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群聊记录2020年08月

2020年8月1日
灵兰:
易楚饮食变得有点快

Newton:
鱼油,为什么?

Newton:
如果可以生食最新鲜的鱼油,应该最理想不过了。

沈佳毅:
对啊,三文鱼油,真不错

Newton:
还是鲭鱼油好——鲭鱼是海捕的,三文鱼饲料里则含有大量的玉米和大豆

Newton:
易楚可能是屏蔽了变质的鱼油,以及饲料养殖的鱼油。

沈佳毅:
三文鱼的产业化很严重了把

Newton:
三文鱼本来就是养殖的

Newton:
大西洋鲑,野生的根本无法满足市场需求

灵兰:
易楚主要考虑氧化问题吧,鲭鱼秋刀鱼都排除在外

灵兰:
易楚改淡水鱼了

未语丶有声:
此前施大一次研究中提到蘑菇也许可以吃。原来蘑菇本身非荤非素啊

施宏建:
嗯,在进化的路线里,
真菌的进化路线是独立于 植物、动物以外的第三个方向。
是完全不同的类别

施宏建:
已经问易楚本人了,
他放弃海鱼,是嫌多不饱和脂肪酸太多了

灵兰:
容易氧化

灵兰:
对,禽类他也吃得少了

灵兰:
淡水鱼一样多不饱和脂肪酸吧?

施宏建:
淡水鱼自身的抗氧化能力,比深海鱼更强一些

施宏建:
海鱼离水,快速死亡,快速腐烂,氧化极快

施宏建:
淡水鱼离水,死的慢,腐烂的慢,氧化的也相对慢

一直都在狂奔:
之前不是还有鹅油呢

灵兰:
之前还有大鹅呢鹅的心肝一直坚持呢

灵兰:
易楚住在海边,居然不敢吃海鱼了

灵兰:
其实吃牛羊感觉很舒服

施宏建:
易楚比较惨,neu5gc不耐受,
能吃羊油,但不能吃羊肉

施宏建:
刚刚跟他聊完海鱼的事情,还探讨了一下neu5gc,
没想到他竟然是不能吃羊肉的体质。
难怪之前猛吃禽类

一直都在狂奔:
才知道,neu5gc还能有不耐受 [皺眉]

灵兰:
可怜的孩纸

施宏建:
neu5gc也有办法能解。
1、断碳水,减少体内能利用neu5gc的致病菌。
2、大剂量抗生素,彻底杀死体内能利用neu5gc的致病菌。
3、同时戒断植物性食材和红肉,戒断半年以上。
4、半年以后,先微量开始吃红肉,然后再逐渐增大摄入量。
5、完事。

施宏建:
↑以上只是来自google搜索到的一些医学案例。
治疗其他疾病,大量使用抗生素,意外的解决了对红肉不耐受的症状

灵兰:
易楚碳水沒断,根茎和水果

施宏建:
就是吃完红肉以后,浑身痒(组胺升高,强弱不同,瘙痒程度也不同)

陈见:
红肉不耐受,那是一种什么样的表现?

陈见:
我睡眠不足的时候倒是会身上痒。。

陈见:
低碳之前更厉害,是直接荨麻疹。

施宏建:
荨麻疹、过敏性鼻炎(柳絮、毛发)、食物过敏(鸡蛋过敏、牛奶过敏),等等……

施宏建:
↑一切过敏症状,在生理指标上,都表现为 [组胺升高]

施宏建:
所以医生总是用 抗组胺药物 ,来缓解各种过敏症状(治标不治本)

Atiwaly湉Ode:
所有成年人体内都有Neu5Gc抗体,没来得及降解的Neu5Gc会引发免疫系统的反应。
但也不至于一夜回到解放前,这种抗体与自身免疫性疾病的相关性很小,顶多只是暂时性(一两天吧)地提高炎症水平。

施宏建:
睡眠不足,人体免疫力降低,更容易引发组胺的过激反应。

施宏建:
neu5gc有3个层次:
1、neu5gc本体,就叫它 张三
2、neu5gc抗体,就叫它 李四
3、抗neu5gc抗体,就叫它 王五

施宏建:
红肉里的那种容易导致过敏的成份,
就是张三。
这个很好理解吧?

灵兰:
嗯嗯

施宏建:
如果把人体当做一个工厂,

张三 进入到工厂里面以后,
被李四看见了,
李四跟张三有仇,见面就打架。
他俩一打架,就容易砸坏生产线,影响工厂正常生产,带来各种问题(免疫反应)
↑这个也好理解吧?

陈见:
很形象,好理解。

施宏建:
如果你是工厂保安,
为了保证工厂的稳定生产,
你该怎么判断?
是张三的错?还是李四的错?
↑很多对张三和李四的过节不太了解的人,
一看张三进来就打起来了,第一反应就觉得是张三的锅,
就让保安禁止张三进来。
(于是,很多人说,要少吃红肉,防止neu5gc对人体造成危害)

然而,实际上却是:
明明张三刚进来,啥都没干呢,
结果,李四就冲过来打人了……
这锅,是不是得李四来背?
↑很多研究到这个层次的科学家,就觉得,是李四的问题,得在李四身上想办法,以此来解决问题。
(了解到这一层的科学家,只能站出来辟谣解释,不是neu5gc的问题)

陈见:
该拿李四怎么办?

灵兰:
还有王五呢

施宏建:
分析能力更厉害的人,顺着李四这人身上继续分析,
结果发现,
李四背后还有一个叫 王五 的人。
这个王五,跟李四有仇。
王五看到李四出现,就偷偷摸摸的踹李四一脚,毒打李四一下,搞的李四怒气满满,非常暴躁。
王五+李四,两个人打起来,也影响工厂生产。
但是,王五是个小领导,李四不敢打王五,只能挨打。
李四只能等张三出现,暴揍一下张三。

最终结果,就是 王五→李四→张三,形成了一个影响工厂生产的连锁反应,3个人,破坏力指数级上升。

假如1v1的打,
破坏力最多3的2次方≈9
一旦变成1v1v1的打,
破坏力就变成了3的3次方≈27

施宏建:
↑对neu5gc研究最深的,目前就到王五这一层为止了。

施宏建:
继续研究 王五 的问题,就很有意思了,
涉及到各种细菌,尤其是有害的致病菌,就是围绕着 王五 展开研究,发现的线索。

灵兰:
最终还是回到微生物,用抗生素解决

施宏建:
围绕王五展开研究,有好几个方向,
一个是基因的差异(针对饮食营养+遗传),
一个是免疫功能的差异(针对致病菌),
一个是人体共生微生物(针对一切不论好坏的细菌、病毒、真菌)

施宏建:
反正,故事说到这里,
为了维护工厂的正常运转,
应该管好张三,
还是管好李四,
还是管好王五,
该怎么管,你们自己大概有数了

灵兰:
沒有李四王五,就不用管张三了吧。
感觉牛羊肉吃完舒服

施宏建:
对。
李四这东西,几乎每个人体内都有,只是多少的区别。
但是,王五,
很多人体内是没有的。

一直都在狂奔:
首先要找出王五,然后想办法解决。怎么找怎么解决,似乎也不容易。

施宏建:
@ww.Simona.aa 易楚星球里说的,几乎每个人都有的,就是故事里的李四

施宏建:
@vv.狂奔.aa
因为真正红肉过敏的人群太少。样本量不够,没有形成有足够证据支撑的成熟解决方案。

灵兰:
我吃红肉没有任何不适,也有李四吗?

施宏建:
只能靠个体化的探索、尝试,摸索出方法来。
等尝试的人多了,就逐渐完事形成一个高效的解决方案来

Atiwaly湉Ode:
@aa.施生.00 嗯嗯,施大解释得非常清晰了!那么看来控制肠道菌群过度繁荣的福利之一,是没有王五

施宏建:
一切成熟的解决方案,
都是先尝试、再完善,最后推广

一直都在狂奔:
至少在认知层面意识到王五的存在和破坏性已经是个很大的进步了

Atiwaly湉Ode:
添乱的少了,生产线自然平稳

一直都在狂奔:
解决问题的思路打开了

Atiwaly湉Ode:
幸好吃羊肉和羊排后,浑身通透,目前还没有任何不适

施宏建:
长期严格的生酮饮食(持续超过过3个月以上),
就能极大的减少菌群的丰度。

有些对菌群认知比较少的人,觉得菌群丰度越高越好,觉得丰度越高,功能越多。
却不知道,致病菌也会混杂在其中

Atiwaly湉Ode:
所谓树大有枯枝,家大有乞儿

施宏建:
比如 乳酸菌
很多广告,都把乳酸菌当益生菌来吹。
但是实际上,
乳酸菌是一个大类的称呼,
乳酸菌总共有18个属,超过200种。
其中,大多数是好的,
但是,一小部分坏的,如果不注意,也会很麻烦

一直都在狂奔:
学到了

灵兰:
这个也一直是我困惑的地方。基本上所有研究肠道的微生物专家都强调肠道菌群多样性的重要,而且为此搭配各种饮食

一直都在狂奔:
还有些是属于 条件致病菌

施宏建:
就像 狗,是一个统称。
大多数狗,是友善的,安全的。
少数狗,
比如藏獒,平时吃的饱,不招惹它,就没事,
饿急了,能咬死人。

施宏建:
@sl.灵兰.aa 前两天还看到一篇细菌与大肠癌的文章。

施宏建:
http://mp.weixin.qq.com/s?__biz=MjM5MzQ4NTk4MA==&mid=2656405781&idx=1&sn=cab53a53b6dcf13e5bda689503ff4e87&chksm=bd376ce68a40e5f03547158fbf2c64a4736793954b9445dc94b4077d3a0fc315586be2f5abc8&mpshare=1&scene=1&srcid=0801GGIFd9tStEmg5kWdTsbN&sharer_sharetime=1596277362346&sharer_shareid=6614a221d6ff28e301ffc1ebd0b07002#rd

施宏建:
比如这个,抗氧化剂→肠道菌群→致癌突变

施宏建:
p53蛋白,原本是保护人体,起抗癌作用的。
结果,摄入过多的植物类抗氧化剂,影响了肠道菌群,就突变成了致癌的作用。

好人突然变坏人的即视感。
关键点,就在于菌群。
引发问题的源头,在抗氧化剂。

起因→经过→结果 的逻辑框架

灵兰:
所以,肠道菌群应该是饮食的结果。只要饮食正确就可以了

施宏建:
对。
只要思维能力(认知高度)足够高,
看科研文献,思考问题,就变得很简单。
能够很轻松的发现事情的本质、真相

施宏建:
如果思维不够强,就容易陷入各种互相矛盾的结论中一头雾水

施宏建:
这也是为什么有的人搞科研、搞学术,正确率极高。

有的人搞学术,连读文献都能理解错。

未语丶有声:
此文这两天刷屏

未语丶有声:
有半罐水的号,干脆解读为“肠道菌群致癌”

未语丶有声:
易楚吃罗非鱼,不是富含neu5gc吗

施宏建:
之前呆在易楚的智人群里,
研究代谢与衰老的问题时,
发现,
奇点网 之类的专业翻译科研文献的大号,
也翻译各种错误。

pubmed上的原文,说的是降低atp能量代谢(自噬),能够修复DNA异常突变,能够治疗一些基因疾病,顺带抗衰老。
结果,被翻译成了
减少代谢可以抗衰老,顺带修复毛病。

施宏建:
[代谢]分为
[物质代谢](合成代谢)
[能量代谢](分解代谢)

只要翻译的时候,一点点的不严谨,就会造成极大的错误……

施宏建:
↑类似于 以讹传讹,越传,错的越离谱……

施宏建:
@dd.未语.aa
罗非鱼里有大量的 neu5ac

施宏建:
ac是好的,人体能正常利用,增强大脑,

灵兰:
降低atp代谢也降低自噬吧?

施宏建:
@ed.沈佳毅.nt @sl.灵兰.aa
刚刚看了一下我自己发的内容。
打错了

施宏建:
在自噬的状态下,
减少 合成代谢,可以留出足够的时间修复dna异常

施宏建:
我给错打成了能量代谢
当时脑子里想着的是:

好多人写代谢的时候,
没有写清楚
是合成代谢还是分解代谢,
是物质代谢还是能量代谢。
4种不同的代谢,指代不同的现象,很容易搞混

施宏建:
↑拿小孩子的生长发育来说,
青春期生长发育越慢的孩子,老了以后更长寿。

施宏建:
生长发育速度越快的孩子,
基因层面留下的隐患就越多(生长太快,没时间修复)
↑现在很多小孩子已经开始秃头了

沈佳毅:
小孩子已经开始秃头了。。。?我身边的同事,和我一样大的,倒开始了

施宏建:
还有一个生长速度与智力相关的现象:
同样年龄的儿童,
人高马大,明显比同龄人发育快很多的人,
普遍没有个子矮小,发育较慢的那一类聪明。

这一点,在学术、科研领域也有所体现。

未语丶有声:
慢慢来,比较快

施宏建:
对于男性来说,胡子是非常重要的生长发育标志。
胡子长的越早,长寿的概率越低

🦋:
初潮来的比同学晚点,但是个子高[撇嘴]

施宏建:
对于女性来说,主要是第一次月经的时间。
第一次月经来的时间越晚,越容易长寿

施宏建:
胰岛素负责合成代谢。
高胰岛素→高合成代谢→基因异常突变难以修复→基因异常不断累积→疾病高发、早衰、早死

施宏建:
从这个角度看待生长、疾病、死亡
逻辑上也很顺畅

施宏建:
以非常多的角度来看待健康问题,
每个视角,
最终都指向能够降低胰岛素、减少肠道菌群的生酮饮食

沈佳毅:
我基本是所有人中,长胡子最后的一个,比一般人晚3-4年。大学毕业后几年,才开始从胎毛胡子开始变粗

施宏建:
如果说均衡饮食,增加肠道菌群丰度,
是导致了人体系统性的熵增(熵增会带来混乱、失控)
那么,
生酮饮食就是在做减法,
给人体系统带来负熵(负熵带来稳定、有序)

沈佳毅:
之前说减少原初肠道菌群的多样性,符合易楚说的,先毁灭,后重生,可能走的更加远

施宏建:
这个结论的前提是没有切除阑尾。

施宏建:
没有切除阑尾,
每次肠道菌群的重建,大致是60%以上的菌种与上次相似,
剩余的40%随饮食、环境而变化。

沈佳毅:
没想到,还有阑尾这位隐藏的菌群宝藏,能作为东山再起的资本

未语丶有声:
[图片]
沈佳毅:
实在不行,靠菌群补剂

施宏建:
有阑尾,能确保重建的菌群,是有益的比较多。
切除了阑尾,有益的菌群多还是少,就得看运气了。
如果有益菌群太少,身体就得多腹泻清空一次,如果连续几次,有益的都少,
那人就太遭罪了,动不动就拉肚子

施宏建:
@dd.未语.aa 易楚关于重生、积累的想法,
跟我一直以来的想法基本一致。
我隔几年就换一个地方居住(换小区、换城市)
每年都学一个新的知识科目,
就连群,也是经常更新换代,毁灭重建的。
包括赚钱方法,交友方法,也经常在革新

未语丶有声:
这样好。我也喜欢

沈佳毅:
一个人自主可控,完全没问题。因为自己是自己的神

施宏建:
每个人都需要3种变化:
1、资产变化(金钱、名誉、健康)
2、认知变化(思想、观念、目标)
3、行为变化(对人、对物、对事)
按照1→2→3→1→2→3……进行循环,
顺序不能错。

未语丶有声:
在能够自主的范围内尽可能实现自己的目标,毕竟没有绝对的自由

施宏建:
如果顺序错了,
就是德不配位,或有灾殃

灵兰:
深刻

2020年8月2日
施宏建:
http://mp.weixin.qq.com/s?__biz=MzA3MzQyNjY1MQ==&mid=2652494197&idx=1&sn=862c0824fe68e57af0e1c239d133ad86&chksm=84e24ac1b395c3d72f602020bd3b6c9922879da35177af2eb1e236ccc133c2f278bb92bbf139&mpshare=1&scene=1&srcid=0802jpMS1OAsAWboWyLe1eZN&sharer_sharetime=1596353444769&sharer_shareid=6614a221d6ff28e301ffc1ebd0b07002#rd

施宏建:
脂肪供能,代谢有3层:
1、甘油三酯
↑从存储形态分解为可燃烧形态↓
2、脂肪酸
↑进入线粒体内部开始加工↓
3、
氧气充足时,直接燃烧,产生atp。
氧气不足时,变个方向,合成酮体

施宏建:
甘油三酯→脂肪酸→酮体,三层

施宏建:
糖供能,一直以来,绝大多数人都认为,只有两层:
糖原→葡萄糖
↑这是错的

施宏建:
我也是看来上面链接里的文章才恍然大悟,

未语丶有声:
等我看看

施宏建:
糖代谢也有3层:
1、糖原
↑从存储形态变成可燃烧形态↓
2、(六磷酸)葡萄糖
↑不管身体处于什么情况,必须进行糖酵解↓
3、丙酮酸
氧气充足时,直接燃烧,产生ATP
氧气不足时,转变方向,产生乳酸

施宏建:
↑准确的说,
糖代谢,是有4层。
注意(3)那个位置,
脂肪代谢,是没有东西的。
糖代谢,是有一个(丙酮酸)存在的。

葡萄糖→丙酮酸 这一步,是在线粒体外进行的,是无法进行线粒体呼吸(耗氧)的,也就意味着:
葡萄糖→丙酮酸,没有氧气参与。

施宏建:
糖代谢,与脂肪代谢相比,
多出来一步[无氧]的环节。

施宏建:
在生物进化的过程中,
18亿年前,地球空气中的氧气极少。只有0.02%不到。然后逐渐增高到4%
3.6亿年前,泥盆纪晚期,空气中的氧气含量爆炸性的增高。
超高的含氧量,对当时的生物来说,是剧毒。造成了一大批动物的灭绝。

施宏建:
目前已知最早的古猿,是出现在3000万年前。
在人类进化的过程中,
人体是逐渐朝着 适应"氧气逐渐增多"的环境 去进化的。

沈佳毅:
任何某种高效运行方式,最终会占据主导地位

施宏建:
单论氧气,
1、如果 摄入>消耗,
会加速体内各种酶的老化,会导致体内产生过多的过氧化氢(双氧水),进一步导致脂褐素变多,加速衰老。
2、如果 摄入<消耗,
就会造成atp供能不足,导致细胞损伤。
3、维持 摄入≈消耗,
才能长久的维持身体的稳定。

未语丶有声:
氧化

施宏建:
好像扯远了,都扯到氧气上了

未语丶有声:
想起我写的二氧化碳的作用

施宏建:
本来想表达的是,
[乳酸]≈[酮体],
二者在各自的代谢途径里,扮演的是相同的角色。
只不过,
乳酸是糖代谢的产物,
酮体是脂代谢的产物。

乳酸最终的命运,也是要等身体有了多余的氧气以后,再在氧气的参与下,变回丙酮酸,然后,
要么燃烧成atp,
要么异生为葡萄糖、氨基酸、脂肪

施宏建:
酮体最终的命运,也是要等身体有多余的氧气以后,再在氧气的参与下,
要么燃烧成atp,
要么异生为葡萄糖、脂肪、还能合成为胆固醇→各种激素

施宏建:
1、胆固醇内源性合成的第一步,是要合成HMG-COA。
2、酮体合成的第一步,也是要合成HMG-COA。
↑二者是一样的

如果生酮饮食产生的酮体比较多,多到用不完,
那么,身体为了避免浪费,就会把一部分HMG-COA拿去合成胆固醇,
最终合成为各种激素

比如很多女性,
严格生酮几个月,就能让自身激素恢复正常,
解决掉闭经、姨妈不来的问题。
(长期肥胖、胰岛素高、自身脂肪难以分解的人,身体生酮能力差,合成胆固醇的能力也差,激素自然也好不起来)

施宏建:
突然想起,星球群里还有好几个姨妈有问题的群友。
如果谁有空,可以选择性的把下午讲的这些 酮体啊、代谢啊、姨妈啊之类的内容,给转发到那个群里去

灵兰:
我转下

施宏建:
有劳了[抱拳]

施宏建:
过多的乳酸(病理性),
可以导致人体酸碱失衡、代谢紊乱。

过多的酮体(病理性),
也同样的导致人体酸碱失衡、代谢紊乱。

Newton:
用生长激素(一日一餐,晚些进食)+睾酮/雌性激素(高胆固醇饮食、锌、B6、见太阳)的升高,代替胰岛素的波动,作为合成代谢激素的新生力量。

Newton:
哈,那些净化饮食很久产生“超敏”体质的人,或许普遍切除过阑尾吧

Newton:
分享目前的一点理解:

  1. 对于有阑尾的人,肠道菌群一经接种,只要不用抗生素杀灭,永不灭绝。饮食改变的只是它们的丰度(比例)。通过“饥荒”手段(比如不摄入糖类),可以大大减小某些菌种的丰度达数个数量级,但却不可能使其不复存在。
  2. 如果从长计议,没必要吃益生菌,没必要不洗手吃饭,更没必要吃土——成年人再也不需要刻意接种菌群了,该有的,都储备在我们的阑尾里(而且,吃土能接种的那些菌,通过其他接触自然环境的方式,也完全可以接种)。
  3. 单次或短期内接种益生菌,可以让菌群结构调整得更快。
  4. 长期持续性接种益生菌,确实可以把特定菌种的丰度推得很高;但是,经济的做法,还是从益生元,也就是饮食上下手。
    不过,长期持续摄入特定菌种+摄入益生元,相比于只摄入益生元,确实可以把这些菌种的丰度推得更高一些(对于有特殊医疗或饮食需求的人,或许可行)。
  5. 婴儿接触产道菌群,相当于上述“单次接种”;婴儿通过吸取母乳接触母亲体表的菌群,相当于上述“持续性接种”。
  6. 同样菌种的不同菌株,活性大相径庭,比如老人体内的许多菌株,活性不及年轻人。不过这更像是肠道环境对菌株表观的影响,而不是菌株被发生了突变的新菌株取代。

Newton:
@sl.灵兰.aa 黏蛋白就是它的“御用”益生元——可以通过吃贝类(比如海虹的丝足附着处)、生蛋清(如果不惧卵类黏蛋白的话)摄入,或者通过吃“生津”食物,促进结肠自身分泌肠道黏蛋白。
不知道iHerb有没有补剂。
据说活菌死菌都有益于产氢细菌的繁盛。
艾克曼菌在人结肠中的理想丰度是3%,一般人丰度在1%~3%。

施宏建:
把菌群的问题,升华到一定高度,总结就2条:
1、暂时性改变 vs 持久性改变
2、精准的改变局部细节 vs 粗放的改变系统生态

Newton:
另外所谓“黏蛋白”,能被艾克曼菌分解利用的,主要是“二硫键”。
吃富含半胱氨酸、胱氨酸、甲硫氨酸的蛋类,也有类似的效果。
要点是,要吃够,不能只吃一点点,因为含有二硫键的蛋白/多肽,必须要到达结肠,才能滋养到艾克曼菌

Newton:
高屋建瓴!
持久性改变&粗放地改变系统生态,虽然是高招,但是没啥商业前景

施宏建:
确实没有商业利益支撑的研究方向,难以深入

Newton:
如果人人都知道了并且愿意执行事半功倍的策略,健康产业和科研机构要血亏

施宏建:
艾克曼菌,想要养好,
走原始饮食的路线就可以。
1、要么大量吃可发酵的植物,
靠单糖、双糖、多糖在肠道发酵滋养
2、靠大量摄入多不饱和脂肪,
多不饱和脂肪也能增加体内艾克曼菌的数量。
——
唯独,万万不能把1和2结合起来。
高碳水+高脂肪的饮食,反而可以高效率的杀灭艾克曼菌。

Newton:
原来还有PUFA的贡献!

Newton:
像北美西海岸的棕熊,春夏吃浆果、草芽;秋季吃鲑鱼

灵兰:
水果和鱼按季节分开吃

Newton:
不知道目前关于熊科动物的消化道内环境以及代谢模式的研究结果如何,感觉熊科动物的天然食性与人类有些接近(都喜欢鱼、蛋、果实,只是熊会有计划地吃植物的茎叶,但各种绿叶蔬菜却并不适合人)。

钱:
想请问施大 关于断食的时长有什么约束吗?想了解关于断食时常与自噬方面

施宏建:
@钱
想要治疗疾病,禁食5天以上。
没有特殊疾病,禁食不要超过48h。
自噬一般在上一次进食以后的8-11h才开始。
自噬的效果,与身体的代谢状态有关,
糖代谢,自噬慢,效果一般。
酮代谢,自噬快,效果强。

杨不会:
老人做完手术,医生说每天至少三个鸡蛋,还要额外喝蛋白粉,现在的医生对营养学的认识是不是也在变化

杨不会:
这个医生30多岁的样子,感觉看病最好找工作5-10年的医生

施宏建:
要看具体医院。
省会城市,最好的医院,
医生忙的完全不差钱的那种,
一般都会在解决了 衣食温饱 以后,重点考虑 功成名就。

想要功成名就,就得学习,就得尝试,就得有所建树

杨不会:
这个是地级市最好(存疑)的医院,三甲医院[Emm]

施宏建:
各行各业的从业人员,
心态的变化,
主要是跟物质基础有关,
跟年龄无关。
很多年龄50多的老前辈,
在物质基础方面,
还不如年龄30左右的。
心态自然不同

杨不会:
这个确实,我有些存款之后,就不那么焦虑了,考虑工作相关的东西也会思考很多人生意义方面的东西[Emm]

杨不会:
[财务]的[自由状况]很影响心态

杨不会:
医院附近的一些药店,蛋白粉写着[蛋白质粉],里面的碳水比例都在65%以上,医院的值班医生有时候都会被忽悠掉

杨不会:
我把碳水化合物的比例指给他看,他才会注意到

杨不会:
一个药店的所有蛋白粉碳水比例都在65%以上

施宏建:
蛋白粉里掺碳水。。。
估计用的是植物性的蛋白,
比如大豆蛋白?

杨不会:
估计是蛋白粉掺淀粉

杨不会:
这些病人,根本不会辨别这个

杨不会:
都是被骗了

施宏建:
在未来5年,25年,50年的商业行为当中,
真(不做假)、诚(不亏心),
会成为核心竞争力

施宏建:
↑能做到这两点的,
自古以来,都是越做越强的。

杨不会:
正派的武功,越到后面进境越快,受益越多
邪派的武功,越到后门进境越慢,越麻烦,越容易翻车

施宏建:
看那些持续了5年,15年,还越来越强的明星、企业、品牌,
价格与客户群体定位,
可能差异极大。
但是内核,都大同小异

施宏建:
就连减肥、谈恋爱,也是同理

施宏建:
咪蒙,一开始是真的,也诚。
后来,红到发紫,逐渐就变了。

施宏建:
还有替观众读书的 罗振宇
每年不断出现的草根级网红

杨不会:
我跟罗振宇最开始的那批人比较熟

杨不会:
第一个领导跟罗辑思维的主编杜若洋刚开始关系很好

杨不会:
我现在印象最深刻的是罗振宇在2013年的节目里鼓吹不买房,后来我才知道他在北京买了几十套房[撇嘴]

杨不会:
罗辑思维最开始人比较少,卖卖书就能让团队活得不错,后来可能是团队越来越大,成分越来越杂,摊子也相应铺大了,质量下去了

施宏建:
团队人员与业务结构,
也逃不出"熵增≈混乱"的规律

沈佳毅:
推倒重来

2020年8月3~5日
Atiwaly湉Ode:
最近总考虑这个问题,大自然给我们出了一个个难题,是在考验我们什么呢?还是健康

施宏建:
在养殖业,一片区域内,存活的单一物种越多,发生传染性疾病导致种群危机的概率就越大。

施宏建:
对于人口密度极高的城市来说,
人类这个单一物种,显得有点太多了……

施宏建:
今年关注了一些 生态学 方面的内容。
生态学的本质,是研究系统性的稳态。
人类对地球的系统性影响,已经导致了结构失衡,
必然会以某种形式,被大自然弄出一个新的平衡状态来

施宏建:
要么,削减人类的强处,
要么,增加人类的外部威胁。
就像一个跷跷板一样,
在两边做加减法

Atiwaly湉Ode:
学会独处,是一件很美好的事情

Atiwaly湉Ode:
不仅仅头脑清晰,还善于思考……多余3个人的聚会,就是无效社交

Atiwaly湉Ode:
大自然的态势,也必然会让弱👎 的人要给强的人让位?

钱:
人已经爆炸了吧 超出地球能提供的自然资源

施宏建:
从人口与资源的角度来看待生态问题。

宣扬素食≈牺牲素食群体的健康,来延长肉食群体的存续时间

大规模的种植可食用植物≈牺牲其他物种的生存空间,来延长人类这一物种的存续时间

施宏建:
http://mp.weixin.qq.com/s?__biz=MzIxMTE1MDE5MA==&mid=2649589548&idx=1&sn=cef45105e8925bd51a119557248aa28b&chksm=8f40932db8371a3b7136214ddc279ebf26fcbb9213951198bcaf25e6d3bdc3d60a26944cec83&mpshare=1&scene=1&srcid=0804jjYmtljhUAzsD0No1uFS&sharer_sharetime=1596516238387&sharer_shareid=6614a221d6ff28e301ffc1ebd0b07002#rd

施宏建:
越来越多的证据,证明需要多吃 海藻、海鱼,以吸收sn-2位的脂肪酸。

施宏建:
http://mp.weixin.qq.com/s?__biz=MzA4MjA2MDI5OQ==&mid=2659486205&idx=1&sn=0a7f7551d551015228f9285afc284468&chksm=84fb5c99b38cd58f1b1f682e5b183cc8468606db49a313eda1074a47d7ef6cd65b479fd3b5c5&mpshare=1&scene=1&srcid=0804outJqrLLHJExpFZC7QOF&sharer_sharetime=1596517668766&sharer_shareid=6614a221d6ff28e301ffc1ebd0b07002#rd

施宏建:
↑比如这篇文章,
逻辑清晰的人看到了,
会分辨实验前提条件:
[在本身患癌的前提下]

施宏建:
在本身患癌的前提下,
并且,
是常规的 碳水类饲料 喂养小鼠。
↑在这样的前提下,限制蛋氨酸的摄入,可以抑制小鼠肿瘤。

施宏建:
如果逻辑一塌糊涂的人(比如zyl),
完全不注意分析前提条件、
也不注意是不是人(小鼠)、
更不会去翻看原文,
——
他在阅读理解的时候,会直接简单的理解为:
少吃蛋氨酸可以抗癌……

忽略了很多重要信息,并且理解错了,还到处说……

施宏建:
前提条件到底有多重要?
a:每一个 (下半身瘫痪的)人←(前提条件),
每天都坐着轮椅出门,是最方便的。
b:每一个人←(没有前提条件),
每天都坐着轮椅出门,是最方便的。
——
↑有前提条件的结论,是正确的。
没有前提条件的结论,纯粹扯淡……

未语丶有声:
很多所谓“结论”,都可以去考察一下前提条件后,被推翻

沈佳毅:
看完聊天记录,越来越觉得,吃“完整”的食材,是没有问题的。
身体这个复杂系统,完全能处理这些原始的原料。
反而所有精制的食材,乃至提纯的化学分子添加剂。
比如说之前提到的低钠盐,我注意到里面添加了氯化钾(),氯化钾(或者柠檬酸钾),人体不耐受纯分子式的东西,或导致一系列的代谢问题。

施宏建:
在学术领域,
学术水平≈逻辑水平≈分辨对错的水平

施宏建:
有些写文献的人,
本身逻辑水平是足够高的,
但是因为科研资金来源的问题,
在写内容的时候,会故意带有一些误导性,
这样更方便金主宣传,有金主的资金支持,才能养活团队。
"订单式科研"
"广告式科研"
"科研为营销提供弹药"

施宏建:
有些,则是阅读并翻译文献的人,自身阅读理解能力的问题。
尤其是专门翻译英文文献的那些公众号,
中文内容,真的是仅供参考。
经常省略一些重要信息,
甚至还经常胡乱理解,把理解错的内容发出来……

一直都在狂奔:
所以,只能当作线索,自己再进一步探究。

施宏建:
以前"线索"这个概念,只在"写作"领域提到的比较多。
近一两年,
这个概念,被引申到了"产品""营销""传播"相关的领域

未语丶有声:
难怪温州人精明能干

未语丶有声:
我大学同学,宁波象山人,从小海鲜吃到18岁,极聪明

沈佳毅:
王五,李四,张三互殴,那不是乱套了

施宏建:
@ed.沈佳毅.nt
并不是互殴,而是单方面的吊打。
具体的,需要去了解:
抗原、抗体、吞噬细胞、三者的关系。
↑大多数抗体是"间接伤害",类似于3年级小学生打架叫人,自己不动手,让6年级的动手打那些4年级的。

有些抗体,甚至可以直接对特定细胞(病毒感染的细胞or肿瘤细胞)造成伤害。

施宏建:
把《病毒学》或者《免疫学》相关的书籍,
从上述3个词的概念定义,到具体作用,
仔细看一下,就比较容易理解了。

沈佳毅:
找到了~
外源性Neu5Gc分子可以整合到人体组织细胞中,尤其是肿瘤细胞中,同时也能被人体的一些共生菌群摄取,进而刺激体内免疫系统产生抗Neu5Gc抗体。有研究显示Neu5Gc抗原与抗Neu5Gc抗体结合可以增强炎症反应,最终能促进肿瘤的发展。

施宏建:
中文语境下的一些专业词汇,
理解起来很费劲。
但是,一旦切换成英文原始词汇,就会感觉很容易理解。

施宏建:
比如
抗原=antigen≈anti+gen≈反抗所需的信息

施宏建:
抗体=antibodies≈anti+bodies≈反抗所需的主体

施宏建:
抗xxx抗体=anti-antibodies≈anti+antibodies≈反抗前一个抗体(功能性蛋白质)的主体。

施宏建:
在造词习惯上,
a+b结构的词汇,
一般a是修饰说明,b是核心本质。
比如,
红太阳≈红+太阳,
红是修饰说明,太阳是核心。

三年级学生≈三年级+学生
三年级是修饰说明,学生是本质。

施宏建:
同理,
抗原antigen,gen是重点。
抗体antibodies,bodies(复数形式)是重点
抗xx抗体,抗体的具体种类是重点。

施宏建:
↑一切领域,通用的规律性技巧。
包括商业谈判、男女恋爱、洞察人心。

2020年8月8~10日
沈佳毅:
小分子活性肽可以直接进入细胞内是其生物活性的重要体现。小分子肽可以透过皮肤屏障、血脑屏障、胎盘屏障、肠胃黏膜屏障直接进入细胞内。


请问施大,关于小分子活性肽,有研究过吗?据我最近了解,国内有几个大基金,投资了这方面的研究,他们提取黑寡妇和一些中药的成分,通过注射的方式,来治疗血栓和癌症,修复基因。不过这种技术,因为药效太好,你懂的,普通人不会享受到的。

施宏建:
小分子活性肽,本质上就是少量氨基酸构成的。
人体会选择性的整体吸收。
不同的吸收方式,有不同的吸收率差异。
比如,
以皮肤去吸收小分子肽,只吸收到皮肤上,无法通过血液循环运转到全身其他地方

沈佳毅:
注射进血管是最有用的

施宏建:
对于小肽来说,
最高效、也最安全的吸收形式,是吃。
肠道对于小肽的吸收,是很难饱和的,一边吸收一边转运进血液循环

施宏建:
注射只是见效快,也坑。
搞不好还会过敏(杂质)

沈佳毅:
他们说,鸡蛋的膜上,含有大量的小肽。

子平丹:
证实通过血脑屏障传输时钟信号需要周期性产生的间隙连接(gap junction)。这种间隙连接是蛋白复合物在细胞膜中形成的通道,从而允许离子和小分子在细胞之间通过。具体来说,在夜间,镁离子通过间隙连接降低它在形成紧密的血脑屏障的细胞中的浓度,因而允许物质渗透到大脑中。

子平丹:
这个机翻的意思是不是镁离子夜间容易进入血脑屏障

施宏建:
@子平丹 恰恰相反。
是镁离子浓度降低,这个现象的出现,作为一个信号,使其他物质可以沉积进出。
除了镁以外,
其他很多无机物的浓度,都可以作为一个信号,来调控人体生理变化。
比如 氢浓度、钙浓度、钠浓度

施宏建:
沉积进出→趁机进出

子平丹:
哦哦哦,了解了,那么睡前吃镁是否合适

施宏建:
人体内的一切矿物质,几乎都有作为信号标志物的作用。
比如
锌浓度,可以调控胰岛素的聚合形态

子平丹:
主要是今天查zma补剂,有的觉得睡前吃了很容易入睡,个人体会也一致,有的认为是加了褪黑素,我打算用自己配试一下

杨不会:
总结要点:

1、男人没啥好东西

2、想要改命还是要选新赛道进蓝海

施宏建:
对于商业来说,
最怕的就是蓝海市场。

杨不会:
因为不确定性吗?

施宏建:
蓝海≈规则不完善
对一无所有的人有利,
适合违规操作,恶性竞争。
一但规则建立起来,
基本都是秋后算账,百不存一。

杨不会:
嗯,适合一无所有的

施宏建:
重点在于 百不存一

杨不会:
就拿公众号来说,不至于百不存一吧[撇嘴]

施宏建:
自己亲自统计一下数据就知道了。

施宏建:
数据只会更惨

杨不会:
我想起来了,腾讯的大家,原来在二月份就封号了

杨不会:
想到你之前说过的那个王城堪隐,做灰产黑产百不存一好理解

施宏建:
高碳水,容易导致生病,除了胰岛素带来的代谢差异以外,对于肠道菌群,有没有其他因素影响?

施宏建:
深入研究菌群的繁殖与抑制,发现,
葡萄糖、会加速菌体呼吸(细菌的代谢增强),导致细菌快速增长。

施宏建:
大多数细菌,只能利用简单的单糖。

施宏建:
而淀粉之类的多糖,很容易被【霉菌】【放线菌】拿去利用。
霉菌的致病能力,是超强的。
放线菌,则能在肠道内产生各种各样的抗生素(人类药物当中广泛使用的抗生素,70%都是通过放线菌分泌的)

施宏建:
肠道菌群的繁殖增长,
除了 糖类/脂类 以外,肠道微生物,也需要氨基酸、维生素、矿物质。
进食后的消化吸收环节,有些营养,比如b12,是需要菌群帮助人类来转化的。
而更多的营养,是菌群和人体在进行 抢夺。

施宏建:
↑按照消化的先后顺序来说,
小肠菌群越多,
对人体的营养吸收越不利。

沈佳毅:
越多?是种类,还是数量,还是质量

施宏建:
主要是数量。

施宏建:
为什么 大量碳水+大量脂肪,会导致肠道内细菌的大量死亡(产生大量内毒素/脂多糖)?

施宏建:
而 单纯的大量碳水,则不会导致肠道菌群的大量死亡?

施宏建:
这个问题,现在也搞明白了

施宏建:
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氧气】

施宏建:
细菌的生长、存活、繁殖,都是需要氧气和二氧化碳的。
稳定的二氧化碳/氧气浓度,才能让细菌更好的生长。

然而,细菌在以糖类为食的时候,消耗的氧气相对较少。

沈佳毅:
细菌缺氧了,就会死亡?虽然会释放毒素,但数量会减少

施宏建:
如果,饮食中大量碳水+大量脂肪,就会导致肠道内,
细菌存活所需的氧气快速减少。

施宏建:
当肠道内处于缺氧的条件时,各种不同的菌种,为了争夺氧气,会出现生态系统性的战争(具体机制不明)
结果就是,大量的【革兰氏阴性菌】死亡。

施宏建:
最常见的革兰氏阴性菌,是大肠杆菌(致病菌)。
其他的还有:
绿脓杆菌、变形杆菌、痢疾杆菌、肺炎杆菌、布氏杆菌、流感(嗜血)杆菌、副流感(嗜血)杆菌、嗜肺军团菌、百日咳杆菌、副百日咳杆菌、霍乱弧菌……

施宏建:
从肠道菌群的养殖来说,
饮食中大量摄入脂肪,
有利于 肠道微生物系统 结构优化(优胜劣汰)

施宏建:
↑能够减少霉菌数量、
减少放线菌(减轻抗生素耐药性)、
减少各种传染性的致病菌(减少人体的免疫负担)

施宏建:
人体的免疫反应,
可以看作是军队派兵镇压叛乱。
在兵力总量不变的情况下,
如果 肠道被各种致病菌占据,
天天搞事情,需要占用大量的兵力,
那么,
其他部位的免疫能力,兵力就会不够用→无法镇压叛乱→叛乱太多,就是生病

沈佳毅:
偶尔的碳水+脂肪形成脂多糖,可以加速细菌的结构优化

施宏建:
这样理解会出问题。

施宏建:
周一大量碳水,
↑导致细菌快速增长
周二大量脂肪,接近0碳水
↑导致周一增长的大量细菌,又快速被抑制
周三大量脂肪,接近0碳水
↑周二抑制住的细菌,开始大规模死亡。

沈佳毅:
类似于一次大清洗,速度快,效率高

施宏建:
还有内毒素/脂多糖的实验。

如果原来是高碳水饮食,
肠道内积累的细菌极多。

突然摄入大量脂肪,
导致大量的细菌死亡,脂多糖人血增多。

如果连续14天,21天的只吃大量脂肪,不吃碳水。
那么,肠道内的很大一部分有害细菌,基本就死的差不多了。
此时,进入血液的脂多糖,就极少了。

沈佳毅:
我有一次,吃了好多好多半熟的牛骨髓和牛脑,结果后来的一周,都在拉稀。我觉得就是你说的那种情况

施宏建:
高碳水+高脂肪,
导致细菌一边生长,一边死亡。
带来的是源源不断的脂多糖入血,对身体产生危害

施宏建:
单纯的高脂肪,
等细菌死都差不多了,
只要不吃碳水,致病菌就很难增长,身体长期处于较好的状态。

沈佳毅:
碳水是为了让肠菌死亡前的疯狂,提供条件。之后当然要通过“纯肉和脂肪”,来重建

施宏建:
还查阅了一些古文记载,关于[果腹]这个词。

古代人吃水果或者植物,大多都是处于吃不到肉的[空腹+无脂]的状态下

施宏建:
大量肉食,会让人肤色发白(亮白)。
大量素食,会让人肤色发黄(暗黄)。

沈佳毅:
还真的,我出差一开始吃了好多螺丝粉和米线,最后一天狂吃脂肪,就是一个亲证

沈佳毅:
植物,水果,只是在没有肉类的情况下,一种低效替代的方式。这也说明了,在过去,曾经的大饥荒时候的代谢模式,写入了基因里面

子平丹:
意思就是必须长期严格纯肉,才能避免脂多糖进入人体?

沈佳毅:
只要饮食足够健康,就不需要大洪水。

沈佳毅:
如果经常外食,体内菌群的平衡,已经打破,就可以利用之

施宏建:
@子平丹 是的。尤其是避免淀粉类的多糖、植物性的不可溶纤维

施宏建:
从肠道菌群的角度来看,
就2条路:

1、高碳水+极低脂肪(接近0)
把肠道细菌的数量和种类,
养的特别多,特别足。
以量取胜,
以大量的菌群分泌物来滋养人体。
类似于体内微生物发酵。

2、高脂肪+极低碳水(接近0)
把肠道菌群的数量和种类,尽量减少。
以质取胜,
优质食物里的优质营养,人体直接吸收,尽量减少菌群太多带来的免疫负担。
简洁、高效。

施宏建:
从肠道菌群的角度来制定饮食方案,

从人体代谢的角度来制定饮食方案,
几乎是一致的。
最终都指向
极高糖or极高脂 这两条路。

沈佳毅:
还有就是多吃带有益生菌的发酵类食物

钱:
施大吃的鱼贝 可以推荐一下品种和购买途径么?

施宏建:
鱼,就近购买。
看看自己附近的超市、菜市场,有卖哪些鱼。

选鱼的优先顺序:
1、新鲜 压倒一切
2、海鱼 > 淡水鱼
3、高脂鱼类 > 低脂鱼类

施宏建:
贝类,
去年推荐吃 生蚝、扇贝、鲍鱼之类不含沙子的贝类。

最近半年,了解到
蛏子、花甲、等含沙的贝类,也有其他营养方面的妙用。

贝类,建议多样化的吃。
根据自己能买到的,多样化的吃。
牡蛎/生蚝,可以选择网购

施宏建:
食物的种类,
饮食方案的大框架,
可以参考别人的。
但是具体摄入的数量,需要根据自己的身体情况去调整。

比如,同样是吃150g蛋白质,
有些人吃这么对蛋白质,会快速减肥。
有些人吃这么多蛋白质,却会水肿(对维生素b的需求更大)

施宏建:
有些人吃大量海带,会腹泻
有些人吃大量海带,却会便秘(肠道菌群、排便刺激阈值差异)

钱:
@aa.施生.00 收到 藻类 例如裙带菜 每天都吃的话 有个摄入上限么?

施宏建:
@钱 暂时还没有发现营养方面的上限。
只有 腹泻/便秘 之类的症状方面的上限。

钱:
那就是可以自己摸索着量来试验

灵兰:
人类微生物群落的失衡与许多疾病有关,包括癌症、代谢紊乱、炎症性肠病、抑郁症和许多其他疾病。因此,微生物群落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人体健康状况,影响人们的生活质量,就连情绪、人格形成都与其密切相关,因此说人类被微生物时刻挟持也不为过。

子平丹:
修道的最后有的要毒死体内菌群

施宏建:
古代专业修道,修佛的人,
在最后一步,试图摆脱肉身束缚的时候,
都会不约而同的采用一些给肠道灭菌的方案。

道家是找个山洞,长期以脂为食(带有极少的瘦肉)。
最终,饿出幻觉,感觉自己羽化成仙……

佛家是以各种抑菌的香料、植物,来进行肠道灭菌处理。
只喝水,活生生的把自己饿死……

2020年8月12日
施宏建:
在各类文献中,有一个很常见的词汇:xxx激酶,xxx蛋白激酶 等。
包括在抗衰老、抗癌方面非常有名的:
AMPK、Sirtuin、mTOR,
这一类酶,通通都是激酶。
而人体代谢中,主要是通过蛋白质的磷酸化,来开关这几种酶。
开关≈从0到1-99% 的改变。

施宏建:
而蛋白质的磷酸化,需要 酪氨酸、丝氨酸、苏氨酸 的支持。如果饮食中,长期的缺乏这三种氨基酸,体内各种酶的代谢活性,会很差

施宏建:
从另一个角度来说,磷酸基团,对人体整体的代谢,非常重要

施宏建:
各种神效的产品,
比如 二甲双胍、NMN、白藜芦醇、虾青素、甜菜碱、硫辛酸、n-3脂肪酸、
在吃进人体内以后,代谢过程,都是可以促进人体磷酸化反应的。
给各种蛋白上面添加上磷酸基团,彻底激活各种酶的活性。

对于人体这个自动化工厂来说,就像一个信号一样:有活儿干了,火速开工

施宏建:
在知道各种蛋白质的磷酸化以后,
回头再看抗衰老,
细胞抗氧化理论,就站不住脚了(认知层次太浅)
磷酸化激活各种功能独特的酶,才是根源(更深层次的认知)

沈佳毅:
昨天刚看到老化的一种理论,是线粒体膜上多不饱和脂肪酸过度氧化

施宏建:
线粒体膜、细胞膜脂类的,过度氧化,认知层次还处于【细胞器】这个级别。还属于比较钱的认知层次

施宏建:
[图片]
施宏建:
就是这个图片里的层次

施宏建:
线粒体膜,
可以由很多种超分子复合物构建。

施宏建:
生物体→城市
细胞→小区
细胞器→整栋楼
超分子复合物→楼层
大分子→整套房子
小分子→具体的房间
生物元素→建筑材料(水泥、钢筋、沙石、玻璃)

沈佳毅:
每一个环节都丝丝相扣,细胞器里面或者表面的受体,越来越难里面,需要的知识面越来越广

施宏建:
AMPK,有很多种不同的类型。主要分为
α1、α2
β1、β2
γ1、γ2、γ3
这几种类型

施宏建:
α1、
主要分布在各种内脏中。
肾、肝、心、脑、肺
(深层次的说,主要在于 胞质)
α2、
主要分布在
骨骼肌、心脏、肝脏、脑神经元
(深层次的说,主要在于胞核)
β1、
在肝脏中极多,在肌肉中极少
β2
在肌肉中极多,在肌肉中极少
γ1、γ2、
全身到处都有,
γ3

只在骨骼肌(肌肉)里面比较多。

总的来说,一切需要高强度ATP消耗的部位,基本都有ampk存在,只是类型不同而已

施宏建:
缺氧、缺血、葡萄糖缺乏、饥饿、热应激(40度以上)、一氧化氮(氨基酸的代谢产物)、都能改变体内AMP/ATP的比值,激活AMPK……

施宏建:
↑无氧运动、定时流血、少吃碳水、长时间空腹、多运动提高体温、多吃蛋白质。

施宏建:
还有一个特别有意思的调控AMPK的激素:
瘦素

钱:
[Emm]瘦素对于减重很重要吧

施宏建:
适量的瘦素,可以激活肌肉里的AMPK,可以促进肌肉的能量消耗,提高脂肪的分解、消耗。
也可以促进肌肉合成、增长、修复。

施宏建:
如果体内瘦素较多,则会抑制大脑里的AMPK,抑制食欲。

灵兰:
β2有笔误

施宏建:
@sl.灵兰.aa 感谢提醒。
β2,
在肌肉中极多,在肝脏中极少。
↑这是正确的

施宏建:
胰岛素大量分泌→刺激瘦素也大量分泌

正常的情况:
胰岛素短时间大量分泌,瘦素短时间大量分泌。
比如从吃饭开始,到消化完毕,总计8h时间
这8h内,靠足够的瘦素水平,来增强代谢、抑制食欲

施宏建:
不正常的情况:
胰岛素长时间大量分泌(胰岛素抵抗)、瘦素长时间处于高位(过度肥胖)

比如,一日3餐,16-24h都处于高胰岛素,高瘦素的状态。
最终,胰岛素抵抗、瘦素抵抗。
当瘦素抵抗以后,体内各种瘦素受体,反应迟钝,
开启ampk变慢、变差。
肌肉里的ampk开启慢,则表现为代谢降低。
大脑里的ampk开启慢,则表现胃食欲不受控,容易暴食

施宏建:
胰岛素对瘦素的影响,具有一定的滞后性。
一般是胰岛素先升高,
然后4-8h以后,瘦素再升高。

沈佳毅:
胰岛素是为了让血糖下降,身体吸收营养,合成脂肪。那瘦素是为了相反面吧?

施宏建:
对的。瘦素可以阻碍脂肪的合成,促进脂肪的分解。

施宏建:
通过 瘦素→激活→ampk 这个视角,
可以发现,瘦素和ampk,很多功能是重叠的。
减脂就是其中一项。
瘦素和ampk的减脂原理是:增加atp消耗

施宏建:
↑类似于交警指挥交通:各种车加速通过,快点快点再快点。

沈佳毅:
增加atp消耗,解偶联蛋白(UCP)也可以,导致身体发热。这点又让我想到了“棕色”脂肪

施宏建:
加速ATP消耗,
如果是糖供能,就是增加葡萄糖or糖原的消耗。
如果是脂供能,就是增加脂肪酸or甘油三酯的消耗。

施宏建:
↑生酮减脂更直接、更快

施宏建:
而胰岛素的作用,经常被通俗的指代为:促进脂肪合成。
实际上,并不是促进脂肪合成。
而是,阻碍脂肪分解。
(胰高血糖素促进脂肪分解、胰岛素把胰高血糖素给压下去)

2020年8月17日
施宏建:
一件事情,
是自己做,还是让别人做,
要看这个事情在[时间成本]方面,是否有可替代性。
——
如果可以被工具(钱)替代,就用工具提高效率。

如果工具无法替代,再退而求其次的用人来替代(沟通+培养的磨合成本极高)

施宏建:
做人,
要做 T 型人才,
先竖立一个 I
再横向拉出 -
最终组成 T
在学习、做事、创业,包括做自媒体吸引粉丝,也是同样的顺序。
先做精,再做多,
形成 T型,
甚至是⊙型

施宏建:
任何领域,都是
先形成局部优势,
再扩大优势,
最终形成系统,
以系统化的形态,
碾压没有达到系统化的竞争对手

子平丹:
跟木桶长板效应是一样的

施宏建:
核黄素是负责能量催化的辅酶(FAD,FMN)的组成部分。
人体一切能量的生产活动,都需要一定量的核黄素参与。

施宏建:
在微观的角度来看,
核黄素负责帮助人体的电子传递(影响电子供体、电子受体)
包括远距离的胞外电子传递。
尤其是体内时时刻刻都在发生的"氧化反应""还原反应",深受核黄素的影响。

甚至把食物吃进体内以后的肠道消化过程,
核黄素也在发挥着打断营养成分的化学键的作用(打断化学键,是一个释放能量的过程)

施宏建:
整套电子呼吸链,主要是存在于 线粒体内膜 上。
绝大多数跟线粒体内膜有关生化反应,都离不开核黄素的支持(黄素蛋白)

施宏建:
从线粒体、能量代谢的角度来说,
不管饮食是以糖供能还是脂供能,
只要是人还活着,就需要 三羧酸循环(TCA),就需要一定量的核黄素

施宏建:
偶然发现,核黄素对体内的铁蛋白还有影响,
可能会有抗衰老、抗癌方面的益处。
更具体的内容,我接着深入挖掘

施宏建:
从核黄素的角度来看待食物,
陆地肉食核黄素较多。
牛羊猪>蛋黄>禽类
运动量较大,对能量代谢效率要求较高的人群,宜以陆地食物为主,或者额外补充核黄素(少量)

Newton:
核黄素除了肝肾卵外,昆虫含量最丰富

Newton:
一直没弄明白,核黄素负责氧化还原反应过程中的电子传递,和缺乏核黄素会得口角炎之间,有什么关联?

沈佳毅:
细胞氧化应激太大非正常凋零,导致免疫系统攻击,发炎?

施宏建:
@nt. Newton🐆. aa
口角炎≈黏膜破裂(脆弱)
深层次的原因,就是
细胞能量代谢不足。

施宏建:
↑类似于电风扇,只要供电充足,
电风扇的塑料扇叶,威力超强,能切割很多东西,比如细木棍。
但是,一但停止给风扇通电,
风扇就无法切割细木棍了,甚至可能会被木棍捅破

施宏建:
有物理专业的人提过一个观点:
世界的本质是能量

施宏建:
核黄素与口角炎的问题,
顺着以前我发过的那张
健康认知层次图,
一层一层的,
从宏观到微观的深入了解就清楚了。
核黄素,只需要研究 细胞→细胞器→大分子→小分子
这几层就行了
↑研究各种疾病时,通用的框架顺序

施宏建:
掌握了这个框架,
一切疾病,都能解。
只是收集资料的时间问题。

施宏建:
核黄素对电子传递功能的影响,
对口角炎有什么关系,

有点类似于:
一栋30层的高楼里,1楼的住户,拆掉了好几个承重墙,
结果导致了某次地震时,1楼以上的整栋楼倒塌……

施宏建:
[图片]
施宏建:
图片里的内容,是肠外营养的需求量。
是在高纯净度的状态下,
人体维持健康的普适性营养标准。

lf(耶溪小築)Jedi:
VA的量挺高的

施宏建:
其中,电解质是mmol的单位,这个单位在实际使用时,需要经过换算。

施宏建:
现在不吃谷物的鸡蛋很难买了

施宏建:
农村养鸡、散养的,也算买谷子到处撒给鸡吃

施宏建:
搞海鸭蛋的,养海鸭子,也是直接谷物饲养……

施宏建:
[图片]
施宏建:
对前面那张图,进行了一下单位换算。

施宏建:
括号里的内容是 mg
如果要以补剂的形式去补充,
如果不考虑补剂的吸收率,
建议将以补剂补充的单日总量控制在需求下限的38%以内(医学安全线)
如果打算精确计算吸收率,
建议将以补剂补充的单日总量控制在需求下限的24%以内

施宏建:
比如 现代牌子的 门冬氨酸钾镁片,
每片含
镁离子5.9mg
钾离子18.1mg

施宏建:
如果按照24%的界限去补镁,
吃钾镁片,
194*0.24=46.56mg≈7.89片
结论:
吃该品牌的钾镁片,每天吃8片以内,都是可以的。

施宏建:
饮食中的各种矿物质营养量,比如镁离子的含量,也可以以离子形态的总量去计算(计算很麻烦)

施宏建:
通俗版的建议:
补剂不要乱吃,尤其是iherb上面买的大剂量补剂。

施宏建:
欧美的保健品厂家,喜欢搞大剂量,其中一个原因,就是利用了人体的代谢调节能力,使人产生代谢性的剂量依赖。
吃着大剂量补剂,健康状态就好。
一旦突然停吃,代谢上就不适应,感觉不舒服。
(比如镁的 摄入→排出 这两者的失衡)

施宏建:
↑大剂量,见效快。产生剂量依赖,天天吃,多购买,商家多赚钱。

灵兰:
我在山上买的鸡蛋也喂玉米,基本都是谷物了

灵兰:
老板说放养吃虫,买几只鸡杀了,胃里都是玉米

施宏建:
所以,买鸡蛋/鸭蛋,
挑新鲜的买就好了。
其他的,差不了太多。

施宏建:
鸡蛋的营养差异,搞来搞去,可能就差一点点。
差的那一点点,
多吃点贝类,
多吃点内脏,
多吃点骨髓/脊髓,
很快就补回来了。
要学会算总账

2020年8月19~20日
未语丶有声:
一周一斤太多了吗?

施宏建:
评判"多不多",需要一个标准。
如果按照中国或者美国的维生素a摄入量的官方标准,
每周一斤肝脏 ,确实太多了。

施宏建:
但是,
如果以人体实际的需求量/耐受量作为评判标准,
每周一斤,则不多。

施宏建:
在营养方面,
各国的官方推荐量,标的都是:
健康指标方面的 统计学平均数。
剂量方面的 安全下限。

施宏建:
中国官方的营养标准,
主要是:RDA(建议推荐量)
↑以"不生病"为标准制定的,
比如,
按照官方标准来吃,可以确保你不会因为缺乏维生素a而产生 夜盲症。

施宏建:
美国官方的营养标准,
主要是:ODA(最佳摄入推荐量)
↑以"最佳状态"为标准制定的
比如,
按照美国官方标准吃,可以确保大多数人的身体功能,都处于[自我感觉]最佳的状态。

施宏建:
两者的共同点,
都是以"统计学""大数据分析"来给出结论。

未语丶有声:
那我多吃点。今天有鹅肝,也没多少克。

施宏建:
在评判 维生素a多不多,是否过量的时候,
还得结合自身状态去评判。
常年运动vs常年不运动
经常晒太阳vs完全不晒太阳
患有病毒性疾病vs没有病毒性疾病
不同的身体状况,对维生素a的需求量,是天地之差

施宏建:
↑这就是官方标准、统计学的普适性结论[偶尔会失效]的原因

施宏建:
忽略了超大样本下的个体差异。

未语丶有声:
那估计我不用吃一斤。毕竟我常年运动晒太阳,皮肤黑

施宏建:
运动量越大,对va的需求量越大
晒太阳越多,对va的需求量越多
病毒性疾病越多,对va的需求量越多

未语丶有声:
原来这样。。。

施宏建:
维生素b、c
维生素a、d、e、k
几乎全部都有增强免疫力,增强病毒性疾病下的存活率

未语丶有声:
@aa.施生.00 那种维C泡腾片,可以平时喝吗?可否视作维C补充剂?

施宏建:
可以

沈佳毅:
我周末吃了一顿植物油暴多的聚会餐,结果昨天开始牙肉发炎,吃饭咀嚼都有些困难。身体立马有反应了

Natalie💊:
我也是,我很容易就发发炎

施宏建:
突然产生一个想法:
土葬,
尤其是风水好,特殊位置的土葬。
从DNA保存、未来、复活的角度来看,
是具有特殊意义的。
只要埋的位置足够好,
在未来科技足够发达的时代,被发现,被复活的概率更大……

施宏建:
生物信息的保留、传承、再利用……
文字信息的保留、传承、再利用……
给整个世界,整个人类系统,
带来更多的数据,
促进多样性的产生,
促使整套系统不断的增长……

未语丶有声:
为什么不直接取一些DNA存入一个无限的冷库

施宏建:
执行的难易程度。

施宏建:
无限冷库存在吗?
不存在

未语丶有声:
十来岁的小孩子做4分钟HIIT,没有害处吧?@aa.施生.00

施宏建:
早上或者白天做,好处多。
晚饭以后再做,影响睡眠。

未语丶有声:
嗯嗯,白天做

施宏建:
在近些年的科研资料当中,
严重受晒太阳影响的激素【血清素】,也可以说是激素之王

施宏建:
血清素需要结合到 血清素受体 上面,才能发挥各种生理作用。
而 血清素受体,目前已经发现了14种类型。
不同的类型,分别控制着不同的生理功能。

施宏建:
血清素受体,能够调节 谷氨酸(大脑的能量物质)、GABA(情绪镇静、稳定)、多巴胺(神经兴奋)、去甲肾上腺素(做事的动力、冲动)、乙酰胆碱(学习、记忆)、雄性/雌性激素、皮质醇(压力、抗压)、催产素(安全感、自信感、归属感、亲密感)、催乳素、等等……

未语丶有声:
刚才看落日,红光,对褪黑素分泌有好处吧

施宏建:
褪黑素合成,需要黑暗的环境。不能有蓝光。
血清素合成,需要明亮的环境。光照亮度必须在2500lux以上

未语丶有声:
2500流明,在白天不算很亮了,不过估计是需要避开正午阳光

施宏建:
光学指标里面,
流明(lm)表示的是 光通量,
勒克斯(lux)表示的是 光照度。
流明≠勒克斯

施宏建:
1勒克斯=1流明/平方米

未语丶有声:
1 Lux 等于 1 流明(lumen,lm) 的光通量均匀分布于 1m2 面积上的光照度。

未语丶有声:
比较明亮的正午,在太阳下看书,会不会伤视力

施宏建:
明亮的阳光,只要不是直视太阳,就不伤视力。
书本反射的光线,对视力影响极小。
反倒是,亮度不够,容易近视

施宏建:
关于视力,还有一个关键指标:亮度差

施宏建:
仔细查阅了我国营养学会在2013年给出的营养学数据,发现,人体必须的营养,我国官方的工作者,已经给出了非常详细的资料……
只是,在一切都崇尚欧美的情况下,这部分数据,被大多数人给忽略了……

施宏建:
比如,不同年龄对 维生素D 的需求量和最大耐受剂量。
官方已经给出了准确数字。
1-10岁的儿童,适宜的VD需求量为10mg
11-50岁的人,适宜的VD需求量为5mg
超过50岁以后,又重新调整为10mg
并且,给出了适合我国居民的VD最大耐受剂量20mg

沈佳毅:
这个剂量,包含了内源性的vd吗?

施宏建:
是的,包含了内源性合成,阳光下活动。

施宏建:
=。=单位打错了……
mg→ug

施宏建:
ug这个单位,换算成补剂里的 IU 时,要乘以40.

施宏建:
也就是200IU,400iu,800IU的三个档次的摄入剂量。

施宏建:
这三个2013年就已经给出的数字,跟最近十年内的科研文献给出的数据基本一致。
长期800IU以下的补充剂量,不会带来不良反应。超过800iu就有可能出现不良反应。

施宏建:
还有我国的饮食习惯下,对蛋白质的需求,对VC的需求,对B1,叶酸之类的需求。2013年的标准里,也都给出了……

2020年8月22-23日
子平丹:
发现肠漏程度跟血液中的LPS的数量成线性关系,肠漏越严重,血液循环系统中的LPS就越多。另一个途径是乳糜微粒(chylomicron),乳糜微粒是载脂蛋白的一种,其作用是从肠道运送甘油三酯到血液循环系统中。脂肪酸中,只有长链脂肪酸需要乳糜微粒作为载体,短链脂肪酸(SCFA)和中链脂肪酸(MCT) 是直接从小肠经由门静脉运送到肝脏,不需要乳糜微粒作为载体,所以SCFA和MCT并不会增加系统性的LPS。但进食其他脂肪都会增加血液中的LPS和可能引起炎症的发生。[15]

子平丹:
我们日常饮食中使用的食用油,无论是植物油,还是动物油,无论是饱和或不饱和,大部分都是以长链脂肪酸(LCFA)为主要构

子平丹:
上面这句话对不对?

子平丹:
是一篇推椰子油的文章

施宏建:
这一段对于文献内容的摘录,没错,是对的。

施宏建:
这一段对食物成分的描述,也没错,是对的。

施宏建:
但是整片文章的观点、
对 脂多糖(LPS)的认知层次,太浅。

施宏建:
对脂多糖的认知,分好几个层次:

0、LPS 促炎
↑这是粗浅的认知,只知道LPS的危害,别的不知道。

1、LPS 由肠道细菌死亡后产生,并且由脂类运输渠道进入人体。
↑在这个认知层次,主要把注意力放在了[脂类运输]这个环节。
认知停留在这里,就会以简单的[减少脂肪摄入]来减少脂多糖。
这一认知层次,往往都没有仔细研究过,[细菌为什么会死?]

施宏建:
更深入的了解脂多糖的资料,
会深入到下一层:
这一层,分2个不同的方向:
a、产生脂多糖的革兰氏阴性菌,为什么会死亡?
↑菌群的生灭,肠道内的微生态平衡。
b、脂类运输的筛选(过滤)关键点在哪里?
↑肠漏(肠道屏障功能)与脂多糖的关系
——
了解到这个层次以后,
得出的结论,
跟第1层会完全相反:
要避免植物类碳水的摄入,减少革兰氏阴性菌群的总数量。
(数量越少,源头上产生的脂多糖总量才越少)

施宏建:
打个比方:
你下班刚回家,发现家里被水淹了。

0、粗浅认知:
过多的水,在家里泡着有害,得想办法解决

1、最基础,最简单认知:
水是从厨房流出来的。

↑于是决定先把厨房的门缝给堵住。
这个层次的思维模式是:
简单粗暴,快速见效。
(吃素食或者吃mct油,都是这个操作)

施宏建:
2、光堵门缝,虽然暂时有效,但是长时间以后,逐渐还是会失效。依然有水往客厅里跑。

继续更深层次的思考:
问题:水来自厨房的哪里?

猜测:
1、水龙头没关好
(功能正常,只是忘记关)
2、水龙头故障
(功能出问题,得换新的)
3、水管破裂
(严重问题,得整根替换)
4、下水堵塞
(严重问题,得仔细疏通)

↑认知到了这个层次,就能准确且长久的解决问题了。

施宏建:
脂多糖 进入血液循环,

自来水 进入客厅,

在解决问题的流程上,是很相似的。

施宏建:
生物学、医学领域,
经常出现各种互相矛盾、完全相反的结论,
大多都是认知层次的差异导致的。

在第一层看来是对的结论,
到了第二层,也许就是错的。

施宏建:
就像 白天鹅+地心说
这在认知较浅的时候,公认是对的。

但是,
随着认知的深入,
发现了 黑天鹅+日心说,
此时,坚持 白天鹅+地心说,就错了。
——
不同的人,对同一事物的 [认知层次],差异极大

子平丹:
但是短链脂肪酸,促进结肠的主要是丙酸丁酸乙酸,是惰性淀粉产生的

子平丹:
纤维素之类的,这个一般脂肪没法取代吧

施宏建:
植物里的 纤维素,
是人体必须的成分吗?
并不是。

不是人体必须的,为什么要吃纤维素呢?

子平丹:
叫做膳食纤维

子平丹:
这个没法用脂肪取代

施宏建:
膳食纤维≠纤维素

施宏建:
你可能没搞清楚

子平丹:
嗯嗯,我前面记错了

子平丹:
膳食纤维也是来自植物啊

施宏建:
膳食纤维(Dietary Fiber,DF)膳食纤维是指不被人体消化的多糖类碳水化合物和木质素的总称。

施宏建:
不能被人体消化,
也不是人体必须营养。

施宏建:
吃它,只是为了养细菌,获得丁酸?

施宏建:
如果单论[纤维],
高蛋白质的瘦肉里,也有纤维。
而且还是很容易被人体吸收、利用的优质纤维

施宏建:
如果非要吃[膳食纤维],
只能说,没必要

子平丹:
相反,植物纤维才是滋养结肠里细菌的吧,动物纤维可能不行

子平丹:
丁酸是结肠菌群有益产物的一种

子平丹:
实际上乙酸也可以,所以山西爱喝醋也许是有道理的

施宏建:
丁酸只能肠道菌群产生吗?
其他渠道就无法获得 丁酸 吗?

施宏建:
酮体,就是氧化不完全的丁酸产物

子平丹:
这个我得查资料

施宏建:
水解淀粉和糖类的最终代谢产物为 丁酸、醋酸和乳酸
↑这是各种肠道菌群存在的意义

施宏建:
肠道菌群替人类分解人体自身无法分解的 淀粉和多糖,
产生 丁酸、醋酸、乳酸

施宏建:
如果人体自身可以用其他方式获取 丁酸、醋酸、乳酸
那么,还有必要吃[膳食纤维]吗?

施宏建:
[必要性],[可替代性]
可以从这两个方面去重新审视对某些食物的态度

施宏建:
仔细想想,
一层一层的研究,
是否可替代,
是否有必要。
多花点时间,一定能搞清楚。

施宏建:
比如,
奶油,里面就含有丁酸。

子平丹:
问题来了,结肠菌群产生的各种产物能不能被食物或者补剂完全替代。另外我以前看到资料肠道菌群还能修复肺部问题

施宏建:
丁酸,不需要肠道细菌分解转化。
在天然的牛油里、羊油里面,都有。含量还挺高

施宏建:
唯独植物油里,丁酸极少

子平丹:
而且是结肠直接吸收的

施宏建:
你说的太模糊。
哪种菌群产物,是不能被食物替代的?
或者,
哪种成分是天然食物里没有的?

施宏建:
含有丁酸最多的,是黄油。
黄油里的饱和脂肪,其中11%是短链脂肪酸。
而这11%里面,有接近一半是 丁酸。

施宏建:
单说知识性的内容,就说到这里,还得继续忙别的。
观念性的问题,没法互相说服[抱拳]

子平丹:
今天之所以谈到丁酸,就是看到了知乎上相关文章,本身并无太多主旨。经过讨论以后,引出了问题,肠道菌群,特别是结肠革兰氏阳性菌群是否可以替代?(这个问题的背后是食物类型,如果不能替代,那么身体就需要一定的膳食纤维养阳菌,素食不可避免。如果可以替代,那么断绝植物纯肉就可以。按照目前查到的资料,生酮饮食抑制阳菌,增加阴性菌)但是如果要仔细讨论某种菌群,光革兰氏阴性和阳性都得分析一本书,这太多了,只能粗略的说。

子平丹:
前面谈到的丁酸也是由产生的,结肠菌群的产物应该不只这几种酸,目前有限的研究也表肺肠轴是相互影响的

子平丹:
短链脂肪酸能不能通过食物得到完全的补充

施宏建:
说再多,核心问题就是这一个

施宏建:
结论是:
短链脂肪酸,能通过食物直接补充。
都在动物性食材里面。

子平丹:
也是,食物链顶端进化出来的人类,怎么可能不通过吃其他种类的肉获得完全营养呢

子平丹:
进化出杂食能力只是获得竞争优势的代偿,实际上是有代价的

施宏建:
只有 长期吃植物油、长期素食、长期大量摄入高碳水的人群,才会 缺乏短链脂肪酸(无法从食材中直接获取)
因为[植物性食材]里,
可供人体[直接吸收]的短链脂肪酸,太少太少

正因为吃植物的人,直接吸收不到,
才需要利用菌群[间接吸收]

施宏建:
↑直接、间接

施宏建:
当今社会,如果人人都以脂为食,
就算把地球上的生物都吃绝种了,
也无法养活现有的六七十亿人。
聪明人,才能吃脂肪。
笨一些的人,只能去吃素。

子平丹:
饱和脂肪能溶解很多营养元素吧,而且容易吸收。

施宏建:
比如 火锅。
味道最丰富的火锅,是牛油火锅。
就靠牛油里大量的饱和脂肪,来承载丰富的营养物质。

施宏建:
http://www.gov.cn/zhengce/2019-10/14/content_5439410.htm

施宏建:
中国人口占世界的近1/5,粮食产量约占世界的1/4。

施宏建:
2018年,
油料、猪牛羊肉、水产品、牛奶、蔬菜和水果的人均占有量分别为
24.7公斤、46.8公斤、46.4公斤、22.1公斤、505.1公斤和184.4公斤,
比1996年
分别增加6.5公斤、16.6公斤、19.5公斤、17公斤、257.7公斤和117.7公斤,
分别增长35.7%、55%、72.5%、333.3%、104.2%和176.5%。

施宏建:
↑在22年内,全国范围,
奶制品的摄入,增加的最多。
水果的摄入,增加的次之。
蔬菜的摄入,增加的第三。

施宏建:
(癌症高发、肥胖剧增、慢性病增多,也许不是巧合)

未语丶有声:
是否有按省来看的数据

施宏建:
据国家卫生健康委监测数据显示,
中国居民 平均 每标准人
日能量摄入量2172千卡,
蛋白质65克,
脂肪80克,
碳水化合物301克。

杨不会:
其实我在上大学之前,在食堂里没吃过肉

子平丹:
高脂高淀粉,应该是有问题的

施宏建:
主要是[平均]那个词
可能你负责吃301g的碳水
别人负责吃65g的蛋白质,
把平均数给提上去了

子平丹:
小麦的产量提高40%多,

施宏建:
小麦是最毒的

子平丹:
这个也是各种慢性病的来源

施宏建:
自然的野生小麦,DNA是天然的双螺旋,二倍体。
小麦的个头也是小小的。

施宏建:
咱们现在吃的小麦,都是基因混合的六倍体。
里面混杂了3个物种的基因……

子平丹:
我最近还在纠结纯肉的唾液酸和长链脂肪酸导致脂多糖的问题,以前群里有没有讨论过这个问题。

星见:
脂多糖已经说清楚了呀

子平丹:
如果dha是必须品,那这个问题的解也许是吃鱼补充脂肪,吃膳食纤维避免脂多糖,吃mct补充中链脂肪

星见:
降低细菌总量的问题

施宏建:
ne5gc和脂多糖,我个人已经跟很多人在不同的渠道讨论过了。
已经形成了结论。
最终结论是:
1、纯肉食,高脂肪生酮,无碍。脂多糖和neu5gc都可以忽略不计。

2、如果非要吃植物性的碳水,只能低脂纯素食。
但是,纯植物饮食的某些缺陷,无解。
所以,此路不通。

施宏建:
就是尽量降低肠道细菌总量

子平丹:
但是有资料显示生酮并不能降低肠道菌群,反而增加了革兰氏阴性菌群

施宏建:
大量植物性碳水→增加肠道菌群的 种类+总量

大量植物性碳水+大量脂肪→导致菌群大规模的死亡

施宏建:
你看的资料,
是增加了革兰氏阴性菌的[比例],
还是增加了[绝对数量]?
还是,仅仅通过粪便观察,统计了粪便里排出的[革兰氏阴性菌的尸体数量]?

施宏建:
@子平丹 是上述哪一个?
不同的结论,代表的可是不同的生态学意义

子平丹:
搜索确认一下

施宏建:
并且,阴性菌,阳性菌,只是一个宽泛的概念。
类似于,
公猪、母猪之类的概念。

养猪场a,1只公猪,10只母猪
养猪场b,10只公猪,100只母猪。
养猪场c,10只公猪,10只母猪。
这能说明什么问题?

施宏建:
如果把公猪、母猪,均匀的分成10个不同的品种。

施宏建:
公猪的丰度,肯定是a最低,bc都高。
但是猪的总量,是b最高。

施宏建:
如果一个养猪场,一开始是a,养着养着,变成了b。
是丰度增加,总量也增加。

施宏建:
突然某天开始杀猪了
从b的情况,杀到了c的情况。
那么,母猪从100到10,就有很多值得深究的问题了。
杀母猪,
到底是10个品种,每个均匀的杀了9只?
还是,杀灭了9个品种,只留下了1个品种的10只?
还是,杀绝了8种,只留下了2种共10只?

施宏建:
拿养猪场的事情,来当例子,
可能在学术上,不是很严谨。
但是,在道理上,有些相似性。
很多研究肠道菌群的人,
看碎片化的文献,看的热闹,
只感觉各种矛盾,各种复杂。
但是,关于肠道菌群的系统化的问题呢?
连想都没想过……

杨不会:
很多老人说现在病变多了

杨不会:
之前没有那么多病

杨不会:
粮食产量极速增加,一方面是化肥农药,一方面就是新品种的种子

施宏建:
看我国的医学文献,1980-2000年之间,
主要的医学问题,都是
寄生虫、细菌感染、物理性的肢体损伤、营养不良
↑外部因素居多,内部因素极少

施宏建:
2010-2020年,
医学文献,是内部因素极速增长

2020年8月24日
子平丹:
https://www.ncbi.nlm.nih.gov/pmc/articles/PMC6678592/

子平丹:
这篇文章有几个观点,VLCKD 的双相效应: 首先是细菌的丰富度和多样性急剧下降,但是,12周后,细菌浓度开始恢复到基线水平,23-24周后,细菌浓度显著高于基线水平。
在生酮饮食中保持肠道菌群健康的适当建议可能是使用前益生菌: 越来越多的证据证明它们的积极益处。
在 VLCKD 期间,我们建议使用植物蛋白(蔬菜蛋白) ,因为这些对健康肠道微生物群更有益。
减少欧米伽3和欧米伽6脂肪酸的比例(增加欧米伽3而减少欧米伽6) ;

子平丹:
对生酮导致的菌群变化没有定论,但不是减少这么简单

子平丹:
这是基因杂志的论文,不是简单测粪便

子平丹:
现在看来,实验的结论和我们群的讨论基本一致,只是在细节上,如果我用非红肉取代红肉,避免唾液酸问题不是更好嘛。长链脂肪酸问题目前看来无解,脂多糖要另外的思路

子平丹:
这个思路就是地中海饮食,木森以前写过,就是“法国悖论”所描述的法国餐了。

传统的法国人,他们会吃比较多的黄油和奶酪。

但与此同时,他们也吃蔬菜水果、黑巧克力和海鱼。

并且,他们还会用红酒来调味。

在这里,食物中的多酚、omega-3脂肪酸和可溶性纤维可能都是重要的。

事实上,许多的多酚类物质已被证明能对脂多糖起作用。

它们要么能直接降低血液脂多糖的水平,要么能减少脂多糖造成的炎症反应。

子平丹:
这个实际上是地中海饮食,用多酚抵消脂多糖的问题

子平丹:
高非红肉脂,低碳,补充多酚和膳食纤维,是不是更好的选择

施宏建:
「子平丹:[该消息类型暂不能展示]」


@子平丹 忙完一天的事情以后,没打游戏。专门把你发的这篇文献下载原文看了以下。你链接里的这篇(PMC6678592)我以前检索资料的适合,没看过。认真读了一遍。

施宏建:
读的时候,首先发现,这是一片综述性质的文献。
就是引用一大堆别的资料,来证明作者及其团队的观点。
影响因子,IF值只有3-4之间。
这篇文章,本身没有太大的作用,只是作为一个文献目录,将124篇文献的参考内容给串联起来。
最终,作者在文献末尾表达了自己的观点:
原文如下:

施宏建:
[图片]
施宏建:
将作者的意思翻译如下:
带回家的信息:
在VLCKD期间保持肠道健康的实用建议:
•介绍乳清和植物蛋白的使用
•减少动物蛋白的摄入;
•食用发酵食品和饮料(酸奶、水和牛奶、酸乳、泡菜、发酵蔬菜)
•适量益生元,特定的益生菌(如果需要的话);
•降低ω3与ω6脂肪酸的比例(增加ω- 3,同时减少ω-6);
•引入不饱和脂肪酸的准确的数量和质量;
•避免人工甜味剂(甜菊?)和加工食品;
•如果需要测试你的微生物(16 s rRNA的分析来确定生物多样性和丰富性)。
必须确认发酵食品、饮料和蛋白质在维持足够的酮血症的同时,不应(显著地)改变血糖和胰岛素血症。我们需要记住的是,VLCKD诱导的修饰菌群组成,对饮食本身的活性起着关键作用。

施宏建:
↑从上述内容可以看出,整篇文献,作者只想表达这些。

施宏建:
而你这段话,提到的VLCKD的双相效应,则是主要来自文献种引用的第52篇参考文献。

施宏建:
[图片]
施宏建:
对这篇文献的引用,作者还在原文中列表描述了一下。如下图

施宏建:
[图片]
施宏建:
图上以红色框选住的内容,就是描述了那篇肠道菌群的双相效应的文献。
比较巧的是,这篇编号为52的参考文献,我以前恰好就读过。并且做了笔记。

施宏建:
专门下载了52号参考文献的原文。

施宏建:
52号参考文献,原本是为了治疗【多发性硬化】的病人做的对比分析。
多发性硬化,是我在过去6年至今一致关注的一类疾病,在犬科动物身上也有,我也一直在探索这个病的治疗方法。

施宏建:
先说一下我个人对这篇对比实验的文献解读:
首先,这依然是一篇通过【粪便】去检测【结肠菌群】的文献。
注意,粪便、结肠,是重点。

施宏建:
而实验中提到的 细菌FISH探针技术,全称是:
荧光原位杂交技术(Fl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FISH)。
这个百度百科就能搜到。
这个检测,在我国科研服务领域,800块钱就能做找专门的机构给你做一套。

施宏建:
这个技术的特点,主要是成本低,效率高。
目前在火腿肠、水饺的细菌检测,都能低成本的用上。
一些水污染、土壤菌落分析等等,都能用上。

施宏建:
上面的话题,可能说跑题了。
我想表达的是:
这个发表在基因杂志上的论文,用的FISH技术虽然跟基因有关。但是,实际上,检测的依然是粪便……
依然是靠分析粪便,来倒推体内的菌群情况。
而且,原文还重点强调,是【结肠】菌群。

施宏建:
对于生酮导致的菌群变化,虽然没有【指南】【专家共识】一类的定论,但是,很多文献,已经把菌群变化的特征,表述的很明确了。
专业搞菌群研究的国内专家,更多的是关注肠道菌群的系统性问题。比如:肠道菌群的微生态、肠道菌群的稳态

沈佳毅:
生酮菌群变化的主要特征,是什么?

施宏建:
在生态学中,有一个【演替】的概念。也可以按照【生态演替】去检索。
理解 生态演替理论 以后,就比较容易理解,为什么严格生酮的菌群,会出现先降低,后恢复的状态了。

沈佳毅:
我一直害怕严格生酮,让自己的肠道不够robust。保持弱生酮的状态,是为了最大限度活得生酮的优势,而且能稍微摄入健康的碳水

施宏建:
以前我就在不同的群里提过,
生酮后的肠道菌群,14-21天左右达到一个新的形态.需要严格饮食21天才能彻底调整好菌群。(一般在11天左右,就开始形成大致可用的肠道新稳态了)

施宏建:
↑这个新稳态,是菌群多样性降低、丰度降低的稳态。
通俗的说,就是菌群种类变少,菌类的总数量变少。
就像地球上的国家、王朝更替,都要大规模战争,大规模死人一样。

施宏建:
死了很多人(菌类)以后,建国成功(稳态),然后就是逐渐增强国力,迎来繁荣盛世,具体表现,就是人口总数越来越多(丰度增加),不同的人口种类越来越多(多样性增加)。

施宏建:
从 高碳水 切换到 高脂肪(生酮),肠道菌群,就得进行一次 生态演替(王朝更迭)。
而这个生态演替的速度快慢,是与饮食方案、执行是否严格有关的。
执行的好(植物性碳水为0),
1个月(4周),
肠道菌群就能完成更替,快速适应生酮,开始重新繁荣,重新开始增长。
执行的差(植物碳水吃到30-50g),
3个月(12周),
肠道菌群才能完成更替,慢慢适应生酮,重新开始繁荣。
↑这也是我在私聊里跟一些比较喜欢运动的人说过,如果要在生酮的情况下运动、增肌,需要1-3个月的适应期。

施宏建:
最惨的那些没有正确生酮的人。
打着低碳的旗号,或多或少的摄入植物性碳水,导致肠道菌群,一直无法稳定下来。

施宏建:
顺便提供一个原文截图

施宏建:
[图片]
施宏建:
粪便微生物组

施宏建:
[图片]
施宏建:
实验设计,设计成了【粪便样本】,采集于【基线】【第2周】【第12周】【6个月后】23-25周来采集。

子平丹:
我也是粗略看了看,也有从小白鼠体内直接检测的引用。毕竟直接从人体内取样检测难度比较大。就算是粪便检测吧,菌群先少后丰富的波动应该也是客观的。但是按照现在完全零碳水的方法,我只查到了少量介绍性的文章,也是好坏都有。目前倾向于必须高脂,脂肪占80%,而且还有适用人群

子平丹:
最不确定的还是红肉对直肠的影响,而不吃动物内脏是很难达到这个脂肪要求的(其他营养元素也需要通过内脏弥补)。

子平丹:
对上班族,我感到很难达到这个标准,外食很难避免碳水影响。可以考虑地中海饮食,并且回避哺乳动物肉和内脏,用鱼,碳水,补剂来避免唾液酸和脂多糖的问题。

施宏建:
任何一种饮食的剧变,
包括 腹泻、抗生素、
都是先减少,后增多。
只不过,周期不一样。
腹泻的减少再增多,这个过程最快
抗生素吃太猛了,最长甚至1年都恢复不过来

施宏建:
[图片]
施宏建:
↑肠道菌群的变化过程,跟这个图片类似。
一次腹泻/剧烈改变饮食以后,
就从最左边开始,逐渐往右边演替

未语丶有声:
http://mp.weixin.qq.com/s?__biz=MzA5MjM4MTM3OA==&mid=2651766986&idx=1&sn=b414a5858ecdcdb3987b7a97445f6c2a&chksm=8b946967bce3e0710c8bc229c079613308b639fa50fd3d248fc5e8838c91d20d5b035cdea96a&mpshare=1&scene=1&srcid=08245oLivxfYoayGlKnTdjfU&sharer_sharetime=1598259087583&sharer_shareid=2664ec09203fa4fc2fab60e4c86323c8#rd

施宏建:
自己家里做 干式熟成,根本做不好。
用冰箱冷藏室,连3-5天都抗不过去,肉的表明就会发黑、发霉

施宏建:
熟成3周以上的牛肉,倒是真好吃。
奶香、果香,特别足。
吃起来比 和牛 还棒

施宏建:
跟纯肉饮食最搭的植物性碳水,是水果,中低果糖的水果,高钾的水果。

施宏建:
↑只是怎么搭配,怎么吃的问题。
这里面,有讲究

一直都在狂奔:
饭后吃了十几个龙眼(爸妈买的),一个苹果(好友寄来的),已经昏昏欲睡了[尷尬]

子平丹:
很好奇你们纯肉的同志,是怎么吃饭和拒绝这么多花花绿绿水果蔬菜的。要知道一旦摄入膳食纤维,菌群就要变化了。

一直都在狂奔:
抓大放小,习惯就好了。不过这个夏天我倒是借测试的名义放飞了一下,吃了不少冰淇淋雪糕之类的。水果偶尔吃些,蔬菜基本上不吃了,费牙占肚子容易胀气,很容易取舍

未语丶有声:
基本不吃菜。只吃藻和少量蘑菇

子平丹:
外食办?工作餐呢?也许这里的大部分同志都已经财务自由了,真羡慕😍

一直都在狂奔:
没有工作餐,很少外食。一日一餐,晚上回家自己做饭。懒得做饭就再饿一顿。

2020年8月26日
施宏建:
血酮的测量,也是早上刚睡醒的时候测,最准

施宏建:
其他时间测,都会收到肢体活动、能量消耗的影响

钱:
施大 日常纯肉饮食 钾钠比靠什么保持平衡呢 因为看见补钾多用绿叶蔬菜

施宏建:
@钱 最好的,是靠海产品来确保钾钠比例。
海鲜里天然的比例,直接吃,就很合适 不用另外加盐

施宏建:
无法经常吃海鲜,就得靠 低钠盐+瘦肉 来推高钾的含量

钱:
收到 谢谢施大 我最近情绪比较低落 不知道是不是长期细节不到位 想去查查微量元素什么的

沈佳毅:
牛油果每天吃半个,钾量也很多

施宏建:
钾离子,大多都存储在细胞内液。
生食直接吃,钾是全部吸收,不会流失。

如果 解冻、烹饪、水煮,细胞内的钾离子,就很容易被释放出来,融入水中,特别容易流失。

施宏建:
肉类生食、
蔬菜生食,
之所以可以使人的精力变得更旺盛,
其中就有一部分钾的因素。
生食,最大化的避免了钾的流失。
绝大多数人,都是缺钾的

施宏建:
现杀现吃的羊肉,
为什么比冷冻的羊肉更好?
↑也可以从钾的流失方面去解答

沈佳毅:
氯化钾是精制的化合物,吃多了身体会不耐受吧。但我估计低钠盐里面的量,没事

施宏建:
目前的人体,氯太多……

未语丶有声:
我看老虎以前说,饭前饭后别喝水,会冲淡胃酸。感觉这是过去老年人的说法。

施宏建:
自来水里的氯,盐里的氯……

沈佳毅:
那低钠盐里面添加的是氯化钾

施宏建:
从消化吸收的角度来看,
喝水反而有利于消化(食物的浸泡、混合)

沈佳毅:
如果吃了太多肉,我会喝水

施宏建:
而且,水在肠道的吸收,和 胃酸、胰液、肠液的吸收,机理都不太一样

施宏建:
喝水好不好,关键在于[单位时间内的摄入量]

未语丶有声:
从个人的体验来说,吃饭的时候真的想喝几口水,更舒服。听从身体的感受是不是正确的

施宏建:
如果10分钟内,只喝200-300ml的水,这时候吃肉,还是挺舒服的

施宏建:
如果10分钟内喝掉2500ml的水。
别说消化了,喝水就能喝打嗝。
一打嗝,胃酸也许都能溢出到嗓子眼

陈宇:
[图片]
陈宇:
这个数据能否看出问题 请教下大佬

施宏建:
空腹血糖偏高,存在胰岛素抵抗,糖耐量受损

施宏建:
甘油三酯极高,
高密度脂蛋白却极低,
存在脂代谢异常。

施宏建:
这两类异常,在胖子,尤其肚子比较大的胖子身上很常见

Natalie💊:
脂代谢异常除了断食和生酮还有什么方式可以改善吗?比如营养素

施宏建:
@Natalie☔️
短期改善,营养素可以。
类似于 功能医学→吃大剂量补剂 的那一套
↑停了补剂就立刻打回原形,甚至更差
长期改善,单补营养素不够,还得改变生活方式,系统性的改变

2020年8月28~31日
施宏建:
肠道菌群接近万能。

单纯只吃水果,其他什么都不吃的人,
肠道里竟然能产生 将氮气转化为含氮(氨)化合物,进而进一步合成为人体必须氨基酸的菌类

施宏建:
还有石油加工、农药生产过程当中产生的各种环境污染,
含氮杂环化合物,是非常严重的污染物。
具有严重的致癌作用。
这类东西,在自然界是很难被大自然分解的。
但是,在反刍动物或者人体的肠道内,某些菌群(金氏菌属和芽孢杆菌),却可以将这类有害物质降解变得无害……

施宏建:
乙烯,是生产塑料的必须成分 。
肠道菌群,除了可以降解塑料以外。
有些菌群的代谢,甚至还能分泌出天然的[乙烯]……
通俗的说,菌群甚至可以用来生产塑料……

施宏建:
对于一些便秘的人来说,
肠道里的[甲烷]含量是非常关键的。
肠道内的产甲烷的菌群,
4份氢+1份氨=1份甲烷

施宏建:
经常腹泻的人,
需要减少氢气,增加氨氮。
经常便秘的人,
需要增加氢气,减少氨氮。

未语丶有声:
易大这个建议,有没有考虑到健康呢?

施宏建:
以年为单位的生酮,
早上空腹血糖升高,也得分饮食流派

施宏建:
英文互联网上,老外生酮,也是稀里糊涂的一大堆。
大多数老外生酮,也是跟国内的啥都不懂网民一样,
超过70%的人,是跟网红学生酮。
跟网红学的,很多都是大量吃植物+喝椰子油 的生酮方式

施宏建:
易楚截图里说生酮超过5年以上,早晨空腹血糖超标的案例,我搜了一下关键词,没找到。
倒是一些生酮2-4年,早上血糖+血酮双高的案例,找到一些。
但是这种生酮2-4年的血糖高,也没有高到超过GLU超过6的程度。

施宏建:
大多数长期生酮的人,
早上 空腹血糖+空腹血酮 的能量总和,在6-7之间
比如,
早上空腹血糖4,
早上空腹血酮2.5
能量总和是6.5
或者
空腹血糖3.5
空腹血酮3.5
能量总和是7

施宏建:
如果空腹血糖在5.5以上,
早晨空腹血酮就很难超过0.5

施宏建:
只有极少数情况,
比如 纯肉食、牛羊肉之类的饱和脂肪吃的比较多的人,
在多年生酮以后,
才有可能达到能量综合7-8的情况。
比如,
血糖5
血酮3
血糖与血酮 双高,
能量总和达到8的情况

施宏建:
长期生酮,
早晨刚睡醒时的空腹血糖(GLU)达到5以上时,
有害吗?
不见得。
睡醒测量完指标以后,起来活动活动,走走路,散散步,血糖指标就又降下去了……

施宏建:
医学上,
如果要评判一个人的血糖水平、胰岛素功能是否正常,
不是只盯着早上刚睡醒的那一瞬间看的。
在医学诊断的时候,还得全天随机,多次抽查……

杨不会:
原来如此,生酮之前会暴食坚果

陈宇:
暴食坚果,最主要的原因是大脑没有得到满足,或者营养不够,需要坚果来补充。

杨不会:
那段时间是刷脂期,营养肯定不够[Emm]

陈宇:
最近再看一遍 植酸 凝集素 植物凝血素 谷蛋白 什么的

陈宇:
[图片]
陈宇:
从这两个验血测试开始,空腹血糖与空腹胰岛素水平。它们的乘积定义了所谓的HOMA-IR指数。这大概是除了餐后血糖曲线以外最靠谱的胰岛素抵抗水平测试了。

陈宇:
我普遍发现 带女性生酮 大概率她们总想念一个东西 水果

陈宇:
这是为什么? 生理期前后胆固醇没摄入够? 矿物质不够?

施宏建:
0、看广告或者看别人吃的视觉信息对大脑潜意识的引诱
1、长期吃水果,形成了习惯,短时间不适宜。
2、短时间内减脂太快,脂肪细胞快速干瘪带来空虚感。
3、体内的糖原储备恢复速度太慢,运动后会明显变强
4、没睡好、没晒好、
5、肠道菌群方面的糖瘾没断

施宏建:
对水果的欲望,内脏脂肪越高的人群,越难自控

施宏建:
比如有些四肢和脸蛋不胖,唯独小腹肥胖的女孩子。
特别喜欢吃水果,
肚子大的睡觉都打呼噜的那种,
就有一定的概率有轻度脂肪肝。

杨不会:
今天听到的一个分享,大家可以当做副业赚钱,目测还算靠谱

施宏建:
百家的主流做法,是蹭热点。蹭百度热搜上的热点。
3天内的热点最佳,
7天内的热点都有效。

聊天记录里的"关振华",只是简单介绍了9种变现形式。
核心的内容:
怎么蹭热点(靠行业敏感度)
怎么叠加关键词(靠seo的关键词技巧)
怎么在30-60分钟内快速成文(文章结构模板+语音转文字+人工校对整理)
核心都没讲。

杨不会:
嗯,他连算法都没讲

施宏建:
↑上述3项核心内容,估计要给关振华付费才能知道

杨不会:
是的

施宏建:
算法强大的,是头条。

以 关键词标签 为基础,不断叠加权重的算法。

要做头条,得以标签为核心。

施宏建:
目前b站也是标签为核心

施宏建:
b站更准确的说,是
分区权重+标签权重+up主账号权重

陈宇:
施老铁 酒精是一种溶剂破坏细胞结构

陈宇:
让肝脏无法代谢脂肪

陈宇:
那还能有配方能喝酒缓解这个问题?

施宏建:
@cc.陈宇 .yy
酒精的[溶剂]属性,是一个物理属性。
物理性的破坏,只能阻挡、阻隔、不可逆。
比如,用刀扎纸片,只要扎穿了,就是真的坏了

施宏建:
↑物理方面,是单纯的只论[酒精→乙醇]这个东西属性。
单指 乙醇,不含其他

施宏建:
而营养学、代谢方面的[解酒效果],
指的是
乙醇→乙醛→乙酸→水+二氧化碳
这样一个[生化代谢过程]。
↑代谢过程,是可以加速的。

施宏建:
酒精对细胞的物理伤害,
类似于:
火烧起来,会不会烫伤人?

酒精的醉酒效果能不能解?
类似于:
火开的太大了,能不能把火关小一点?

↑二者完全是两码事

陈宇:
只能加快解酒 但是伤害了细胞就是伤害了

施宏建:
酒精对细胞的物理伤害,主要是体现在[吸收之前]
营养对酒精的代谢强化,主要是体现在[吸收之后]

陈宇:
以前看的 生酮如果喝酒就选高酒精度数的

陈宇:
看来这样伤害更大

未语丶有声:
之前大家聊过钛材料的水杯和锅?

未语丶有声:
值得入手吗

lf(耶溪小築)Jedi:
钛锅,太容易粘锅了

施宏建:
钛锅得提前高温烤一通,给表面镀一层薄膜(钛自带的氧化膜),这样才不会太粘

未语丶有声:
据说,世界著名男高音歌唱家帕瓦罗蒂的饭量大得惊人——每顿饭要吃14个鸡腿和若干斤牛肉。因为他消和化的利用率太低,所以他得靠量来维持。最后,他是得胰腺癌去世的。

一直都在狂奔:
会不会本来胰腺功能就不好才导致的消化利用率低[發呆]

施宏建:
↑这才是正确的逻辑

施宏建:
胰腺是负责分泌胰液的,
胰液里有大量的淀粉酶、蛋白水解酶、脂肪酶。

胰腺好,消化率才高,才能吸收的好。

胰腺不好,消化出问题,营养就很难高效率吸收。比如患上胰腺癌的"乔布斯",最后因为营养问题瘦的很厉害

沈佳毅:
乔布斯拒绝化疗,而且又通过素食,想逆转病情

沈佳毅:
他是素食主义者吧

子平丹:
咱们群真能完全杜绝碳水避免红肉带来的唾液酸抗体问题?我看到星球里有人说半年没吃碳水吃了红肉也过敏。

子平丹:
我想很难做到,绿叶蔬菜之类的是不是也算碳水

子平丹:
有膳食纤维嘛

施宏建:
@子平丹
半年没吃碳水,也没吃红肉,他是吃什么去了?
单纯的吃了半年的白肉吗?

施宏建:
一个原本每天跑10km无压力的人,
因为工作原因,连续1年没再锻炼。
一年后,
突然有一天被人逼着跑了10km,因为缺乏锻炼,跑的喘不上气,甚至直接开始呕吐了。
↑这时候,能说跑步有害吗?
这跟半年没吃碳水,再突然吃红肉出现过敏,像不像?

子平丹:
@aa.施生.00 也是哈

子平丹:
光吃肉不行,必须高脂和内脏

未语丶有声:
牛肉的部位比品种、产地更重要

施宏建:
理解反了……
牛的品种、产地,
指的是牛的[整体营养差异]
牛肉的具体部位,
指的是[局部营养差异]

做选择时:
整体>局部,整体优先

施宏建:
牛的品种、产地,更重要。
在品种和产地一致的情况下,再考虑部位的问题。

记于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