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群聊记录2020年07月

2020年7月4~5日
施宏建:
维生素k,
能够直接抑制脂多糖带来的炎症反应。
以此特点,能够极大的减轻克罗恩病,溃疡性结肠炎、肠易激等疾病症状。
同时,维生素k具有耐高温的特点,可以蒸煮烹饪而不流失(保存在脂肪里),但是,怕油炸(油炸温度过高)。

施宏建:
天然的维生素k的来源,有2个渠道:
1.微生物发酵
体内肠道菌群发酵生产。
体外蔬菜、肉类发酵生产。
2、直接吃鱼类
鱼类脂肪中含有最多的天然维生素k(喝鱼汤也有效)

施宏建:
维生素k在摄入以后的吸收环节,需要以 低密度脂蛋白(LDL) 来运输。
当摄入的维生素k比较充裕时,LDL指标会上升(属于正常现象)
素食者长期缺乏维生素k,在凝血功能变差的同时,LDL指标也会降低(从维生素k的这一视角来看,LDL太低也不是好事)

未语丶有声:
我妈体检报告里LDL偏高

未语丶有声:
总胆固醇和HDL也高

施宏建:
再结合体内 铜、铁、锌、硒缺乏,会导致 LDL 快速报废,变成VLDL。
以后体检查血脂,建议额外多查一项VLDL

施宏建:
目前各种研究表明,过多的VLDL才是真正有害的。表示体内各种矿物质营养极度缺乏(代谢功能较差)

施宏建:
@dd.未语.aa
甘油三酯TG /DHL <0.8 就ok
LDL/DHL <2.5 就ok

施宏建:
翻阅的文献越多(尤其是最近十年内的文献),
越觉得,目前现有的体检指标(正常范围)存在问题。

施宏建:
科学就是一个不断推翻、重建的更新过程

Newton:
日本的数据,鸡皮的维生素K含量高达110ug/100g,是蛋黄的4倍。

施宏建:
美国的数据,各种香料里面,维生素k更多。
比如 罗勒、百里香(茴香),高达500-1000ug的量级

施宏建:
包括 纯天然的野生蜂蜜,也是巨大的维生素k来源。
(人工合成的糖浆蜂蜜无效)

施宏建:
↑从维生素k的角度来看,难怪会喜欢放香料。

施宏建:
包括自然发酵的肉肠、腊肉之类的,维生素k的含量也巨多(生的发酵肉,切片,吃起来非常美味)

Newton:
可能是我过于印象流了,我记得植物来源的几乎都是K1,发酵产生的都是MK7

Newton:
只知道K1、K3会在肝脏中转化为K2,MK7可以转化为4,但具体机制和转化率不清楚

Newton:
肠胃(这个说法居然还包括胃)菌群也能合成K2,好奇这个反应的反应物和其他生成物是什么

未语丶有声:
这些研究典型的那种方式。为什么非得是咖啡-高血压呢?为何不是咖啡-其他病

施宏建:
因为资金来源,利益相关……

未语丶有声:
似乎没有交代谁赞助的研究

施宏建:
我国科研资金,有专门的国家拨款。

施宏建:
国外的科研资金,主要来自商业集团

施宏建:
各国的科学研究,更像是打游戏、做任务。

施宏建:
按照雇主要求,任务顺利完成了,就发布出来。
各种实验结果,跟雇主期望的相反的,就当没研究过

未语丶有声:
哈哈是的

杨不会:
还有啥不受资本控制

杨不会:
我就记得一个关于大麻研究的论文,公开免费下载的版本,把危害删了

杨不会:
两种路径,哪种更接近真理一些?

一直都在狂奔:
不要管路径,看方法,看原理。

未语丶有声:
我同学,即将上市的公司的合伙人之一,助眠产品

旧时光:
这个是智商税么

杨不会:
感觉做不了5年就得破产

施宏建:
核心技术:磁疗
广告宣传:35g重量,丹麦进口[布艺],ABS材质……
总结:
忽悠型产品,
土老板做出来收税的……

2018年,我还给成都的4位土老板提供过商业咨询服务。
其中有一位,就打算做类似的产品……

施宏建:
↑上述4位老板是合伙做,
开在 成都环球中心 楼市,
光装修费就花了200w+

最终,只撑了一年左右(可能还没满1年)

施宏建:
磁场对睡眠的影响,
如果是以 别墅 为单位,
以[磁场屏蔽]这个方向来做,
倒是对睡眠有明显的正面效果。

其余的一切磁场影响,几乎都是负面影响。(参考潜艇、电站、核电站等地的工作人员睡眠质量调查报告)

杨不会:
装修就算了

杨不会:
如果创业要投很多钱在实体上(比如租房子买设备买原材料),我觉得如果拿不到投资人的钱就别干了

施宏建:
成本控制,是很多创业者必交的学费。
无论如何都避不开的。

施宏建:
说几条关于近视的知识:
1、经过紫外光照射实验发现,紫外线照射可以减少眼轴增长导致的近视。(多晒太阳可以有效的改善近视)
2、长期处于暗光环境下的雏鸡、豚鼠,角膜曲率变平,前房更深,晶状体更薄,使屈光状态趋于远视。
但是,玻璃体腔变得更深,眼轴更长,屈光状态趋于近视。
同时与强光相比,暗光下多巴胺释放减少,多巴胺控制眼轴拉长的作用减弱,最终总的屈光状态表现为近视。(玩手机、工作时,一定要把灯开的足够亮)
3、近视人群的血清多巴胺含量,明显低于视力正常的人群(通过饮食、营养补剂的方式增加体内多巴胺,也许能改善近视)
4、褪黑素对调节巩膜纤维和软骨层生长和重构的作用,能调节眼球轴性延长,使眼球趋向于近视。(长期感觉犯困,但强忍着不睡,可能更容易近视)
5、多巴胺和褪黑素呈拮抗关系,强光能通过增加多巴胺、抑制褪黑素,并通过其通路来抑制眼球近视(尽量使用强度足够的强光,推荐全光谱、仿太阳光的灯具)
6、随着光照度的下降,眼的视觉分辨率下降,调节误差大。近距离工作时,调节误差会在一定程度上导致近视加深(还是要在足够亮的灯光下用眼)
7、维生素D可通过抗眼内某些结构同细胞的增殖控制眼轴延长,同时还可影响视黄酸同其受体结合,抑制视黄酸的作用,进一步调控巩膜重塑,延缓眼轴延长。体内活性维生素D浓度越高的人群,眼轴趋向于越短(眼轴越长,近视越严重)

2020年7月08~09日
施宏建:
刚刚偶然的从 数学、编程、结构 的角度,理清了DIKW金字塔(模型)

施宏建:
数据(Data):
a、b、c、x、y、z

信息(Information):
a+b

知识(Knowledge):
a+b=c
a+x>c

智慧(Wisdom):
如果y存在,则 x。
其中,x=c+d

如果y不存在,则z,
其中,z=e+f

施宏建:
[图片]

施宏建:
端粒的长短,主要是跟DNA复制次数有关。
而DNA的复制,跟各种细胞(细胞器)、各种蛋白(酶)的生产有关。
每一次生产上述几种东西,都会复制一次DNA,
每一次DNA复制,都会导致端粒缩短。
上述内容生产的越多,代表着人体的【合成代谢】越强大。
所以,简单的概括,就是【合成代谢越强,端粒缩短越快】

施宏建:
各种情绪变化、不管是正面情绪,还是负面情绪,都会导致人体激素的极大变化。
而各种激素的分泌,
需要以各种氨基酸为基础,通过各种蛋白质、各种酶的参与,才能生产出来。

不管你是正面情绪,还是负面情绪,都会加大端粒的缩短速度。
↑这也是为什么,生活中、历史中,经常有些高龄老人,经历 大喜、大悲、都会导致加速死亡。

施宏建:
古代追求长寿、长生的人,虽然不懂科学知识,不懂什么是细胞、什么是端粒。但是,他们通过N年的观察,得出个模糊的结论:
激烈的情绪变化,不管是什么情绪,都会加速死亡。
只有保持心态平和,无喜无悲,才能活的更久。

施宏建:
只说 端粒的缩短(消耗),不够全面。再说说端粒的延长。

Atiwaly湉Ode:
无喜无悲,活的更久!特别好!正应了古人说的:怒伤肝,喜伤心,平和的情绪才会延缓衰老

施宏建:
端粒的延长有几种机制。癌细胞延长端粒的机制,对大多都是人来说,没啥用。
而正常人想要延长端粒,需要一个叫做 Telomerase 的东西。俗称 端粒酶。也叫 端粒修复酶 。
专业的叫法,叫做 端粒末端转移酶

施宏建:
酶的效果好不好,是要看酶的活性怎么样。
而端粒酶,在大多数情况下,活性都是被抑制的。
只有在 造血细胞、干细胞、升值细胞 之类的地方,端粒酶才一直有活性

施宏建:
在其他地方,端粒酶都是被抑制的。
只有需要用到它的时候,它的活性才会被激活、提高

Atiwaly湉Ode:
增加酶的活性,是重点

Atiwaly湉Ode:
@aa.施生.00 那平日里怎样的生活方式可以尽可能提高端粒酶的活性呢?从生活方式和饮食方面需要注意些什么呢?

施宏建:
能增加端粒酶的活性的成分有:
1、二氧化碳
在有充足的 镁 存在的前提下,二氧化碳可以刺激性的提高端粒酶的活性。
2、钾
3、镁(对端粒酶的活性提高效果是锰的2-3倍)
4、锰
5、氯化钠(盐),也可以提高端粒酶的活性

施宏建:
其他的,还有一大堆能[激活]端粒酶的成分。
比如,
16e6蛋白、38e6蛋白、e6AP蛋白。
二硫苏糖醇、表皮生长因子、雌激素、

施宏建:
↑上面这些用来 激活 的成分,只有参考价值。没有太大的实用价值。

Atiwaly湉Ode:
对于曾经长期吃素的人来说,深刻体会到雌激素对人的好处

未语丶有声:
施大说的高级生酮是“调酶”。端粒酶也是其中之一?

施宏建:
内源性合成的、稳定的雌激素,才有用。
外源性补充雌激素,只适合那些天生基因缺陷的特殊人群。

施宏建:
是的,仅仅是其中之一。

正确生酮以后,
也可以提高"表皮生长因子"的基因表达。
表皮生长因子,堪称万能。
具体可以百度搜索了解。

施宏建:
生酮的终极阶段,是调控各种酶。
而酶,是由蛋白质组成的。
而蛋白质的生产,则是由基因表达来决定的。
调控酶≈调控基因表达

只要把生酮研究到深处,
就是以饮食营养,在调控自己的基因状态。

看我朋友圈,
我去年就以这个思路,解决了基因问题带来的"地中海贫血"。
做出了一套方案给一个人用。
目前每个月反馈,效果良好。

施宏建:
可惜,只是个人的学习、思考、测试、验证。
不是学术领域的专业人士,没法发论文。
要不然,也算医学领域的黑科技了

沈佳毅:
把身体调整到原初的最佳状态,就能顺带把基因初始化错误问题也解决了

施宏建:
也不是解决。而是,绕过。

施宏建:
人体的各种代谢、调控机制,非常精密,非常完善。
一般每一个环节,都会有3种或者3种以上的调控方式。

沈佳毅:
调控甲基化,之后趋利避害

施宏建:
就像上海去北京一样。
地图上,能拼凑出2套方案来。
必须要经过 天津、淄博。
当这两个地方高速断掉以后,就没办法走到北京了吗?
只要有全国地图,完全可以规划出其他的路径,绕路去北京。

施宏建:
比如,还可以以 上海→南京→济南→保定→北京 的路线来达到目的

施宏建:
各种先天缺陷,各种后天基因突变,
都相当于,北京到上海,常用的1、2套方案里的关键站点出了问题。
只需要换个思路,避开即可

沈佳毅:
哦,改变不了,只能避开,看来甲基化这条路只能治疗表层的

施宏建:
人体的xx化特别多……
不仅仅只有甲基化

Atiwaly湉Ode:
人体的调控机制,太神奇了吧

沈佳毅:
XX化,就是开关的意思

未语丶有声:
今天我的教练就跟我在讨论这个事情,说跑出来的燃脂才能真正提高有氧配速,吃出来就不能,就好像端粒酶是内部产生内源性的才有用,从外部怎么调都效果很差

施宏建:
人体从 基因(DNA) 到 蛋白,
完整的过程,是
DNA→转录→RNA→翻译→蛋白。

DNA的转录,只是其中一个起始环节。
调控DNA甲基化,只是控制了一个开头(DNA转录为RNA)。
↑在这个环节,有一个 基因编辑(DNA编辑)的手段。

在DNA转录以后的下一步,还有 翻译 的环节(RNA→蛋白质)。
↑在这个环节,存在着 RNA编辑 的手段。
如果对这里感兴趣,还可以检索【密码子】这个词汇,很重要,需要非常专业的知识储备。

沈佳毅:
密码子有两道保险锁(强和弱),保证翻译到蛋白质的正确性

施宏建:
如果了解到[密码子]这个层次的知识。
就会发现,
AUG(甲硫氨酸/蛋氨酸)
GUG(缬氨酸)
UUG (亮氨酸)
AUA(异亮氨酸)
等等,
这些氨基酸都是人体必须的、
各种合成代谢当中,极度重要的成份

施宏建:
突然想起那个叫zyl的人,
没有深入学习,只看了自媒体文章,就说"蛋氨酸致癌",不能吃😂

施宏建:
↑如果没有足够的 蛋氨酸 作为原材料,
人体内无数的蛋白质合成,就无法顺畅的进行下去

沈佳毅:
在保证营养的情况下,就能最大限度利用关键的建材氨基酸

2020年7月11日
未语丶有声:
这样的检测感觉与基因检测有点像,检测后可以去改善和调节。但是如果在错误的营养指导下进行调节,恐怕会在错误的道路上越走越远。所以大概率是智商税?

施宏建:
细胞膜中的脂肪酸成份检测,
检测数据是个好东西,
能体现出过去90-180天内,吃的脂肪酸比例是否健康。
但是,xxx脂肪于xxx疾病正相关或者负相关,
结论却是有巨大的问题。

施宏建:
比如:
在大量摄入c18硬脂酸的情况下,
1、大量碳水+大量硬脂酸同时摄入,
会导致细胞膜里硬脂酸比例增高,
此时,会提高二型糖尿病的风险,呈现出正相关。
↑碳水是关键,问题在碳水

2、只摄入大量硬脂酸 不摄入碳水。
也会导致细胞膜里的硬脂酸比例升高。
但是,此时,不会导致二型糖尿病的风险升高,反而是风险降低。呈现出 负相关。
↑硬脂酸有益

施宏建:
↑上述内容,在pubmed里面,是有现成的证据的。
具体可以自己检索糖尿病相关的文献。

施宏建:
人体有2个规律:
1.吃啥就补啥
外源摄入大量c18脂肪酸,就会直接补充到细胞膜里面去。
外源大量摄入c22,c24,也会直接利用起来。
够用以后,多余的,用不完的脂肪酸,才会以去饱和、缩短/延长碳链的方式去变成其他有用的结构。
2、外源不足,才启动内源合成。
外源不足,包含数量、质量、比例这三个方面。
如果这三个方面都足,就会减少内源合成。

人体内的成分,内外有别。
基础元素,可以外源大量摄入,不会扰乱自身代谢调控。

各种激素,却只能靠自身合成,因为自身合成的激素,对代谢调控最准确。
(过多的摄入外源性的激素,会扰乱自身代谢)

Newton:
体内的硬脂酸多,是“果”,而不是“因”;“因”,是高碳水。

施宏建:
一份葡萄糖,在氧气充足的情况下,能产生30-38个atp
而atp在体内的生产,跟一种叫做 atp合酶 的活性有关。

这种酶的活性高,产生的atp就特别多。
这种酶的活性低,产生的atp就特别少。

↑睡不好(熬夜)、缺镁,缺维生素b,就会这种酶的活性变低。

施宏建:
一分葡萄糖,在无氧的情况下,进行糖酵解。
只能产生4个atp。
在生产这4个atp的过程中,还要额外消耗2个atp。
总的来说,
糖酵解,是一个很浪费葡萄糖的亏本买卖。
大量消耗葡萄糖(导致糖原储备减少),却只下来(4-2=2)2个atp净产出

施宏建:
↑然而,很多人,却利用糖酵解的这个坑爹之处,进行大量的无氧运动,用来减肥……

施宏建:
补充一点容易被误解的知识:

我们在说人体内的能量的时候,说的是ATP(三磷酸腺苷),只有这个东西,可以直接供能。

其他的,不管是葡萄糖,还是酮体,都只是供能物质。

而糖原、脂肪,都是储能物质。

施宏建:
打个比方:
ATP,就像咱们常用的电。
各种数码产品,能量都是电能。
↑可以直接使用

而葡萄糖、酮体,都像是 电池。
遥控器里的5号电池、
手机里是方块锂电池。
↑快速变成电,快速使用

而糖原、脂肪,
就像超大容量的充电宝、电动车上装的电瓶。
↑可以储存超多的电量,大多数情况下,主要是利用它[可大量存储]的特性

2020年7月12~15日
lf(耶溪小築)Jedi:
有时候重复犯错,是自己的下意识

施宏建:
多巴胺对神经系统的影响,
跟接近于训狗时的"条件反射"

施宏建:
仔细研究皮肤,很有意思。
好像可以搞出一个:
白天晒太阳获得各种好处,
晚上涂抹产品,防止皮肤变黑的方案
↑原理类似于面膜

未语丶有声:
正在为中午被狂晒而发愁呢……打算抹芦荟凝胶

施宏建:
人体内导致人体变黑的黑色素,有2种:
1、优黑素
主要表现为黑色、深棕色
2、浅黑素
主要表现为红色、黄色

这两种色素,都是由酪氨酸代谢而来,只是代谢的过程有差异。
理论上,可以调控肤色变化

沈佳毅:
我最近皮肤变成浅棕色了

施宏建:
除了酪氨酸控制黑色以外,
还有3种不同的营养,控制不同的颜色。
1、蝶呤
主要体现为 白色、黄色、橙色(偏白的浅肤色)
2、类胡萝卜素
主要体现为 黄色、橙红色、红色(红+黄的颜色)
3、血红蛋白
主要体现为 红色、粉色
(嘴唇、口腔、内脏的红粉色)

沈佳毅:
说起皮肤,我在地铁上遇到过一个妹子,他的皮肤薄如蝉翼,简直是透明的,皮肤下面的血管清晰可见

施宏建:
氢醌
维生素c磷酸镁

这两样东西,对抑制黑色素的形成,益处极大。
尤其的后者,接近万能……

施宏建:
后者能把已经形成的黑色素,给还原成没有颜色的色素……
相当于,
把晒黑的皮肤,颜色给擦洗冲淡……

施宏建:
↑后者在很多效果极佳、卖的极贵的女性护肤品里有添加

未语丶有声:
不易氧化

施宏建:
对,还附带胶原蛋白的形成……
对女性来说,简直是逆龄神器……

施宏建:
关于叶酸的基因差异,
有个很有趣的现象:
不同的地域(城市),不同的饮食习惯,不同的民族(汉族、布依族),
都能导致不同的基因差异

施宏建:
山西等以面食为主的城市,
叶酸代谢相关的基因,风险明显比 台州 的人群高

施宏建:
布依族,以小麦、玉米、水稻、以及其他植物性食材为主食的民族,
叶酸代谢相关的基因风险,远远高于同地区(贵州)的汉族人群(单纯的饮食习惯差异、遗传差异)

Newton:
晋语区吃海鲜、吃动物少。

施宏建:
关于叶酸缺乏导致的新生儿相关疾病发病率,也基本呈现出一个规律:
南方沿海发病率低
北方内陆发病率高

施宏建:
结合上述资料来看,
能够有效提升叶酸代谢相关的基因表达的营养成分:
铁、镁、锌、钼,
在遗传方面,也体现着[母体效应]

施宏建:
母体长期的基因表达,
决定着婴幼儿出生时的DNA状态

未语丶有声:
河南才是面食发源地。中国人的“食堂”,几乎所有面包方便面的供货地。

Newton:
河南人至少吃一些肉,晋北、陕北的汉民才是谷物为主

施宏建:
昨天了解到关于
叶酸代谢的基因特征
与饮食习惯的因果性,
可能存在问题。

施宏建:
目前找到的文献,
有一部分显示,海洋类食材、肉食吃的比较多的人群,

叶酸代谢功能变差

有一部分又显示,这类人群叶酸代谢功能变好

沈佳毅:
陕西,山西,那边代谢病特别多

施宏建:
目前还没有找到特别严谨、变量控制特别严格、准确的实验数据

施宏建:
单从人群的[相关性统计]来看,数据存在矛盾之处

施宏建:
@ee.N.aa @st.星见.aa
指甲上的竖纹(与手指生长方向一致的纹路),分两种情况:
1、竖纹是 突起的
这种突起的竖纹,叫做 甲纵嵴。
大多是跟衰老有直接关系,年龄越大,这种突起的竖纹越明显。
除了年龄以外,还跟 钙吸收过少 有关。
也有文献记录,跟睡眠有关,
长期熬夜、长期睡眠不足的群体,指甲上突起的竖纹会比比同龄人更明显。
这种突起的竖纹,分轻度、重度。
轻度是最常见的,一般影响不大,可以无视,一般随着年龄增长而变的更明显(体内铁积蓄增多)
而重度的,竖纹突起非常明显。这种情况,往往都伴随着指甲变薄、变脆的情况,往往代表着指甲生长时缺钙、缺铁(大多数情况下,体内本身有铁,但是因为长期的炎症,导致铁无法被释放出来供指甲生长使用)
2、竖纹是凹下去的
凹下去的竖纹,叫做 甲纵沟
跟维生素a缺乏、甲根部位的甲母质细胞受损、铁不足、睡眠不佳等状况有关。

沈佳毅:
我的脚趾和手指的指甲还不一样,手指指甲很细腻,脚趾却会因为饮食的突变,会有一个明显的横条高低落差

星见:
好吧,最近天天熬夜

施宏建:
指甲的横纹(与手指生长方向垂直),也叫甲横沟,博氏线。
产生横纹的直接原因,就是指甲根部的 甲目质生长受阻。

如果长期生长缓慢或者快速,速度稳定,生长出来的指甲,在一条横纹之后生长出来的指甲就不会有第二条横纹。
如果一段3-6个月内,营养变化很大,经常来回变动。这样就有可能在一片指甲上,长出2条横纹。
↑横纹主要是体现甲母质营养供应的稳定性。

影响甲母质的原因有很多,手术或者意外受伤,只是原因之一。
更常见的产生横纹的原因有:
1、短期内严重缺乏维生素A
2、短期内严重缺锌、
3、甲状腺功能亢进
4、甲根部位的感染性炎症(细菌、病毒、真菌)
5、甲根部位受到物理或者化学损伤(化学侵蚀性物质)

施宏建:
如果 甲母质 受到影响超过1-2周时间,还会导致指甲生长分层(变成高低不一样的2层)
我朋友圈的图片,就是受影响超过2周的情况。产生了上下分离的2层指甲……

施宏建:
有些特殊工作带来的辐射,也会影响指甲的状态。

陈见:
这样说,横纹比竖纹更不好啊。

施宏建:
@cj.陈见.aa 就跟交易里的k线一样。

横纹代表短时间内的暴涨、暴跌,反复打脸导致血亏。

竖纹代表长期、缓慢形成的一个单一方向的趋势。

陈见:
这两种纹有没有办法逆转的?

施宏建:
如果拿火焰照明来举例的话,

横纹就像一阵狂风刮过,火焰一会儿亮,一会儿暗的,搞不好就要熄灭。
竖纹就像柴火快要烧完了,一点一点,慢慢的变暗

施宏建:
要看具体的成因。理论上,只要找到原因,针对性的解决,就是可以解决的。
(我自己的手指,就是查阅大量资料以后,针对性解决的)

喵🍊:
请问施大、在不吃补剂的情况下、要如何才能够有效的补充充足B6呢~🙏
(亦或者是、B6最好是通过补剂的形式来进行额外的补充?)[疑问]

施宏建:
如果不吃补剂,
补充b6的最佳方案,是[生食]
生食 蛋黄
生食 海鱼肉+鱼肝
生食 水禽肉+肝
生食 牛羊肉+肝
↑高温烹饪,会破坏肉食里的b6
而且,如果只吃牛羊肉,不吃肝,并且煮熟了吃。
时间久了,一定会出现b6不足的症状。

综合来看,长期生食蛋黄的方案,是最靠谱的……

施宏建:
维生素b6的补剂,也存在着一个 植物性来源 和动物性来源的区别

动物性来源的b6,怕氧化,怕光、怕高温。是非常不适合作为补剂来补充的。

而植物性来源的b6,有一个吸收率、利用率的问题。
可能吃10mg的植物性b6,效果都不如吃食物补充1mg的动物性b6

施宏建:
饮食中的蛋白质吃的越多,对b6的需求量也越高。

施宏建:
本来,大自然已经给人类配好了足够用的b6,只需要生食肉类即可。
只可惜,人类选择了熟食,高温破坏了肉类里的b6.

陈见:
每天要吃多少生蛋黄才够B6?

陈见:
看来生蛋黄又要吃起来才行。

施宏建:
每100g生蛋黄,能提供0.35mg的b6
每个鸡蛋黄是17g左右。

如果单吃鸡蛋黄,最少需要9个(大概150g蛋黄≈0.5mg的b6)

施宏建:
如果蛋黄配别的肉食一起吃,比如 海鱼、肝脏
只需要吃 4个蛋黄,其他的,靠吃肉吃足200g以上就行了

施宏建:
肉类来源的b6,大概每天0.5mg以上就够用了。
要是能吃到1mg最好

沈佳毅:
如果一日一餐,营养吃这些够吗?

施宏建:
吃海鲜,能很轻松的把b6吃到每天1mg以上

旧时光:
但是要生吃对吧

施宏建:
对。如果要最大化的利用好动物性来源的b6,最好还是生吃。

如果担心生吃的风险,通过蒸的方式,也行

施宏建:
蒸的时间一定要短。
蒸的时间短,肉食口感鲜、嫩,表示保留的营养也较多

未语丶有声:
太难了
吃,是一门艺术

2020年7月16~20日
喵🍊:
🍀请问施大、
体温在正常范围内较高能否说明代谢水平高?
代谢能力高了会不会反而不利于长寿?
(非减肥、而是以长寿为目的的情况下~
提前多谢施大的辛苦解答~🙏

施宏建:
代谢与体温的关系,主要体现在人体的产热方式上。
大多数情况下,
1、线粒体内的ATP周转(一系列产销反应)
↑占基础代谢产热的65%左右
2、解偶联剂带来的线粒体内膜的质子漏(不产atp,光产热)
↑占基础代谢产热的25%左右
3、整个细胞内其他形式的非线粒体呼吸
↑占基础代谢产热的10%左右

施宏建:
单看上述数据,就可以发现,人体体温的高低,主要是跟线粒体内atp周转反应的关系最大。
影响atp周转的形式有:
钾钠泵、钙泵、糖异生、蛋白质的各种反应(分解、合成)、肌肉伸缩
↑如果经常吃肉,钾钠摄入多,还生酮,保持空腹的时间长,体温升高是很正常的。

施宏建:
体温高低,更多的是影响人体的免疫力(抗病毒能力更好一些)

施宏建:
对于长寿来说,
分解代谢较多,是有益的。
合成代谢较多,是有害的。

在进食以后,胰岛素升高,合成代谢增多→长期高频率进食,对长寿不利
↑餐餐饱食带来的体温升高,对长寿不利。
餐后的食物热效应:
脂肪4%,碳水6%,蛋白质30%

长期保持空腹,胰岛素水平低,分解代谢增多→长期空腹,对长寿有利
↑空腹时的产热多,无碍

施宏建:
综上所述:
想要长寿,就得 高脂肪+低蛋白质+长时间空腹

杨不会:
我前阵子还请教过一个比较懂历史的朋友,问他:市面上的通俗历史读物,[论证靠谱程度]上达到学术及格线的有哪些

他跟我说几乎没有,就李开元的书算是达到了,也就是说大众通过历史故事[案例]总结方法论,学智慧,其实 故事[案例]都是不完整的,都是不靠谱的

然后又想到,大众从小接受的知识和观点,其实大部分都是[错]的,觉得这个问题有意思

杨不会:
又想到“真传一句话,假传十卷书”,感觉大部分人一辈子都悟不了道啊

杨不会:
就算是历史上的 经书 ,比如《庄子》,也有很多是伪书,想想就可怕

杨不会:
现在我是觉得学习哲学真的太必要了

Newton:
[图片]
Newton:
↑有个疑问,这是细胞的快速增殖与合成代谢带来的“豆腐渣工程”;还是外源类固醇、合成类固醇或超过正常生理剂量的类固醇的直接刺激导致的结构?
合成类固醇对肌腱的损害,与VK跟不上VD时的造成的损害,还有些相似。

施宏建:
使用各种人工补剂,都会带来各种"协同性"的问题。
自然界中本该同时补充,协同起效的成分,
在人工的干预下,出现了严重的结构性缺失。

施宏建:
大多数代谢步骤都是:
a→b→c

如果是从头到尾都翻倍,
2a→2b→2c
这样就一切正常

如果是中间的一个合成环节,突然外源性的快速增加(激素类、中间体),就变成了
a→3b→2c+1x
其中的1x代表未知的系统性错误

施宏建:
↑补充维生素、基本氨基酸、矿物质,
就是从源头上,增强一整条的代谢路径。
不破坏原本的结构

施宏建:
最终研究清楚了
生酮+一日一餐 的人群,
长高1-3cm是长在哪里了:
主要都是由脊柱提供的。

未语丶有声:
原因为何

施宏建:
主要来自于3点:
1、脊椎椎体的强度增加
(骨质疏松的人群,椎体会在上身承压的情况下被压缩,生酮以后显著改善)
2、椎间盘的软骨增加,
(软骨的胶原纤维弹性增强,储水量增加)
3、脊椎曲度的改变
(肌肉、筋膜、骨骼全方位的增强,更抗压,同时脂肪减少)

↑以上所有情况的变化,都由生长激素的刺激、饮食营养的强化补充之下发生。

施宏建:
在从理论的角度来看,
正确生酮+一日一餐,
女性能够长高的高度,远比男性更多
(群里好多女性长高了2-3cm,而我只长高了1.5cm😂)

背后的生物学知识在于:
在体内 雌激素缺乏 的情况下,
更容易出现骨质疏松,导致脊椎椎体压缩变矮。
一旦通过饮食营养重新将雌激素恢复正常,
女性能获得比男性更多的雌激素,
因此,对椎体强度、对身高的改变,也会比男性更明显。

Newton:
普适视角[社会社会]

Newton:
本来经常运动的人,生长激素带来的增高效果可能就忽略不计了。
躺卧体长的增长,来自椎间盘软骨的增加和脊椎曲度的改变。

施宏建:
椎体 和 脊椎曲度 的改善,带来的身高增长,是长期有效的

施宏建:
软骨弹性变化,会随着早晚、运动、承重变化(撸铁举重,确实容易导致人变矮)

未语丶有声:
但是朱为模院士仍然主张老年人也要撸铁

未语丶有声:
虽然老年人越长越矮

旧时光:
这个长高没有年龄限制么[旺柴]

Newton:
撸铁举重的变矮,是短期的,当软骨营养跟上后,被“挤压”出来的软骨营养再补回去,身高又会复原

Newton:
撸铁带来的短期身高变矮是可逆的,而且可以迅速恢复。就好像人蹲下,并不是起不来一样😄

Newton:
撸铁,也有脊柱不参与承重的项目

Newton:
有软骨健康问题的老年人,可以多补充外源性的硫酸软骨素、氨基葡萄糖(几丁糖),或者吃些软骨、血管、虾、蟹、昆虫的外壳。

Newton:
具体知识可以搜索“几丁质/几丁糖/甲壳素/氨基葡萄糖/2-氨基-2-脱氧-D-葡萄糖”

施宏建:
@zj.碎碎念.aa
脊柱带来的长高,是没有年龄限制的。哪怕40岁的人生酮,只要把营养吃足,脊椎椎体的骨密度增加以后,也能长高

施宏建:
脊椎椎体的骨密度是关键[偷笑]
而促进骨密度增高的是晒太阳合成维生素d。
然后在 生长激素 的带动下,在睡眠期间逐渐恢复、增强。

↑总的来说,饮食营养吃足(生酮)+晒太阳+高质量睡眠

施宏建:
分析完成年人长高的原理以后,
我生酮4年才长高1.5cm,
估计就是 晒太阳+睡眠做的不好。经常熬夜,导致深度睡眠不够多。

施宏建:
就是看她最近2个月,睡眠质量提升,
睡觉时生酮,
还顺带长高了。
我才深入研究了一下长高的具体原理

施宏建:
她2个月身高拔高2cm……
比如生酮3、4年的效果都好。
女性的雌激素优势,令人羡慕

Newton:
@aa.施生.00 敢问施大,雌激素优势怎么讲

Newton:
睾酮在骨骺愈合后的“增高”中不具有此种优势?

施宏建:
1、雌激素具有调控骨密度的功能。
充足的雌激素,可以防止骨质疏松。
长期的雌激素低下,会导致脊椎椎体被压扁。
2、睾酮是合成雌激素的前体。
如果排除外源性摄入的激素干扰。
a、男性的睾酮较高,雌激素较低
(雄烯二酮→睾酮→雌二醇)
b、女性是睾酮较低,雌激素较高。
(雄烯二酮→雌酮←→雌二酮)

↑注意看剪头。
男性从 睾酮→雌二醇,是单向转化。
主要是以睾酮为基础。以此来确保维持着男性特征。

而女性,除了拥有跟男性一样的 睾酮→雌二醇 路径以外,
女性更强大的 雌酮←→雌二醇 路径,还能互相转化,获得的雌激素 量更大。

施宏建:
从雌激素与骨密度的关系来看,
80岁以上,摔一跤摔断腿的老大爷特别多。
80岁以上,摔一跤摔断腿的老太太,相对较少。

施宏建:
老年人的骨质疏松患病率,存在明确的男女性别差异。

星见:
该让老大爷吃雌激素吗hhhh

芳:
女性因为生育,钙流失也很严重

施宏建:
男性只需要确保自己的睾酮水平稳定就行了。
男性只要睾酮够用,雌激素就基本够用。
男性如果睾酮过低,才会导致雌激素也偏低

施宏建:
女性主要是怀孕期间对营养的需求太大。
一个人的饮食摄入,要供养肚子里的胎儿高速生长发育。

不仅仅是钙,几乎各种矿物质全部都会流失。

星见:
睾酮够了,几十年日积月累会不会带来前列腺问题😂

施宏建:
睾酮够了,主要是看能不能用掉。
比如运动消耗(晚上睡觉长肌肉的消耗)
比如生产精子的消耗……

星见:
懂了hhhh

施宏建:
睾酮最大的作用,是用在mRNA合成蛋白质的过程当中。
↑各种蛋白质类成份的合成代谢越强,对睾酮的需求量就越大。

施宏建:
人体在剧烈运动的过程中,损坏的细胞最多。
重新产生各种细胞,需要大量的蛋白质合成。
于是,才需要大量的睾酮来支持……

Newton:
睾酮除了增加或维持骨密度外,对于颅骨、下颌骨外形也有塑造作用——高水平的睾酮,会让眉弓粗大、前额后倾、颧骨隆起、下颌方正。

施宏建:
https://m.sohu.com/a/328544520_672426

施宏建:
这个链接里面,我国的很多产地的不同牡蛎的简介。
我国的牡蛎品种还真是多……

施宏建:
烟台褶牡蛎,学名为Alectryonella plicatula。形状长的跟扇贝很像

2020年7月22~23日
施宏建:
[图片]
施宏建:
晚饭休息的间隙,在电脑上花几分钟做了一张图。

施宏建:
1、五个模块,都受 环境 的影响。
2、五个模块,
与相邻的模块之间,是直接影响。
与不相邻的模块之间,是间接影响。

施宏建:
比如,生活在沿海城市,
饮食,受环境影响,肯定吃海鲜多,吃牛羊肉少。

施宏建:
生活在高海拔的藏族区域,
日照 也会受环境影响。
日照时间长→情绪开朗、乐观

施宏建:
考虑 饮食→运动的影响时,

需要先考虑 饮食→睡眠 的影响
(饮食营养对睡眠时的线粒体生产ATP供能的影响)

然后再考虑 睡眠→运动 的影响(睡眠质量决定第二天的线粒体供能效率,线粒体供能效率决定运动能力、神经反应速度)

施宏建:
分析情绪对睡眠的影响时,
也有上下两条间接影响的链路。

Newton:
敢问运动和日晒是如何相互影响的?[社会社会]

Newton:
可不可以理解为
太阳毒,不愿出去运动;
出去运动,才能见太阳……

沈佳毅:
运动,换成可以换成劳动?

施宏建:
饮食营养到位(皮肤不怕紫外线)→睡眠质量高(线粒体能量供应极强)→运动(高强度的肌肉兴奋与冲动,室内不容易满足)→日晒(紫外线刺激下,身体活性全方位的增强)→情绪(各种激素分泌,比如血清素,内啡肽,维持心态的积极、平和、稳定)

施宏建:
@ed.沈佳毅.nt
如果是自己可控的劳动,可以。

高强度的劳动伤身,主要是因为,生活所迫,超负荷的使用身体(损伤 > 修复)

施宏建:
情绪好,不需要从食物里获取多巴胺、外啡肽之类的成分。
情绪差,对多巴胺、外啡肽的需求量就会增大,会不知不觉的摄入更多的碳水、面食、奶制品

Newton:
智人群的虎鲸说过,睡醒后不妨再去睡回笼觉,期间REM多,对神经优化非常有帮助。
回笼觉是早晨睡够了自然醒,再回去接着睡;憋尿起夜后接着睡,那不算回笼觉。

施宏建:
怎么感觉这个睡回笼觉,跟睡午觉类似?

沈佳毅:
回笼觉,会做清明梦

施宏建:
睡午觉,如果时间比较长,REM也会比较多。

Newton:
他就是空闲时把普通人的午觉拿到上午8:00~11:00去睡

未语丶有声:
7月6日,来自美国斯坦福大学的研究人员在美国医学会杂志子刊《JAMA Neurology》上发表了其对REM与死亡率间关系的最新研究成果,发现REM睡眠百分比的降低,会导致全因死亡率,心血管疾病相关死亡率和其他与非癌症相关的死亡率的风险更高。REM睡眠是与生存有关的最重要的睡眠阶段。

施宏建:
REM睡眠通常在高质量的深度睡眠以后出现。

专业人士的普遍认知,
REM=大脑在处理记忆≈在做梦
REM≠睡醒以后记得自己做过梦

大多数非专业人员会[错误]理解成
REM=睡醒记得自己做过梦

沈佳毅:
哈哈,我经常REM

一直都在狂奔:
办公室某同事,午睡都能磨牙。
设个闹钟把所有人都叫醒了,他自己还在睡,连闹钟都不关一下😂 这种算是什么情况?

喵🍊:
请问磨牙和皮质醇、肠胃的具体关系是什么呢?

一直都在狂奔:
皮质醇不知道。跟肠漏应该有关系。

喵🍊:
我就是磨牙很严重的那种、门牙算起第三四颗牙齿都磨损了、而且被磨的牙齿偶尔还会痛、以前都不知道自己是磨牙人士。直到两侧牙齿好痛、吃冷刷牙都会痛跑去看牙医才知道是磨牙。
牙医说是精神压力、和各种原因。然后给我配了牙套,但是我不爱睡觉时间戴着牙套睡。我自己谷歌好像和皮质醇压力大有关系、于是就戒除了咖啡停止了健身房似乎就好了。
但是最近这一段时间、可能是又发作了、而且变严重了和奇怪了,我发现我白天会无意识的超级紧紧咬住大门牙、紧紧!估计这种状况有个把月了。今天开始觉得左下颚牙龈好痛喔…估计就是这一段时间以来被我无意识的“紧咬”给压迫坏了…

施宏建:
@ee.N.aa 夜晚磨牙,说是跟神经系统、大脑皮层活跃度有关。
其实本质上,神经冲动的信号传导出现了异常。
在夜晚入睡后,本改静止下来的情况下,却胡乱释放神经冲动。

在神经细胞当中,也离不开人体的四大电解质:钾、钠、钙、镁

沈佳毅:
磨牙多补镁就好了,大部分人缺镁

施宏建:
大多数夜晚磨牙的人,是钙、镁,双低。这两个低,就很容易出现磨牙的情况。

施宏建:
镁负责抑制兴奋性,钙负责提高兴奋性。这两个都提高,就会把细胞功能控制的很稳定。

沈佳毅:
我刚开始吃过一段时间的doctorbest钙镁片,就再也没有抽筋过,短期挺有效果的

沈佳毅:
后来不吃补剂,就吃三文鱼,坚果和黑巧,再后来,这几样东西也不怎么吃了😂,每个阶段都不大一样

施宏建:
除了钙镁以外,钾、钠在神经元、神经胶质细胞上,也有非常关键的作用。
当神经元兴奋起来以后,引起钾的内外流动。此时,需要通过钠钾泵,把钾泵进泵出的。
此时如果钾钠失衡,也会导致导致神经活动的异常。

施宏建:
大量的喝咖啡,会同时导致体内的钙、镁、钾流失。
是非常容易影响神经系统状态的。
如果确认戒掉咖啡可以缓解磨牙的问题,那么,应该重点补充钙、镁、钾。
补钙靠多晒太阳,肠道多从食物里吸收。
补镁靠海洋性食材。
补钾多吃肉食(这个可能不太缺)

沈佳毅:
喝茶,那天喝生普,就是特别利尿,应该带走了好多矿物质[呲牙]

施宏建:
以前就发现喜欢喝浓茶的老板们(尤其是福建人)
总喜欢多吃些海鲜补身子。

虽然他们不懂具体知识,但是,经验和饮食习俗比较好。
有些跑到内陆城市做生意的老板,
继续喝浓茶,却吃不到海鲜,健康问题就比较麻烦。

施宏建:
还好这个群里的群规不太严格。
这个群里,肯定不会把我自己踢出去了[偷笑]

施宏建:
通过中午那件事,终于懂得如何科学的当好一个组织领导人:

领导层,负责提出倡议,
决定组织的发展方向。

管理层,负责制定方案,落实领导层的内容,
决定具体的方法细则。

执行层,负责长期的遵守相关细则,
负责落实管理层制定的内容。
以投票表决的形式,决定最终的执行效果。

施宏建:
↑当群主,跟当老板是一样的

施宏建:
分3层来管理的前提是,总人数超过10个人

未语丶有声:
想明白了[偷笑][吃瓜]

施宏建:
群里各位,
以后创业当老板,
升职加薪管手下,都能用得到[偷笑]
或者等老了以后,管孙子、孙女,也能用的上[偷笑]

施宏建:
任何一个组织,或者个人行为。
如果方向、方法、执行,都是同一个人、或者同一批人决定的。
一旦犯错,
就会出现 全军覆没、团灭的结果(如果是一个人负责所有,对这个人自信的打击,是毁灭性的)

喵🍊:
类似三权分立吗~

施宏建:
有些人减肥失败,搞的失去信心。
有些人创业失败,搞的失去信心。
有些人工作项目失败,搞的失去信心。
其中一部分原因,就是因为,
方向、方法、执行,都由一个人完成。自信心瞬间团灭

未语丶有声:
我认为是的

施宏建:
如果把事情分为2层,
不管怎么分,最多就是搞的2个阶层闹矛盾,
最终分析,看看是哪个阶层错了,下次改掉就行。
最起码,没有团灭,还有机会。

🦋:
老板向来只看结果,有问题找管理策划人😂

沈佳毅:
@aa.施生.00 我现在就是三个方面都自己做,心很累

🦋:
执行者不会越级说老板~

施宏建:
分为3层,是综合最优。
不管哪一层出了问题,都有缓冲的余地。

领导层出了问题,管理层可以帮忙分担责任、帮助改进。

执行层出了问题,管理处可以帮忙分担责任,帮助改进。

最难的,就是夹在中间的这一层。
如果这一层出了问题,上层和下层,都可以帮中间层分担、改进

未语丶有声:
中干最累最不讨好[吃瓜][吃瓜]

一直都在狂奔:
结果就是方向呀!管理策划人就是制定具体执行的方案,剩下就是执行的落实了

一直都在狂奔:
那要看他是不是真的承担起这个责任。有些中间层只对上负责,对下么就那么回事儿

喵🍊:
任何事情都有两面性吧。管理和责任的分散和集中 各有优缺点。

一直都在狂奔:
要一条心。人心散了,队伍就不好带了[奸笑]

施宏建:
重点就在[人数]上面。
1个人,最多只能管得了9个。
总数超过10个人,多出来的那些人,就无法以ab两层的形式高效管理。

喵🍊:
事物是发展的。是一个趋势。在这个趋势中不断的摸索和进化。适应当下的就是最好的。没有一个固定的最好或者不好。

喵🍊:
对!人数的增加就是发展中的趋势。所以就要随时调整。

喵🍊:
一个模式到底肯定会引起一些问题~

施宏建:
很多发展快的企业,都要学习
军事化管理。
就是因为,军事化的组织形式,非常高效率

喵🍊:
意思是 最后的阶段还是需要权力和管理的集中了?

施宏建:
小于4个人,就设个组长。
1个组长带1-3人。
小于10个人,就设个班长。
1个班长,带3个小组,总共9个人。

超过10个人,就一路升级……

未语丶有声:
民主+集中制度最优

施宏建:
中心化集权→分层授权→民主化执行

是自然界一切生物组织的共同规律……
比如鱼群、狼群、蜂群、蚁群……

施宏建:
名字的前缀、后缀,是以前群规超级严格的时期的遗留问题

星见:
之前的群规要求滴,然后新群规没写进去😂

施宏建:
以前卡人卡的很严重

Natalie💊:
好的 那我就不改了

施宏建:
下次我给群规前面加上版本,
群规也可以不断迭代、优化、更新

施宏建:
知识星球里,有一个问题一直没有回答。
到底什么样的血糖数据,才是减脂最快的?
到底什么样的血酮数据,才是减脂最快的?

施宏建:
今天下午才搞明白,
一切酮体的产生,都是碳水给逼的。

星见:
碳水逼得?怎么说

施宏建:
人体内缺葡萄糖缺的越厉害,
人体的糖异生就会越厉害。
而糖异生,需要把脂肪细胞里的"甘油三酯"给运输出来,分解为甘油和脂肪酸。
其中,甘油,被拿来糖异生,变成了葡萄糖供身体使用。

糖异生越强,分解的甘油就越多。
那么,额外多余出来的脂肪酸就越多。

多余的脂肪酸,到底生不生酮,主要看身体的状态。

运动状态,肌肉对能量的需求极大,脂肪酸直接在肌肉的线粒体里变成atp,供能燃烧掉了(结果就是,运动状态下的血酮不升高。或者只升高0.1,0.3这样,升高的极少)

夜间睡眠,静止的状态,身体肌肉对atp的需求量极少。
大量脂肪酸就被先变成酮体,在血液里到处运输,给全身细胞均分一下,集体把这些酮体给消耗掉。(结果就是睡眠期间血酮升高,睡醒以后血酮检测最高,然后随着全天的身体活动,肌肉耗能,血酮数值变低。)

所以说,[糖异生]才是分解脂肪的主力。
血酮数据的升高或者变低,只是脂肪分解附带的……

施宏建:
↑道理很简单,
就是 甘油三酯分解→生酮+糖异生 的过程。
但是,是以糖异生为主,还是以生酮为主,
糖异生和生酮的主次关系,却从来没有人深入研究过。

沈佳毅:
这么说,糖异生这个功能就特别关键,需要满足那些必备的营养和环境条件?

一直都在狂奔:
难怪运动后血酮值会变低

施宏建:
搞清楚主次关系以后,
发现 血酮 这个数值的检测,就变得很鸡肋……

一直都在狂奔:
真的是。

施宏建:
运动不仅仅能导致血酮变低。
要是无氧训练强度足够大,
甚至可以在高碳水饮食的前提下提高血酮数据到0.5以上 ,进入所谓的 "高碳水生酮"

施宏建:
无氧训练强度足够大→糖异生效率足够高

沈佳毅:
利用酮体,是为了度过冰河期和饥饿期,这个背景环境,需要重视下

施宏建:
所以回到这个问题,
减脂最快的血酮数据,
1、在刚刚生酮,糖异生能力不太灵活、不太准确的时候,早晨刚睡醒的血酮,是越高越好,比如4以上。
如果是开始白天活动、或者运动以后,身体开始大量耗能,就算血酮数据为0,也有可能依然在快速减脂、变瘦(有些男性就会这样)
2、如果是严格生酮的很久的人,与其说是他的产酮能力得到了增强,更不如说是他的脂肪分解能力,甘油的糖异生能力得到了增强。
此时,早起的空腹血酮,可能只有2-3,
白天正常生活活动,可能只有0.5-1。
长期生酮的优势,在剧烈运动以后,糖异生更快、顺便带来产酮更快。

施宏建:
@cj.陈见.aa
瞬间联想到你以前在星球群里发的血酮数据。
以前觉得,你的生酮数据,高高低低的,不太稳定。
并没有表现出生酮时间越久,血酮数值越高的现象。

未语丶有声:
以前还非常在意脂肪的摄入,现在简直就乱吃了,蛋白质很高,脂肪随意了

未语丶有声:
以为糖异生是个坏东西

陈见:
@aa.施生.00 是的是的,没有越来越高。。。。

陈见:
感觉挺不稳定的

施宏建:
还有一些人,在胰岛素抵抗比较严重的情况下生酮,
如果本身的糖异生能力不够强,
中午突然大量摄入蛋白质,
有一定的概率会产生饭后
汗多、心慌(心跳加快)、吃完还感觉饿
之类的情况。
此时测血糖,大概率是处于低血糖的状态
↑上面3个是低血糖的症状(在长期肥胖的女生刚开始生酮的初期比较常见)

星见:
是我了

一直都在狂奔:
其实测试值都是为了判断建立的标准,但是不同条件下标准的适用性,是个值得考虑的问题。就好比生酮人士的一些体检数据标准和普通饮食的人群必然不能用一样的标准

未语丶有声:
如果没办法严格蛋贝藻,那么怎么去执行饮食计划?有多种替代方案吗。

喵🍊:
记得豹子说过 蛋白质摄入长期超过20% 是对肝肾极为不利的…

施宏建:
@nt. Newton🐆. aa 现在还是坚持蛋白质不超过20%的观点吗?
后续还没更新吗?[偷笑]

一直都在狂奔:
对补充某些矿物质来讲贝藻应该是效率最高的吧,比如碘,硒

施宏建:
发现在生酮饮食之下,很多体检的正常标准,都不太适用。
包括甲状腺的ft3数据

施宏建:
在高碳水饮食之下,要是把铜、铁、锌、硒、碘都吃足,再睡觉睡好,
ft4,ft3指标都很容易同时提高

施宏建:
但是生酮情况下,因为缺乏了碳水,ft4升高容易,ft3提高,就没有高碳水下那么快。
但是实际上,生酮状态下的生长激素,却是更高的(远比高碳水饮食的生长激素高)

一直都在狂奔:
这几个矿物质真的是海产品中最多了,尤其各种贝类

陈见:
生吃蛋贝要想办法把口感弄好,否则坚持不了长期。

一直都在狂奔:
足够新鲜,其实口感都不差。某种意义上就是价格的问题

施宏建:
最近吃鸭蛋吃出经验了……

施宏建:
想要生吃鸭蛋黄,
最好的办法,竟然是煎鸭蛋……
鸭蛋的蛋黄不容易破。
在平底锅里,把蛋清煎的凝固,
蛋黄整个还是液体的,可以直接吸。

陈见:
这样甚至有点好吃吧?

施宏建:
尤其是从冰箱冷藏里拿出来的鸭蛋,
煎一下,蛋清凝固,蛋黄底下温暖,内部温凉……

施宏建:
挺有层次感,感觉还挺好吃

一直都在狂奔:
锅底要放点油吗?

施宏建:
@vv.狂奔.aa 一点点油就够了。确保不粘锅就行。

旧时光:
溏心鸭蛋可以吗?

施宏建:
可以……

喵🍊:
[太阳]请问施大,生肉和熟肉、是可以同时混合在一起吃呢(比如吃完生肉就接着吃熟肉)、还是说两者最好是分开食用?谢谢施大~🍏

施宏建:
对于每一个独立的人来说,
最核心的能力,是解决问题的能力。
而解决问题的重点在于:
拆解问题。

施宏建:
就拿生肉、熟肉 能不能混在一起吃 来举例。
只需要把问题拆解为:
1、生肉与熟肉,我更担心哪个?
大概率是生肉,然后就重点关注生肉。

2、生肉的风险有哪些?
google检索,得出结论。

3、生肉的各种风险中,有哪些是会影响到其他食物的?其中有没有熟肉?
google检索,得出结论。

施宏建:
拆解成3个问题以后,自己找到答案。
最后,生熟能不能混在一起吃,自己就大概清楚了。

施宏建:
假如,实在找不到答案。
或者对找到的答案感到不信任,
最终,只需要自己尝试一下,试着吃几次,不就知道结果了吗?

2020年7月24日
Natalie💊:
做同样的运动,出汗多的那个是不是就是说明身体素质比较差,因为体温调节能力弱?

钱:
想请问一下施大 生酮后 天热也不会觉得很热 空调需要温度也变的比以前高 是因为脂肪的减少吗?

Newton:
@aa.施生.00 发表一下自己的观点:
我依旧认为氨氮废物代谢压力不宜太大,肾需要休息,所以短期内可以突破20%,但一生中的大部分时间,需要回到20%以内。
不过,氨基酸模式与代谢的适应很重要——给受试者吃大豆蛋白,可能20%是个上限;吃鱼肉蛋白,与人体建材模式相似,则利用率会更高,或许23%、25%,也依然可以。
肌肉增长期,蛋白供能比可以略微上调;
如果有可以大量且迅速调用的体脂肪储备(“膘肥体壮”、而又分解代谢快),蛋白供能比大大超过20%,可以促进减脂。
但是人体总是有个平衡态的,不可能永远增肌或减脂,或者一直进行成骨过程。
职业马拉松运动员,应该把蛋白的供能比下调到12%~15%。

施宏建:
1、运动时的出汗差异,本质上是体温差异(人体以排汗的形式来加速排热以维持体温)
2、运动时的体温差异,本质上是线粒体工作时的温度差异(可达50度,就像大火炉)
3、而线粒体工作产生的温度差异,与2个因素有关:线粒体质量(高效or低效)、呼吸系统的摄氧量(心肺功能、有氧氧化供能)
4、锻炼越多,身体越强,强化的是身体对能量的利用效率。

施宏建:
@钱 主要是因为饮食改变以后,脂肪减少,身体代谢灵活性增强,线粒体得到了增强,无意义的产热(浪费)更少。

施宏建:
@tz.兔子.aa 减少蛋白质的摄入,增加锌的摄入(锌的多少,可以改变胰岛素在人体内主要存在的形态)

施宏建:
@nt. Newton🐆. aa
在2019年的时候,我还认为人体所需的蛋白质只能在15%-35%之间取舍。不能长期吃太多。
2020年深入研究各种氨基酸代谢的整条链路(不算肠道菌群),
高蛋白质带来的含氮废弃物问题,主要来自于B族维生素的缺乏。
比如严重影响各类转氨酶的b6。
如果以吃生肉的形式摄入动物性的b6,
蛋白质吃到45%-65%都没问题。
但是,一旦煮熟吃,破坏了食物里天然存在的维生素b族,氨基酸的代谢就会变差。

氨基酸代谢好,废弃物的排出时间就会延长,排出的曲线更均匀,更平滑,更安全。
氨基酸代谢差,就容易在短时间内,高度集中的排出(就像厨师做菜做失败,大量丢弃食材一样),压力较大。

Newton:
豁然开朗!

Newton:
原来需要考虑B6对转氨酶活性的作用。
有关蛋白质摄入量的实验,极有可能用的是大豆蛋白、乳清蛋白,并没有配好涉及蛋白代谢的营养。

施宏建:
最终,关于蛋白质吃多还是吃少,
还是得根据目标来选择:
运动强度越大,需要修复的组织、细胞越多,就需要吃越多的蛋白质来提供氨基酸。

体内病症比较多的人,也需要多吃蛋白质,来帮助细胞、细胞器的新旧更替,更新换代。

身体健康达到一定程度以后,以长期维持在现有状态为目标,运动量又不大,此时,维持标准生酮比例比较合适。

Newton:
运动员在身体成分维持阶段,按训练方式不同,蛋白质比例也有很大差异。
比如50m自由泳运动员,一般会往20%靠;公开水域10km自由泳运动员,一般会往15%靠;马拉松运动员,往往就是12%。

Newton:
对,除了增肌者,还需要考虑病人、老人😂

陈见:
汕头那边的工业排放好像挺严重的,不知道对我们吃的牡蛎,影响怎么样。。。😂

施宏建:
@cj.陈见.aa 感觉全国的近海海产品养殖环境,都很不乐观……

施宏建:
海洋中,离大陆的越近的海域,各种营养越丰富。鱼、虾、之类的海产越多。

尤其是河水与海水混合的地方,是营养物质最多,水生物的营养天堂
↑几十年前

最近几十年的工业发展,淡水给海洋带去营养物质的同时,也带去了大量的化工污染……

沈佳毅:
施大现在的海鲜食材采购渠道,有没有可以共享的?

施宏建:
现在主要是同城采购。

施宏建:
主要是 秋刀鱼、半壳生蚝(牡蛎),一箱20斤的那种。
常在自助餐里出现的各种食材(包括日料),都能在同城以批发的形式买到。
只要冰箱能塞的下20斤就行。

施宏建:
就是秋刀鱼不宜买太多。
如果冰箱的冷冻能力只有-20℃左右,秋刀鱼买太多,放在冷冻柜里也很容易坏。
秋刀鱼在-20℃冷冻,保质期只有180天。而在捕捞、冷冻、运输环节,普遍要耗费60天左右。

施宏建:
如果家里是冷冻温度-30℃的冰箱,秋刀鱼就能保存一年以上

施宏建:
如果在沿海居住,能吃到鲜活的鲭鱼,就尽量吃鲭鱼。
营养特别好。
鲭鱼死后,组胺会快速升高。所以冷冻的鲭鱼,很难见到。
鲭鱼要加工,只能制作成罐头。

施宏建:
内陆居民,实在吃不到海鱼的话,
以鲶鱼、罗非鱼替代,也是可以的。
尤其是鲶鱼的种类还那么多……

沈佳毅:
海带还天天吃吗?

Natalie💊:
我吃海带总会涨肚

星见:
@aa.施生.00 关于昨天糖异生的知识点,可以转发一下吗?

施宏建:
@st.星见.aa
糖异生的部分可以 上下文齐全 的转发,拒绝断章取义[偷笑]

2020年7月26-28日
施宏建:
今天意外的得出一个非常奇葩的结论:
能够快速变胖的人,患癌的概率更低,患癌后的病情恶化更慢……

施宏建:
关键点就在能够促使脂肪细胞形成的 TGF-β信号通路上面。

星见:
吼。。我就是

沈佳毅:
快速变胖,意味着身体能把给癌细胞的营养抢过来自己用😂

施宏建:
对……

施宏建:
人体内,有一条叫做 TGF-β的信号通路。这条信号通路,有一个功能,就是阻止 脂肪细胞的形成。
如果这个信号通路一直很强,身体就倾向于生长发育。各种细胞都噌噌噌的猛涨。
如果这个信号通路中,关键的MEK蛋白被抑制,人体内的脂肪细胞,就会噌噌噌的猛涨……也就是,从高速的生长发育转向维持人体的稳定,囤积能量。
而患癌的人,就是身体处于高速的生长发育(长期的局部损伤,长期高速的合成代谢,导致癌变)

施宏建:
有脑洞奇大的科学家,发现了TGF-β与脂肪细胞、与癌症的关系以后,搞了一个治疗癌症的办法。
用2种市面上能买到的药物组合,去抑制MEK蛋白,促进脂肪的增长。
结果,还真的让肿瘤变小了。
具体就是,把肿瘤细胞给变成了脂肪细胞……

未语丶有声:
胖子不易得癌症?

施宏建:
这两种抗癌神药是:
罗格列酮、曲美替尼。
前一个,是治糖尿病的药,增强胰岛素敏感性,提高身体对糖的处理效率。
后一个,是治疗黑色素瘤的药物,本身就有抗癌效果。

施宏建:
@dd.未语.aa 不是。
长期胖,癌症概率高。
经常胖瘦胖瘦的变化,胖的很快,瘦的也快(代谢灵活性强)的人,不易得癌(人体本身可以通过调整TGF-β信号通路来抑制癌细胞的增长)

未语丶有声:
明白了

未语丶有声:
胖得容易瘦得轻松,癌症远离你

施宏建:
(热量)吃很多,该胖的时候,但依然很瘦。
↑患癌概率高
(热量)吃很多,该胖的时候,胖的很快
↑患癌概率低

施宏建:
本日学习研究的精华,是这两种药物。
在小鼠实验上已经证实,对大多数癌症都有效。尤其是乳腺癌,效果特别好。能让肿瘤体积缩小,把肿瘤细胞变成脂肪细胞……
相当于,以肥胖的代价,来治好癌症,这事情,做不做?[呲牙]

🦋:
谁能想到,竟然属于好事😂

未语丶有声:
过年那阵我就是热量吃超,涨了10斤;过了年后一日一餐+减少脂肪,瘦了10斤

星见:
在瘦素足够敏感的时候吃很多辣鸡高热量食物也不会胖

星见:
瘦素不敏感的时候就会胖很快

未语丶有声:
之前施大在星球里说,女性一日一餐容易造成瘦素抵抗。我是不是应该改成两餐(比如间隔4小时)?

施宏建:
@dd.未语.aa 建议回去重新阅读。
感觉你好像把意思给理解反了……
我表达的是:女性脂肪比男性多,出现瘦素抵抗的概率更大。在有瘦素抵抗的情况下,更容易饿、更容易皮质醇升高,导致减肥困难、一日一餐难以坚持。

施宏建:
如果你本身一日一餐已经成了习惯,毫无压力,应该是不存在瘦素抵抗的问题的。

未语丶有声:
没有理解反。就是在审视自己是不是已经很适应一日一餐。现在看,是可以的,一是没有饿得不行,二是精力充沛,三是胖瘦比较可控。

施宏建:
整理了一下目前已知的癌症相关的基因

施宏建:
[图片]
未语丶有声:
看不懂。。

未语丶有声:
今天体检,又一次被要求重复量血压,说我的舒张压太低了。103/51

施宏建:
舒张压偏低,先看检测过程有没有误差。
如果检测一切正常,还得排除是[高原]对人体的影响。
在高原呆3天以后,心跳、泵血就会发生改变。
从高原回到平原,血压也会变化

未语丶有声:
哇,高原效应

未语丶有声:
[图片]
未语丶有声:
这篇文章讲神经与心率控制的关系,干货多

施宏建:
对我来说,文章里的这张图是精华。
能够根据这张图,深入的学习更多的细节性知识

施宏建:
[图片]
施宏建:
以前研究犬科疾病的时候,
为什么脊髓损伤,会导致全身出现各种不同症状,
这个问题一直也没专门花时间去深入研究。

一看到这张图,瞬间秒懂[偷笑]

2020年7月29日

灵兰🐯:
红菜头一一甲基供体

未语丶有声:
这个人很认真 就是废话太多

施宏建:
这视频里这个 汪先生,一只眼睛会不由自主的眨眼。
这是存在神经系统疾病的症状。

未语丶有声:
我也发现了

未语丶有声:
类似小孩子多动症或神经紧张时爱眨眼

未语丶有声:
不知道他抗衰老效果怎么样,实际年龄多大

喵🍊:
zyl说汪先生很多东西都是从自己这里得知的…

施宏建:
你往前翻他2、3月份的内容就知道了……
看他每天的[产量],
他不是做研究的,而是做[翻译]的……
基本上,youtube上面什么火,他就讲解什么。
比如,他公众号里2月份分享了他自己吃的食物……
全是植物……

未语丶有声:
前后矛盾啊

施宏建:
youtube上一个老外的9分钟视频,他能拿来说13分钟😂
他讲的一切知识,素材,都是翻译视频原作者的内容。

这在国内,性质跟抄袭没区别……

钱:
[发呆]这就是转发呀

杨不会:
有点良心的话表明一下出处

杨不会:
这是转载

钱:
这个下眼袋看着睡眠不太好啊

未语丶有声:
他说晚上吃了泡菜 深度睡眠增加

施宏建:
不用吃泡菜那么麻烦,
晚餐的时候多吃点 低钠盐,
既补钠,又补钾,深度睡眠也能增加。

施宏建:
去pubmed上面检索
钠、钾 的文献就能知道,这俩东西都能增加深度睡眠

钱:
吃盐还可以补钾么 以为单纯补钠

施宏建:
低钠盐里面,就含有 钾

施宏建:
用chrome浏览器,配合浏览自带的英文翻译功能,
再装一个 沙拉查词(有道翻译)的插件,
读pubmed上的文献,难度极大的降低

施宏建:
@kk.杨不会.aa
目前互联网上,存在很多以[翻译]为核心竞争力的模式。

尤其是科普、科研领域,很多大号,就是靠翻墙出去,翻译外国人的成果来积累粉丝的。

杨不会:
还有些是走组装拼凑路线

施宏建:
比如 瘦龙 那个公众号里的文章,
只要突然出现一篇讲解的逻辑清晰,干货较多的文章,
一搜文章配的图片,基本都能找到英文版的原文。

施宏建:
http://mp.weixin.qq.com/s?__biz=MzA3MTM3OTQ5Nw==&mid=2651012897&idx=1&sn=23f9b8de96a764567f8d575eb6a6aad0&chksm=84d9e067b3ae6971aab136a038030ea55ca11d975dc955e775730426d66952e3640cfbdee5ed&mpshare=1&scene=1&srcid=0720wm6p8KnrKzzWA934jQLp&sharer_sharetime=1596019868578&sharer_shareid=6614a221d6ff28e301ffc1ebd0b07002#rd

施宏建:
木森这篇文章里出现的几个网站,就是瘦龙以及其他健康相关的大号的内容来源。

灵兰🐯:
刚看了下,这个汪,吃德国泡菜,深度睡眠由几个小段变成连续的一大段了。

施宏建:
泡菜里有一些益生菌,
菌群发酵后的有益成分,
再加上大量的钠……
钠对人体来说,有镇静的作用。
在制药行业里,很多需要镇静、入睡效果的药物,成分里面都会带有一个 xx钠

施宏建:
连续吃45天的鱼、海鲜,
完全不碰植物类的食材,
深度睡眠的总时长,是以小时为单位的增长。

施宏建:
五六十岁的李若彤,
她逆生长的那一两年,饮食里面主要就是各种海产品。
鱼、虾、蟹

未语丶有声:
我想试试,加大深度睡眠

未语丶有声:
我的睡眠一直不怎么好。但最近对于我来说,挺关键

施宏建:
最近几天又在研究鱼类。
对抗衰老效果最好的鱼类,
是[青皮红肉鱼]

陈见:
那是三文鱼和金枪鱼么?

施宏建:
比如 秋刀鱼、鲭鱼+青占鱼(鲐鱼)、马鲛鱼(鲅鱼),
三文鱼和金枪鱼也是

灵兰🐯:
生吃海鱼深度睡眠明显增长,但还是分段的

施宏建:
本身睡眠就是周期性的。
一晚上4-6个大段是正常的。
深度睡眠别太碎了就行

施宏建:
青皮红肉的鱼类,
新鲜的吃起来,味道最鲜美,最好吃,代表着营养最丰富。

灵兰🐯:
好,将近4小时的深睡算好还是中等

施宏建:
如果是小米手环,4小时的深度睡眠,已经很厉害了[呲牙]

施宏建:
青皮红肉鱼身上,虾青素 含量极高。对人体来说,抗氧化的效果极好。
另外,
还有大量的n-3脂肪酸,
大量的DHA、EPA之类的。

灵兰🐯:
我用华为的,如果小米比华为准,再买个小米的测下

施宏建:
@sl.灵兰.aa 据说是华为的最准。但我没用过。
我只用过小米的。
我认识的一些朋友(包括客户),他们大多都反应,只要手环戴稳了,
小米的数据,跟他们早上睡醒以后的感觉最符合。

灵兰🐯:
我也感觉挺好,深睡长早晨起床明显感觉不一样。
再买个小米的比较下吧

施宏建:
@dd.未语.aa 抗衰老是个系统性的问题。
你小姑子常吃鲅鱼,是几天吃一次?
一天一次?一周一次?一个月一次?
如果她不吃鲅鱼,有没有可能老的更快?
尤其是在山东那个大量吃碳水、特别能喝酒的环境下。

未语丶有声:
等山东开海了,寄些鲅鱼来吃吃

施宏建:
青皮红肉鱼,离开水就快速腐败。
对存储的要求极高,
存储不到位,容易从肚子里面就开始腐烂。
不新鲜的,吃了以后容易组胺中毒

Newton:
甲基供体,首选[胆碱]

施宏建:
豹子说得对。
[偷笑]胆碱是人体内最基础的甲基供体,
吃再多,都不会导致甲基化过度,

陈见:
蛋黄吃起来啊!

陈见:
@aa.施生.00 施大,每天15个生蛋黄会不会太多?

施宏建:
每天4个鸡蛋黄,就能完全满足人体对胆碱(甜菜碱)的需求。
其他的维生素营养、矿物质营养,也能达到(勉强够用)的程度

Newton:
外源性的甲基供体,胆碱90%,甜菜碱9%,甲基叶酸0.9%,甲钴胺等其他维生素0.09%,最好那点配额,才轮到杂七杂八的😂

施宏建:
@cj.陈见.aa 生蛋黄吃多了,
吃生蛋黄时,难免会顺带吃下一部分蛋清。
这一点蛋清,对肠道不太好的人,容易慢性过敏

Newton:
4鸡蛋续命大法!

陈见:
那怎么办?😄

施宏建:
我自己测试,以及大量微信好友吃蛋的反馈,
总得来说,最靠谱的是 溏心蛋。
蛋清凝固、蛋黄还是液体的那种

灵兰🐯:
溏心蛋,买普通蛋就可以了

施宏建:
成都本地产的鸭蛋,不知道是不是谷物喂的太多了,没有添加藻类,
本地鸭蛋的蛋黄也有腥味。

网上买的海鸭蛋,大概是饲料里添加的海产品较多,没腥味

Newton:
@aa.施生.00 这就是他们所说的“肌肉鱼”!
以前查了几种肌肉鱼(鲭鱼、金枪鱼、鲣鱼),发现B3、B6都出奇高,就以为所有鱼都一样,后来一查多春鱼,大跌眼镜😂

施宏建:
对DNA→RNA→蛋白
这一过程的调控,常见的有2种:
转录前、转录后

1、基因选择性转录表达的调控(转录前):
DNA甲基化、基因印记、组蛋白共价修饰、染色质重塑
↑甲基化只是转录前的调控方式之一,并非全部。只是研究的最早,被提及的最多。其他的也很重要。
2、基因转录后的调控。包括基因组中非编码的RNA,微小RNA,反义RNA,内含子及核糖开关。
↑主要是在RNA上面做文章。

施宏建:
目前国内教科书上写的调控过程,
就简单粗暴的
DNA→RNA→蛋白质
这样的单一方向的关系。

然而,在学术、科研领域,
最新的成果是:
DNA↔RNA 二者互相影响

生物体现有的RNA编码,反过来可以影响对下一代的DNA遗传特征

施宏建:
还有DNA可以跳过RNA环节,
直接以 DNA来产生蛋白质。
也就是 DNA→蛋白质

施宏建:
目前科研领域,隐约还有
蛋白质→RNA
蛋白质→DNA
这样的逆向影响的猜测,只是证据还不够,蛛丝马迹已经有了。

施宏建:
教科书上的知识,被最前沿的科学工作者不断颠覆。

施宏建:
[呲牙]上面说这一大堆的DNA、RNA、蛋白质之类的内容,
就是想说明,
我们可以改变自己的基因,
也可以改变下一代的基因。

陈见:
通过饮食“调控”么?

施宏建:
饮食营养、运动锻炼、其他各种技能的训练

施宏建:
比如,
长期在重金属环境下生活的人,
自身体内的DNA可能没变,但是RNA 和 蛋白质(酶的活性)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这两种后天的变化,
是可以通过某些病毒,插入自身的基因片段里。

如果没有病毒,也可以通过生育的方式,插入到下一代子女的基因里,出生就携带更适应当前环境的基因。

Newton:
微小RNA,又积累新概念了

施宏建:
这些是 基因组学、蛋白质组学 方面的内容😂
目前还比较碎片化,没有特别系统的内容。
好像只有美国、德国的一些大神在写书

Newton:
表观遗传博大精深,操作起来却是大道至简——模拟祖先就行[吃瓜]

施宏建:
还有一个特别有意思的 长寿理论,
是以病毒为中心的。
大概意思是说,某些长寿老人之所以长寿,是因为他们DNA被病毒感染,插入的碎片比较多,
相当于被病毒修改了人体DNA层面的底层代码

Newton:
西方那套”政治正确”,可能让这些作者过于谨慎了,怕被指“种族主义”,所以我们能看到的,实际上可能只是全貌的冰山一角

Newton:
因为一旦他们的研究,暗示“某族群更适应某种环境”,这书就大概率成为禁书[打脸]

施宏建:
从DNA适应性的角度来说,
全球范围内,综合最优的种族,在亚洲……

沈佳毅:
@nt. Newton🐆. aa 多春鱼b族很高吗

Newton:
哈哈哈,这样的真话,也只有在这个种族,才能放心地发表出来

Newton:
@ed.沈佳毅.nt 不高,全鱼吃到满足蛋白需求,普通人B族刚刚够用,孕妇还不太够用。
而且它VA也欠一点。
看来青皮红肉鱼,确实是这些低营养级的鱼比不上的。

施宏建:
如果说,海藻相当于陆地上的植物。
那么,贝类相当于陆地上的食草动物,比如牛羊鹿。
青皮红肉鱼,则是陆地上的肉食动物,就像 狮子、老虎、之类的,营养富集……

Newton:
这些小型表层鱼,只发现了鲱鱼和沙丁鱼,比较优秀。
铁、锌、脂肪都低的鱼,往往B族、VA也低(哪怕算上一肚子的鱼子),很多方面还不如牛羊肉的水平

施宏建:
va主要是用来促进细胞分化。
忘了以前哪里看到的有一个观点了,
好像是说,
对抵抗紫外线的需求越高的动物,越需要va

Newton:
怪不得陆生动物的肝脏VA高呢

施宏建:
比如 深海的章鱼、水母,紫外线照不到那么深。
压根就不需要太多的va

施宏建:
反倒是在表层鱼类,经常被紫外线照射,反倒是需要储备一些va

施宏建:
包括鱼类身上的颜色,都是与光线有关的

未语丶有声:
@nt. Newton🐆. aa 之前买的鮟鱇鱼肝,一次吃不完,慢慢就忘了,放久了不敢吃了

Newton:
即使-18℃冷冻,鱼肝填满保鲜盒,放个三周,也会有明显的脱水、氧化、硬化,发呛发涩

施宏建:
深海鱼,体内自带的各种酶(尤其是蛋白水解酶),活性远比淡水鱼强。
猪肉、牛羊肉、在冰箱里冷冻一年,只要密封好,都变化不大。
深海鱼,冻个一年,内脏可能就腐烂的没法吃了

施宏建:
卖蟹、或者爱吃蟹的人,
都知道,
海里捞上来的蟹,怎么都冻,都冻不了太久。

施宏建:
冻了5年、10年的鸡肉、猪肉,肯定都在新闻上见过。
冻了5年、10年的海鱼,肯定都没在新闻上见过[偷笑]

Newton:
鮟鱇鱼肝切开放保鲜盒冻过一个季度以上,已经发灰发苦了

2020年7月30-31日
Newton:
一些维生素的生物半衰期:
VA——120~160d
B1——9~18d
B6——15~20d
生物素——8~19h
叶酸——100~200d
VC——10d
VD——21~35d

Newton:
B1、VC,高脂饮食的人,需求量不算大。
生物素,只要吃东西,就不会缺,因为肠道菌群会自产。
需要注意的是B2(血浆半衰期只有几小时,生物半衰期没查到)、B6,几天不补,立马亏空。

Newton:
其中,最最要紧的是B2。
B6血浆浓度,在吸收8小时内就能几乎耗尽。

Newton:
关于VD,最好2周内就充分晒个遍。连阴一个月的地方,确实“太南了”。

Newton:
有可能,B2这种物质,非常容易因为过度烹饪(加热、溶于水、微波、强光)而损失。
新鲜的好牛肉里,B2还在0.2~0.5mg/100g的量上;煮到全熟,只看肉里,很可能就不到0.1mg/100g了。

施宏建:
这条内容错的比较多。
b2的熔点在290℃,不怕高温。
但是,怕光,在自然光照射下(紫外线),很容易光解。

施宏建:
b2的溶解性:
微溶于水,略溶于乙醇,不溶于乙醚和氯仿。
极易溶于 碱性溶液、氯化钠溶液

施宏建:
在100g水里,只能溶解12mg
↑溶解度较小,

施宏建:
b2在人体内,只要连续吃一段时间,
体内有了一定的储蓄量以后,
停止摄入,在2-6周以后,才会出现b2缺乏的症状。
↑通过检测红细胞内的[谷胱甘肽还原酶],可以确定体内缺不缺b2

沈佳毅:
水溶性的就特别容易流失把,B6也是

施宏建:
b1和b2,都是水溶性。
但是性质差异极大

施宏建:
各种营养,都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施宏建:
炒猪肝,
b1损失32%,
b2损失2%以内

Newton:
@aa.施生.00 感谢施大指正

施宏建:
最麻烦的营养成分,其实是b6。
植物性食材里的b6,是 吡哆醇,不怕高温,但是吸收率低。
↑药店里买的维生素b6,就是植物性的吡哆醇

施宏建:
而动物性食材里的b6,叫 吡哆胺,吸收率很高!
但是,怕高温!一烹饪就极大的流失!
↑大量吃高蛋白质的"熟食",就很容易出现蛋白质代写的氨、氮问题。
吃生食,没有破坏吡哆胺,就没事。

施宏建:
而不管吃进来的是植物b6(吡哆醇),还是动物b6(吡哆胺),
都需要在体内代谢为
活性b6(5-磷酸吡哆醛,PLP)来发挥各种生理作用。
↑这个代谢为 活性态 的过程中,就需要维生素b2(核黄素)的参与。

b2和b6是一对好搭档,
不管是想要增肌,还是减脂,还是抗癌,都有极大的好处。

施宏建:
说起这b2+b6的组合,突然想起来。
b2还能影响人体对铁的吸收、存储、利用。
有些常年缺铁性贫血的人,补b2有效。
(尤其是一吃高蛋白就特别容易水肿的体质)

施宏建:
有些性欲差、皮肤差、减肥燃脂差、闭经很久姨妈不来(雌激素低)的,
也可以尝试b2+b6的组合。
——
b2在体内不能大量存储,
b6特别容易被高温破坏,
这两个,很多人都缺

未语丶有声:
看来我就需要

施宏建:
记得你说过想要提高成绩,b2也是个关键点。
b2能够促进人体内源性的肉碱合成,
而肉碱的多少,决定着脂肪酸进入线粒体燃烧供能的效率
↑即能提高运动成绩(耐力性运动),又能提高减脂效果(生酮燃脂)

未语丶有声:
B2+b6组合,是指多摄入相应的食物,还是补充补剂呢

Natalie💊:
如果b6只靠药店里药片补,是不是意味着要加量?(毕竟吸收率低)

施宏建:
如果有条件,最好的还是食补的形式。
1、爆炒的 肝+腰(川渝经典菜式:肝腰合炒,嫩滑口感)
↑生的最好,b2还是猪肝最多
2、生蛋黄(溏心蛋最佳)

补剂也可以。但是,补剂不宜吃太久。

未语丶有声:
我现在觉得从食物中摄入 真的很难 一是很多时候需要生食 烹饪会破坏 效果大打折扣 二是身体吸收过程中的损耗

施宏建:
不用加量。按照药店里的补剂说明书吃,就完全够了。
药厂在研发的时候,已经替你考虑过吸收率的问题了

施宏建:
比如
维生素b2片(核黄素片)
每个人每天只需要1-1.4mg
而药店里卖的药,一颗是5mg。
说明书上写着,每次1-2片,每天3次(一日三餐,高碳水,吃蔬菜的人群)

咱们不吃碳水,不吃蔬菜,
哪怕b2的吸收率只有20%,
咱们一天吃1-2片基本就够一天的消耗了(随餐吃一片)

施宏建:
怀孕的女性,或者抽烟的女性,对b2的需求量会增大。
每天需要吃到1.7-2mg左右。

钱:
接受不了生食 蒸、汆烫、炒之间的烹饪方式有区别吗?对营养素的减少来说

施宏建:
对营养来说,
生食,营养保留最完整。
爆炒(大火、极短时间的烹饪),综合最优
蒸(蒸汽,短时间),次之
微波(功率有高低之分),中等
水煮(时间越短越好),差
油炸,最差

施宏建:
烹饪时,影响饮食营养的3个要素:
1、时间
越短越好
2、温度
越低越好
3、导热介质
油脂比水好(微波也是通过水分子在起作用,蒸汽也是水)

灵兰🐯:
过去有文章辟谣说假鸡蛋存在成本问题但上面视频是深圳卫视播出的而且通过了深圳大学师生验证证明假鸡蛋成本可以控制到1毛,这样就有了很大的利润空间完全可以作假

施宏建:
人造蛋只能骗不常吃蛋,不下厨的人

施宏建:
真鸡蛋,
蛋壳和蛋清之间,有一层透蜜的卵壳膜,
蛋清和蛋黄之间,有一层包裹蛋黄的膜,
蛋清中间,还有一根很明显的"系带"[偷笑]

施宏建:
↑这些都是假鸡蛋难以仿造的。假鸡蛋想冒充真的,成本高就高在上面这几点上。

施宏建:
假鸡蛋(假蛋黄)最常见的场景,
主要是存在于各种加工产品中。
比如 蛋黄酥、蛋黄月饼、卤蛋等等……

施宏建:
淘宝、拼多多、京东上面的很多带蛋黄的零食,
已经有很大一部分,被仿造蛋黄给替代了,只是颜色像蛋黄,实际上配料表里根本没蛋黄。

记于

发表回复