:
[图片]
施宏建:
就靠这一张图,
可以崛起于任何行业、领域。

施宏建:
图中,可靠的执行,
改为,持久的主观努力,
也许更合适。

Newton:
骨骼的基本架构,是由骨胶原支撑的,并不是羟基磷酸钙;然而,羟基磷酸钙附着的异常,会造成骨胶原接下来生长的异常。

Newton:
骨骼、筋膜等结缔组织健康方面,现代人普遍缺乏羟基供体。
最强大,且可以从食物中不限量摄入的羟基供体,是肌醇。
肌醇,是卵磷脂的构成成分之一(卵磷脂,是磷脂+肌醇+胆碱)。一类极其富含肌醇的食物,是动物的卵。[吃瓜]

Newton:
当然,羟基供体最密集的,非胶原蛋白莫属了,所以,多吃筋(肌腱、韧带)、筋膜、软骨、骨(需要熬汤,很麻烦)、肠、血管,对骨骼等结缔组织健康,也具有很大帮助。
羟基密度——结缔组织>上皮组织>肌肉组织。

施宏建:
对胶原、筋膜、一切含有弹性纤维的组织,
最具有促进作用的营养成份,是铜。

Newton:
值得一提的是,羟赖氨酸、羟脯氨酸,本身不是编码氨基酸,它们在体内,也是解构出羟基后,变成赖氨酸、脯氨酸,再被编码的。
(如果拿放射性氮的氨基和放射性氧的羟基对这两种氨基酸衍生物进行示踪,会发现,羟基和氨基,可以进入不同的组织。)

钱:
请问大佬们 骨质增生与食物关系大么

施宏建:
人体自带的抗自由基清除机制里,最重要的是:
超氧化物歧化酶(SOD)
而这个酶,是需要靠 铜+锌 来构成的。

然而,铜和锌,在肠道吸收的过程中,是由互相竞争的现象的。
尤其是吃补剂的人,补剂的剂量、比例,经常是失衡的。
绝大多数补剂,都是锌多,铜少。
锌补多了,铜就缺乏了。

施宏建:
包括 发炎、肥胖、高血脂、脂肪代谢障碍,睡觉容易醒,大多都跟SOD过低有关。

施宏建:
大,大到近似于 因果关系。
骨质增生≈长期的炎症刺激+人体自发的适应性变化

Newton:
真要多吃潮汕生蚝

施宏建:
顶级生蚝里的贝隆蚝,也叫【铜蚝】,就因为含铜量特别高,才出名的。

Newton:
骨质增生,实际上,是成骨细胞,由“重质”变成“重量”。
重质,打造的高密度精品骨;重量,打造的就成了大体积豆腐渣骨。

Newton:
性激素的前体[脱氢表雄酮],还要靠施大老生常谈的
B2+B6+钾+镁+胆固醇+n-3脂肪酸+饱和脂肪+阳光(着重晒皮肤)
来完成。

施宏建:
整个2020年,饮食方面最大的领悟是:
一切海鲜,最重要的,就是【鲜】字。
尤其是结合"生、猛、海、鲜"这几个词去理解。

Newton:
不需要力竭,需要推高总体训练容量。
比如波比跳,全力起跳,6次,疲劳(如果全力起跳,能做到第6次还能保持全力的,已经是凤毛麟角了),那么,做4次一组,就行。

Newton:
比如战绳,全力甩12秒就甩不动了,那么,就每组甩8~9秒。

Newton:
这样,就能促进睾酮(男)、雌二醇(女)、生长激素、鸢尾素分泌了。

Newton:
@钱 关键是原料和生产线辅料要组。
睾酮,还有个“辅料”——锌。

Newton:
钾,吃足动物的“肉”(肌肉组织),就够了!

钱:
n-3 脂肪酸吃什么 其他吃卵贝就好了吧

Newton:
这就要[青皮红肉高脂鱼](尤其是鲭鱼)和冷水鱼(鲑科的三文鱼、大马哈鱼)出场了。
或者,鱼肝。

施宏建:
不用。
我现在买罐心的牡蛎罐头,只买油浸的。
油浸的,虽然植物油不太好,但是,牡蛎里的营养保留的最多。

施宏建:
水浸的牡蛎罐头,里面那个水,很容易引发过敏。
(给我家狗子喝了几天牡蛎汤,狗子容易打喷嚏)

施宏建:
尤其是喝完那个罐头水的30分钟内,打喷嚏+突然喘不上气,跟人类的急性过敏症状特别像。

施宏建:
而自己现煮的生蚝,有一次给狗子吃了400g左右,狗子除了放屁比较臭(过多的蛋白质在肠道发酵),完全没有一点过敏的症状。

钱:
施大一般怎么做生蚝

施宏建:
在自己家里吃生蚝,蒸熟,蘸醋吃。
下馆子,自助,一半高压锅蒸,一半烤个7分熟(看品质)

旧时光:
我就是看植物油,还有白砂糖,就没买,买的都是水浸的

施宏建:
水浸=营养流失+口感差 vs 油浸=植物油危害+口感好
如果选后者,可以通过额外补充一点维生素E,来减轻植物油的危害。

施宏建:
尤其是女孩子,对维生素E的需求,比男性更大一点点。

施宏建:
海鲜,精华就在一个【鲜】字上。
我近几个月的策略,
基本就是一周去吃一次生蚝自助。
一次吃够1周的量(30-40个)

记于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